高球场上父子兵

时间:2022-08-05 03:30:07

高球场上父子兵

虽然一直以来,林文峰、林子淦父子同场竞技中各自输赢参半,但14岁的林子淦早已以73杆的最佳纪录远远抛下了纪录为87杆的父亲。父子间球技的较量,早在子淦暗下决心成为职业球手的那一刻已有分晓――没有人输,两者都赢。

每逢周末,当第一缕晨曦掠过深圳观澜湖果岭时,总有一对父子出现在第一洞的发球台上。父亲一身浅灰色Polo衫白色裤子,身材挺拔,步伐矫健,挥杆时沉稳流畅,每次球童给他报出码数时,不管成绩好坏,他都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儿子还是一个少年,身高才刚到父亲耳朵附近,但是挥杆的手法已经相当凌厉,顺势而出的球往往挟着一股锐气。

这样的较量,林文峰和林子淦基本每周都会上演一次,尽管这组会员家庭的每个人都在观澜湖找到了各自的圈子,但对于和自己的儿子/父亲竞技的机会,他们还是相当珍惜。

“我会专注每一球,我要打好每一场比赛,哪怕是和爸爸打球!”球场无父子,林子淦毫无退让之意。

“和儿子打球,哪怕失败,也是快乐的事情。”林文峰含笑看着豪气冲天的儿子。

“我喜欢去专卖店帮他们挑选球服,也在他们打球的时候去这里的四季日本餐厅用个下午茶,再做个Spa。”母亲和他们的爱好不同,相同的是一家人分享高尔夫生活带来的喜悦。

给儿子买女式杆的父亲

十年前,从事金融行业的林文峰初遇高球却没有一见钟情。随着高尔夫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众多球会的环境与设施日益优美完善,他体验过的球场也越来越多,正是通过了数十个球会硬件、软件等方方面面的比较,最终他选择了观澜湖。

现在林文峰的生意是做项目投资,会籍也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投资项目了。他对高尔夫球的期望很简单――把平日在工作上堆积的繁重压力“一杆进洞”。但他断然没想到,这项看轻缓优雅的运动居然把年仅十岁,活蹦乱跳的儿子吸引了过来,对家里那套旧球杆产生了极大好奇。

在2005年的某一天,拗不过儿子的林文峰终于买了一支7号铁杆送给林子淦。“我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买杆的时候也没仔细咨询专业人士,甚至自以为是地给他挑了一只女式杆。”林文峰后来才知道,女式杆虽然较轻,但不适合少年儿童,“他还是小孩子,球杆的长度不合适,使不上劲。后来我给他更换尺寸合适的儿童训练杆。”

说起这个事情,林子淦一直捂着嘴巴在咯咯地笑,笑父亲的自作聪明,也笑自己的滑稽――堂堂七尺儿,漫漫高球路,竟从一女式杆开始。

事实上,这支球杆正正代表着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对他兴趣爱好的接纳与支持,却不带任何压力负担与苛刻期望,收放自如,快乐就好!

父亲投出信任票

2007年,林子淦正式接受高球的系统训练。“在此之前,虽然知道他喜欢玩,但我找不到合适的儿童高球教练,直到碰到我朋友的女儿,她在以‘冠军教练成就冠军精英’闻名的观澜湖高尔夫学院任教,她让子淦有了不一样的道路。”林文峰说道。

子淦终于拿到第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球杆。当晚,子淦一直抱着它们不肯松手,甚至拥着入睡,连弟弟过来摸一下也会跟他急。

去年开始,林子淦再次加紧了训练的步伐――白天照常在深圳上课学习,下午第三节课向学校请假,驱车到深圳与东莞接壤的观澜湖学院接受约三小时的训练。“刚开始没有什么下场的诱惑,我按照教练的要求老老实实用7号铁,打1万个练习球。”每天几百球,上千次挥杆,林子淦正是这段时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如此投入的练球,自然影响了一个初中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子淦的作业完成得不理想,每天下午频频请假也引起校方的不满。

林文峰得知校方反映的情况后,和儿子做了交流,然后做了一个“反常规”的决定:给校方递交了一张请假申请书,建议校方准许林子淦完成上午的课程后缺席下午的全部课程,“此获得更充裕的时间应付高球训练”。

