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

时间:2022-08-05 03:10:08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

脱毒马铃薯种薯的工厂化生产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随着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种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数量要求越来越多。不断更换退化的带毒种薯,严格控制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是保障马铃薯种质的关键。

一、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快繁是以大规模的优质脱毒试管苗快速繁育为基础的。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优良单株,经过茎尖剥离和热处理的方式脱去植株中的病毒,通过对病毒的检测确定,并选出无毒的核心种苗,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无毒母苗进行工厂化快繁,培养壮苗。

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

1. 生产设施

(1)防虫网棚、喷灌设施。大田建立大棚钢架,长80米、宽8米,棚上盖40目以上密度的防虫网,防止蚜虫等进入,传播病毒。安装好微喷设备,检查好每个喷头出水情况。

(2)苗床。平整棚地,用砖砌成1.3米宽、大棚长度的畦块。畦内铺上塑料膜(既能达到与土壤隔离的效果,又能防止地块上杂草生长),然后在膜上均匀地打孔,增加透气性。

(3)基质配制。主要基质是消毒后的蛭石,每立方米基质加2公斤磷酸二铵、2公斤腐熟鸡粪和2公斤的硫酸钾作基肥,并拌入辛硫磷颗粒(防治地下害虫)与基质搅拌均匀,铺撒到砌好的畦中,基质厚度6~8厘米。移栽试管苗前4~7天,用微喷设施浇透水,使基肥与基质充分融合,免得有没拌均匀的肥料烧苗。

(4)苗床消毒。栽植试管苗前,第一次使用的苗床用50%的多菌灵喷洒苗床消毒。已经使用过的苗床要用40%的甲醛100倍液,喷湿后盖上塑料薄膜熏闷7天左右,揭膜通风后待用。

2. 试管苗移栽

北方大田网棚移栽试管苗一般在5月份,试管苗接种后15~20天,待长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

(1)培养间提供的试管苗叶片没有蜡质层,不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在移栽前把试管苗放到接近大田气温的环境下进行炼苗。然后从瓶里取出试管苗,用温水洗掉试管苗根上的培养基,防止病菌的滋生,待栽。

(2)用消毒后的镊子取出洗好的试管苗,移栽到准备好的基质中,株行距为4厘米×8厘米。打孔移栽,栽苗时要求苗子上齐,苗尖露出地面2~3厘米,移栽后压实基质。

(3)试管苗每移栽完一畦马上浇定植水,然后搭上小拱棚覆上地膜,保温保湿。根据当地的温度,3~7天后揭膜。开始时从小拱棚的薄膜一边挖洞,第二天在薄膜的另一边挖洞,第三天可以全部取掉薄膜。

(4)栽苗的同时,在网棚上覆盖75%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以利于刚移栽的苗子缓苗。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强度,10~15天后早晚揭开,中午盖上。当苗子适应了外界气温后可全部揭开。

3. 水肥管理

(1)温度。试管苗移栽后,要严格控制棚内的温度,移栽后6~7天苗子生新根,一般温度控制在22~27℃,块茎膨大期一般控制在16~18℃。

(2)湿度。苗床基质保持潮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

(3)肥料。苗前期施肥时用MS全营养液。施肥原则是看时、看天、看苗,阴雨天不浇或少浇营养液,正午不浇,傍晚不浇,夏天上午浇营养液,下午浇清水。苗弱时用0.2%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氢钾及少量的葡萄糖液叶面喷施。30天后可用化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代替营养液,以低浓度、少量多次为原则。每次施肥后,要冲洗叶面上的肥料,防止烧苗。

(4)及时培土。在苗高8~10厘米时,用蛭石压苗。在苗的根部将苗向一个方向压倒,然后培上蛭石,厚度2~3厘米,让苗尖部两片叶露出蛭石,压苗后及时浇水。20天后,待苗再长高后,第二次培土2~3厘米,顺着行距拨开苗,撒上蛭石, 两次培土可以增加马铃薯匍匐茎的数量和结薯层数,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在移苗10天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每周防治1次,每次用不同的药剂,以防病害的抗药性。常用的杀菌剂有农用硫酸链霉素、阿米西达、代森锰锌等;防虫剂有吡虫啉、毒死蜱等。发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或者拔除。

三、及时收获

苗生长后期,薯块变黄,停止水肥供应,清除地上茎叶,防止茎叶上的病毒转移到块茎上,并促进薯块表皮木质化,待蛭石上水分干时进行收获。收获后种薯要在阴凉地晾几天,到薯皮略带绿色时,将原原种按大小分级、数粒,剔除劣质种后,装入网袋或者周转筐内,挂牌标明品种名称、产地、入库时间。储藏库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85%左右。在种薯入库前,要对储藏库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40%的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入库后要定期翻拣种薯,如有病薯、烂薯尽快挑拣出库,以保证种薯的质量。

陕西省定边县农广校

童霄丽

上一篇:灵动的开启 下一篇:小粉虫成就了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