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时间:2022-08-05 02:35:07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知识提要】

结构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议论文的结构则是议论文思维的外在表现。议论文的思维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展开,在结构上往往也表现为这样的三个部分。但是,对于800字左右的文章来说,要体现这样的思维难度很大,很容易流于肤浅、空洞,主要是因为难以展开,难以说清楚。因此,我们写作时一般侧重于“为什么”,即“分析问题”部分。

【制胜策略】

从整体而言,为了体现思维的清晰性、集中性和丰富性,运用“引――议(或评)――联――结”式的结构比较容易使文章脱颖而出,尤其适合当前考场材料议论文写作。

(1)引――就是引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引,一般写在文章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引”作为开头部分,在文章中显得非常重要。引出中心论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②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可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③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也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2)议――针对论点或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议”是文章的“猪肚”部分,要求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

(3)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联系实际,可选择个人、集体和社会,中国以及外国,自然或人类社会等方面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论证。

(4)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以上四字结构,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变通使用,比如,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严密,不过于绝对,不过于偏颇,我们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一个“辨”的部分,“辨”就是辨证看待观点,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这部分一般不是行文重点,文字不宜过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有了这部分,思维才会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学习范本】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文/金 莹

①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则令人信心百倍的宣传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②这的确是一句睿智的口号!

③毫无疑问,建筑理所当然的是我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建筑居室,也理所当然的是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件之一。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应该是关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计。因此,建筑工地上,绝不能允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横行,而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④由此,我们联想到,作为立国根本的教育事业又何尝不应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标语有两层含义。其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做到“质量第一”,努力培养出优秀人才。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更应首先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决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管分数靠前而不问素质质量如何。其二,作为学生,也应该以这条标语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而做到“质量第一”。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不以“育人为本”的思想质量为高,不以“育人为本”的思想质量和教学质量为重,而只求分数上去,其他则不管,那么,纵有再多的大学生也是枉然。

⑤由此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干什么事业都需要强调“质量第一”。今天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小村落的时代。小而言之,一个企业,只有讲究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大而言之,我国各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只有奉行“质量第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击败称雄于全球的强劲竞争对手,从而赢得真正的胜利。

⑥总之,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建筑队无法生存,教育无法发展,国家无法昌盛。

【范本分析】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整体结构式议论文。第①②段为“引”,借助一种现象,引出论点。第③段为“议”,对开头“引”的现象进行分析。第④⑤段为“联”,先联系自己熟悉的教育领域的事例,进而联系其他领域的事例,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最后,第⑥段为“结”,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套作和抄袭。

【例文参考】

改变环境

江苏常州高级中学 王 俊

①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选择是如此重要。

②中国自古就有“安土重迁”的风俗,封闭是中国人固有的陋习。即使如此,人还是得改变环境。因为,即使土壤养分再丰富,它也长不出珍珠,要找珍珠,那就得去海里;即使一棵树再高大,它也结不出花生,要找花生,那就得从土里寻找。因此,我们要改变环境。

③能使人实现自己价值的环境需要自己去争取。

④战国时期,魏相公叔痤向魏王举荐卫鞅,可公叔痤死后,卫鞅并未被重用。无奈之下,卫鞅只身入秦,得秦孝公重用。不久便大举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卫鞅也因此名闻诸侯。后来,秦始皇兼并诸侯,一统天下,卫鞅功不可没。卫鞅生于长于魏国,然而他离开魏,去寻找自己能一展宏图的环境,何尝不是明智之举?

⑤孟母三迁之事大家耳熟能详。为了能让孟子有一个好的环境,孟母三易其地,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这迁居值!否则,孟子还能成为名垂青史的思想家吗?思想的星空中还会有这颗巨星吗?

⑥环境塑造人生。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可谓至关重要。但是,并非每个环境都是适合自己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去改变它。像卫鞅、孟母者,实在是明智的举动。

⑦当今信息世界,色彩斑斓。心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从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飞向四面八方去寻找心中的那份乐土。或许有很多人失败了,抑或有很多人成功了。然而,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应值得我们肯定。因为他们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去开拓自己的事业,那都是一种尝试。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找到令自己如愿以偿的环境。因为付出的代价总会得到回报。

⑧积极努力地去寻找自己的乐土吧!或许会有重山阻隔、密林遮挡,但只要敢穿越,前方必是一抹瑰丽之景。

【分析】

本文是灵活运用“引――议――联――结”整体结构的范例。第①段为“引”,由古代经典名言引出论点。第②③段为“议”,就材料内容,结合开头所引名言进行分析议论。第④~⑦段为“联”。其中第④⑤段为具体的例证,第⑥段则将上面两段整合起来一起分析。第⑦段进一步联系现实,使得上下联通。最后第⑧段为“结”,发出号召与呼吁,具有鼓舞力量。

上一篇:检测报告:珍视明博士伦眼药水防腐剂含量高 下一篇:中国男队首夺国际象棋冠军 打破欧美87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