消息一出,校方哗然,毕竟对孩子课外兴趣如此开明的家长实在是少数,更重要的是,子淦已经初三了,身处异常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

“他们开始并不同意,但我后来直接找到校长,第一句话就问他,是不是担心我儿子成绩下降会影响你们学校的升学率?如果是的话,我们不参加中考!”林文峰那句话铿锵有力,一下子逼得校方无话可说,只好作罢。

“其实那时候学校的态度也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他们只是不希望有一位学生掉队。但我清楚自己的儿子,我相信他能在高球和学习之间取得平衡,申请下午请假,并不是让他放弃学习文化课,只是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来处理两者的关系。”他补充道。

倔强儿子铆劲发奋

那一次跟校方的谈判中,林文峰抛开了他人的成见,给儿子的人生投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票信任。那股强而有力的父爱,那份不由分说的支持,一下一下地锤在林子淦的心里。

年纪轻轻的他早已铆足了劲儿,要朝职业球手的方向奔去,“设定时间段,战胜目标对手,一次次进步。如果失败了,就太辜负爸爸妈妈了。”

下了场的子淦,换上一件干净的T恤,架上一个无框眼镜,斯斯文文地坐在沙发上,还很绅士地拉整了一下裤子的皱褶。看他轻轻托了一下眼镜,记者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年纪小小怎么戴上眼镜啦?电脑玩的吧?”

“跟学校老师急的。”他轻轻地回答。

由于他每天整个下午都缺课,为了避免影响同学的学习,子淦主动申请把座位调到最后一排,他遗传了父亲的低调,不张扬。尽管如此,还是有所微词。“那天上课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能看清黑板的字,回答不上。于是老师就在课堂上对我批评了一通。”

老师批评他什么,林子淦不愿意再复述,但能猜测,跟高球有关。那次之后子淦以最快的速度配上近视眼镜,倔强的他不愿意再有任何的借口让自己做得比别人差。

自从下午放假以后,林子淦中午放学后就赶到观澜湖学院练球,傍晚回家吃饭,晚上开始自学下午缺漏的课程,功课、复习一样不落。

“现在他的成绩反而比过去要有提升,这让我们很惊喜。”林文峰说,“子淦比较介意别人认为他练球,就放弃了文化课学习,所以他反而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把自己的实力证明给大家看。”

中考刚过,林子淦并没有像父亲说的那样缺席,反而以优异的成绩升上了深圳市一所重点高中。他的语文成绩尤为突出,作文几近满分。毕业典礼上,班上的同学都要他亲笔签名的高尔夫球做纪念,被同学围在中间的子淦心里幸福感满满的,“终于获得大家的认同,我很满足。”

子淦的高中生活依然会与高球相伴,在父亲与学院院长的沟通下,他就读的高中甚至会推出相应的制度来协调子淦的学习与高球训练。学校和老师,将会以更加宽容的态度来迎接这位明日高球之星。

“鼓励儿子学习高球跟辅导儿子下象棋,意义一样”

对于外行人来说,父子俩的挥杆动作一样地风度翩翩,但是经过系统训练的林子淦发球更有韧性,球的速度更快一些,落点也较为准确。

记者让子淦平时纠正一下父亲的打球姿势,毕竟还是孩子的子淦露出得意的神色:“不教他了,反正他学不会。”林文峰望着儿子,毫不介意地呵呵笑。

羞于当面对父亲示好的子淦,趁着林文峰离开的空当,对记者说,“其实还是爸爸比较有优势,虽然他的技巧一般,但他思维很缜密,球路很稳,胜券在握。”

有一回,父子俩同时把球打到树林障碍里,儿子选择在障碍里直接挑球,企图把球挑到果岭,省回一杆的优势,谁知道在障碍里的一杆因为判断不准而打坏了;父亲却选择先救球,淡定地一杆把球拨回原来球道,再顺势把球打入果岭得分。

两人对球的判断有很大差别。林文峰打球跟他投资一样,保守稳妥,讲求把握。他认为“拨乱反正是关键,打球最忌一错再错”。而子淦的打法就是明晃晃的“年少气盛”,“只好攻不屑守”的路数,但子淦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么打!”

上一篇:马德钟16年前的衫也能穿出新意 下一篇:情圣刘镇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