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时间:2022-08-05 02:49:44

新课程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教学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

一、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有自身的特点,例如,有人在学习数学时,喜欢画图,总会用最直观、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本质的内容;有些人在学习抽象数学概念时,喜欢选择一些熟悉的例子,一下子就会把抽象概念很清晰地表示出来;有些人在学习数学时,让人有一种整体的感觉,来源、过程、结果、应用等,哪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十分自然。用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例来理解一般的事物;不断地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在接受学习方式中,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把知识纳入到头脑中。在发现学习方式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是知识的主动接受,是知识的发现者。接受学习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发现学习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必须发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凸现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于新授课,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要突出数学模型思想.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章引言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函数》的经验,自觉地参与建构刻画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的活动,使学生从学习之初就建立起从数学模型的角度看三角函数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要充分注意运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经历运用三角函数模型描述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三、抓好基本功

我们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大多数还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效果不好,肯定不行。所以我要抓紧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得让他们不能开小差,所以上课的时候,要提问、要开展竞赛、开展小组讨论、要记笔记,这样才行。学生在课堂上学过后,必须要及时的巩固才行,所以我要抓住学生复习这个环节,得每天课前对他们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这样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认真作业,才能巩固学习的效果。学生的作业,要分层布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作业。同时要及时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评语,要增加语言性的评语,学生还是很在意老师的评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会学不好,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知识漏洞,所以,要利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这样,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容易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给学生以信心,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不难,有希望。他们相信自己,才能主动去学习,去研究,最终才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四、循序渐进

思维的发展永远是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就应当充分运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组织和讲解教材,来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引入概念、证明道理,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著名数学家笛卡尔说,要善于把"所考察的每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对于繁杂的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分析和转化的方法:先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一个紧接一个,一个更比一个接近目标,直到我们能够解决。

五、挖掘情感因素

学生应喜欢数学,因为它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谱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内在旋律,用简洁的、优美的公式与定理揭示世界的本质,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理人们的思维秩序,它像音乐一样和谐,像图画一样美。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有亲近感,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情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素材,使学生能提出问题,为学生架设攀登知识高峰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数学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以及德育因素,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情感体验。

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寓理深刻的趣题趣例,一些己经解决或尚待解决的数学猜想,古今数学家为数学发展献身的生平、趣事,等等。数学家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如给学生讲述: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钟爱科学的牛顿,轮椅上的"黑洞理论",海湾战争与数学......等故事。

参考文献

陈灯煌.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变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

上一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体会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