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概念的存在困境

时间:2022-08-05 02:00:09

种族概念的存在困境

【摘 要】种族是生物学上的差别还是文化上建构;随着种族歧视的日益消除,种族身份与种族的话语语境是否还应继续存在;这都涉及到种族概念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生理决定与社会建构论的讨论指出重构的必要性与趋势。

【关键词】种族;生理决定;社会建构;重构

种族是生理决定还是社会建构,这个问题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的研究对传统种族的划分提出挑战,也使种族的社会建构理论突出出来。但是随着种族平等运动的发展和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运动的开展,种族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的实际意义,但种族的语境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存在。理论和现实的差别使种族的概念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关于种族概念的讨论

种族概念的形成是由一个过程的。它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结合了主客观因素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立场的概念。随着平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普遍承认与认可,种族的概念日益失去了往日的意义。种族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应该消除还是保留种族的语境和种族思想?与种族有关的各种方式是不是也要消除呢?种族消除主义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政府政策,政府文件,政府行事过程以及各种机构中消除种族范畴和类别,人口普查时也不认定种族。不仅应该在政治领域废除种族思想,而且应该扩大到整个公共领域,让彼此无法申明或认证彼此的种族。但是也有人认为消除种族概念对于很多的政策法规和文件资料陷入困境,因为他们都是以种族的存在为前提的。

二、生理决定论面临的挑战

对种族概念的一种理解表现在体质形态或遗传特征上。肤色,毛发,眼睛等各种显性特征成为界定种族的主要依据。头部和面部的不同特征也用来对人的种族进行界定。人类骨骼等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体质人类学上测定不同种族的依据。人类是否有种族之分在以前好像不是问题。但在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后,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只有一个种族。研究表明,种族之间在基因图谱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异,种族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概念。

基因图谱的研究表明掌管这些差别的基因不过占人类所有功能基因的0.01%,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人类约10万个功能基因相比微乎其微。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可以在某些基因方面有90%的差异,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所有的基因差异不过占10%。因此基因不能成为划分种族的依据。

基因导致的人类显性性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遗传也有不同环境下适应。哪些性状该作为界定种族的依据并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尤其一个地区的人们迁徙到另一个地区后,往往后代会在生理上发生一定的改变。1995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通过《关于种族概念的声明》指出:生活在现今的所有人类属于单一人种,并拥有共同的血统。人类之间的生物差异既反映遗传因素,也反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不存在纯种族。这份声明反应了当代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反映了学者们对之前种族概念的否定。

以人类无种族来解释所有人一样平等,没有差别,进而否定种族优劣的社会基因论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考虑基因差别而否认人们的差异,也没有充分考虑基因研究的成果和基因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在遗传生理特征千差万别的情况下,任何几个特征都不能涵盖所有已知的人类群体。人类的大规模移动和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婚配也使基因性状的辨别更加复杂。所以,以遗传显性性状作为划分种族的依据既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三、社会建构论面临的挑战

既然生物科学发展否定了种族概念的合理性,人们更倾向于种族是一种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建构。社会建构认为种族是社会行为创造的概念,而不是生理进程。对于种族的理解不仅有生理外表的差异,还有伴随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从早期的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对人不同素质影响,到殖民过程中对土著人们的性情确认,都建构了优等种族与劣等种族之间的差别。赋予一些种族优秀的品质和天然的政治能力,而另一些种族则成为了天然的奴隶和“优等人”的负担。

民族觉醒和民族自决运动打破了既有思想,使很多研究者认识到与种族有关的理念常被用来为种族压迫与种族歧视提供理论上的依托。各种民权运动以及世界各地反殖民主义运动兴起也从伦理道德角度对种族概念的合理性提出的质疑。随着联合国保护文化多样性和对不同人们对世界文明贡献的承认,使种族概念以及和它伴随在一起的附加意义失去了大部分的生存的空间。

鉴于此种情况,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很多场合下人们不再使用种族,而是使用族群或民族。这些都淡化了不同人群生理上的差别,而是强调文化上的不同。同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流动性增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加强,随之而来的是相互理解的增强和对不同群体的认同,也致使种族的概念在一些人心目当中变得越来越模糊。

四、重构论的呼声

既然种族存在的真实性受到如此质疑,是否应该消除种族概念以及依附于种族范畴的种族话语、种族思想和行为方式呢?一些人认为我们既不能完全废止种族思想或者完全保留,而是应该对种族话语进行重构。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作为生物意义上的种族、白人或黑人等词汇,而要把他们应用在纯社会范畴。也就是去除种族范畴中的生理优等和劣等思想,而是看作平等的社会主体。

种族这个曾经携带过多附加意义的概念在今日的社会已经陷入了是一种困境。旧的生存意义已经失去,而新概念界定又模糊不清。在很多国家已经被其他的词汇取代或刻意的取代。但种族的话语语境还部分的存在。在人类文化多样性贡献和人类平等的普遍认可的情况下,种族的附加意义将会永远消失。

参考文献

[1] Joshua Glasgow,A Theory of Race[M]. Routledge, 2009.

[2] [苏]尼.切博克萨罗夫.民族种族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3] 张路.基因与种族[J].百科知识,2004(9).

作者简介:姜夕迎(1975- ),男,吉林磐石人,讲师,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上一篇: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关怀 下一篇:煤矿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经营实际契合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