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题,是一种生成

时间:2022-08-05 02:19:30

一、跑题的课,未必就不好

学生写作偏离题意,我们说这是“跑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出现偏离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现象,我们称为课堂“跑题”。在中小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似乎是课堂跑题现象出现最频繁的学科。写作文跑题是不好的,但课堂跑题并非如此,它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视跑题的情况分析。

试想,如果一堂课都是教师从头到尾地讲,且教师所讲严格遵循教案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尽管没有跑题,但未必就是好课。上课,需要备课,需要教案,但教案是死的,在鲜活的课堂情境中,如果不加变通地照本宣科,即使执行的是最精致的教案,也将注定这样的课堂是糟糕的。所以,没有跑题未必是好课。

再试想,教师完全偏离课前的教学设计,除置学科、课题(章节内容)于不顾的漫无边际、神侃海聊之外,如果能围绕教学课题组织,依据教、学的规律,积极开展师生的教、学互动,那么这堂课看似完全跑题,却是生成的课。所以,跑题未必就不好。

看来,谈论“跑题”的话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学科性”和“课题性”。也就是说,如果“跑题”后的课,能基于学科,在课题(章节内容)框架内,即使偏离教学设计(包括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评价方法),依然可能是好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倡导的好课。

二、好课,离不开生成

叶澜教授曾用三句话概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

她认为,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为此,她主张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们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具有生成性特征的课堂,而这种生成性来自于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同客观世界的对话、同他人对话、同自己对话。因此,好的课,离不开主体与客体的多重对话,且这种对话既有预设,又有生成,因而也是灵动的。这样的课堂,不会是缺乏生机与乐趣的,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的。相反,这样的课堂,如叶澜教授所说,师生全身心投入,感受课堂中师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样的课,跑题自然不可避免,也无需避免,因为跑题或许收获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跑题,是一种生成

浙江省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志亚在《对课堂生成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生成应该有两类:一类是预设中的生成(又分与预设相吻合的生成、预设框架内的生成),一类是预设外的生成。

依据其解释,我们认为,跑题有的是预设内的,有的是预设外的,但就跑题基本情况的分析看,大多属于后者,是在师生互动中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课程资源。

第一种情况,教师用于组织教学的跑题。在日常教学中,当教师走进课堂,总会遇到学生或吵嚷不停,或昏昏欲睡。教学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教学事件。富有机智的教师,一般不会简单地训斥,而是巧借材料(一个玩笑、一则笑话、一条社会新闻、一个谜语),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活动或者调动学生的情绪。如果材料与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关联(即跑题),也不妨视为一种预设外的生成,自有其组织教学的价值。

第二种情况,教师借题发挥的跑题。借题发挥,有的是教学内容合理自然的引申,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自是一种教学智慧。有的则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是所谓的跑题。这种跑题,有时是即放即回,有时可能离题万里,其中有质(内容)与量(时间)的差异,但从心理学角度看,都有合理的联想的轨迹。它可能在预设框架内,也可能在预设外的,不管其有怎样的教学价值,作为教师沉浸于教学的一种即兴发挥,或者说是创造,是教师学识、性情乃至生命的融入,自有其值得肯定之处。

第三种情况,教师有意为之的跑题。有意为之的跑题,则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跑题,如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而教师启而不发时,教师采用迂回的方法,以突破教学难点问题。这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阅读一个特定的文本,不仅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相关的百科知识(生活经验)。比如鲁迅的《祝福》、杨绛的《老王》等,读解中出现梗塞多半是生活经验的欠缺,教师可有意跑题,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种情况,学生借题发挥的跑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有时,是他们沉浸于课堂问题的追索中,提出与原本讨论相距甚远的问题来诘难。有时,则是他们远离课堂讨论,而在教师的抽查中表现出来的“应激”表现――答非所问就是其中之一。前者,可能是预设中的生成,也可能是预设外的生成;后者,则是预设外的生成。两种跑题,有不同的形成逻辑,但不管如何,在课堂这一师生生命交汇融合的场所,如何有效处理,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机智,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价值。

综上分析,跑题作为一种生成,或者是预设内的,或者是预设外的。正如并非所有的生成都是成功的一样,并非所有的跑题都是好的。

四、怎样的跑题是好的

讨论至此,我们尝试着建立跑题的四条准则。

1.内容上,要基于学科、课题(章节内容)。就跑题最频繁的语文学科来说,可以引入课外的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内容,但不能种了他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要有“语文味”。其他学科的跑题,也要坚持“学科性”,否则跑题将影响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应提倡。

2.功能上,要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具有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等特质,有利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实现。跑题,要具有“学习性”。

3.时机上,要有助于课堂学习的推进。作为一种生成方式,跑题要基于课堂教学的现场,或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或利于问题讨论的深入和拓展,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跑题要具有“适时性”。

4.程度上,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跑题”只是局部地展开,绝不能漫无边际。在课堂教学中,大容量的、投入时间过多的跑题如果频频出现,不管是哪一种跑题,不管跑题来自教师还是来自学生,即使生成是成功的,也需要反思预设的问题。毕竟,课堂教学首先是预设的,然后才是生成与预设的动态平衡。跑题,要具有“适度性”。

当代学习理论已昭示,学习不是简单的授受,而是认知主体的积极建构。要掌握“跑题的艺术”,需要教师建立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的积累和驾驭课堂的智慧。名家笔下的文学作品,总有精妙的“闲笔”;师生生命相融的课堂,好的跑题,也应该是灵动的“闲笔”。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上一篇:不“跑”为好 下一篇:挖掘农村资源 巧妙开展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