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寒酸的首富

时间:2022-08-05 01:21:07

由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股价一路上升,巴菲特的财富增长到了620亿美元,比去年上涨了100亿美元。在《福布斯》杂志最新公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沃伦?巴菲特终于登上了头把交椅的位置。

人们对于钱的追求由含蓄变得越来越直接,所以,财富偶像越来越有巨大的“粉丝群”,而由于现在的“全民炒股”,巴菲特更成了偶像中的偶像。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也是很有个性的富翁之一。巴菲特在11岁时买了第一支股票,但他现在很后悔说太晚买了!现在他虽富甲一方,却仍住在奥玛哈小镇的一栋旧房子里,那是他 50年前结婚所买的房子;他自己开车出门,没有司机或保镖;他虽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喷射客机公司的老板,却从没搭私人飞机出行过;他公司旗下有63家企业,他每年只写一封信给这些企业的总裁,把一年的营运目标告诉他们。他从来不定期主持或召开会议,他给这些总裁们的守则只有以下两条:守则一 ,要让公司的投资人亏钱。守则二,不要忘记守则一。他从不在上流社会扎堆,回家他只是给自己弄一点爆米花吃,或者看电视打发时间;他给时下年轻人的忠告是“远离信用卡的物欲,多投资自己”,并且牢记:钱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是钱不会创造人。这是你的人生,干嘛让其他人来指挥你的人生呢?

亿万富翁这样炼成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他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票;14岁时,他用自己赚来的钱购买了一个农场,并将它租了出去。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学习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不辞而别,辗转考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美国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1950年,巴菲特申请就读哈佛大学,没想到却被拒之门外。

后来,巴菲特买下了处于困境中的伯克希尔?哈萨维纺织公司,并于1965年将它改成了一个投资公司。资料表明,在最近40多年的时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1%,而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则为23%左右。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在1956年把1万美元投资到哈撒韦,那么这笔投资今天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而这仅仅是税后收入。

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简单、传统和节俭”

巴菲特21岁的时候,与前妻苏珊结婚,两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来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间很破败,经常有老鼠出没。1954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巴菲特不愿意花钱去为女儿买一张小床,只好把一个抽屉铺上褥子,把女儿放在里面。后来,他的经济状况改善了一些,但仍是不舍得花这笔钱,而是向邻居借了一张婴儿床。

虽然现在巴菲特的身家高达620亿美元,但他仍生活方式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正如他在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捐款,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时所说:“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20年里,我一直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旧房子里。”

正如他所说,巴菲特极其不注重自己的着装,他的衣服总是穿到破得不能再破的时候才换新的。别人给他买衣服他经常不穿,或干脆退掉。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穿好一点的衣服时,巴菲特用他特有的幽默回答;“我并不是不穿,只是名贵的服装穿到我身上也就显得便宜了。”

前妻给巴菲特当红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巴菲特与两个女人保持着“夫妻关系”,这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真正去了解这段故事,其中的爱情与友情很让人钦佩与感动。

1951年,巴菲特与第一任妻子苏珊?汤普森结婚。婚后,苏珊当起了全职太太,全身心地照顾着孩子和丈夫。后来心怀梦想、爱好演唱的她决定前往旧金山圆梦。1975年,苏珊开始尝试在私人聚会的时候演唱,很快就在正式的夜总会登台亮相,大获成功。对于妻子的选择,巴菲特鼓励她说:“亲爱的,尽量去做让你高兴的事情吧。”但让巴菲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慢慢习惯一个人生活后,已结婚25年的45岁的苏珊决定自己搬到旧金山单住,虽然分居,但他们仍是夫妻。

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每天以花生和爆米花为生,苏珊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她把自己认识的夜总会女招待孟克斯介绍给了巴菲特,孟克斯以出色的厨艺赢得巴菲特的心,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甜蜜无比。而他们与苏珊的关系也很好,常通电话,经常一起旅行。2004年,苏珊因心脏病突发去世。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76岁生日那天迎娶了60岁新娘孟克斯。不少人可能会想,当时世界第二富翁的婚礼,况且是一起生活和等待了28年的女友,一定会规模宏大,十分奢侈和豪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婚礼只有15分钟,女儿主持,异常低调,获邀前来的宾客也非常少。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婚礼举行前几天,一向生活简朴的巴菲特让女儿陪他专门到一家自己能够享受折扣优惠的珠宝店选购了一款漂亮的钻戒,作为给孟克斯的信物。

死后捐出自己的财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许多人喜欢这句诗,透着洒脱豪迈。洒脱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肯洒脱,因此偶像总给人美中不足的感觉,好在新首富巴菲特做到了两者的结合,达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去年巴菲特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他赞成保留遗产税。巴菲特说:“我们视根据血统而形成的王朝为‘愚蠢’,那么根据姓氏而形成的财富王朝更加愚蠢。”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因为继承了巨额遗产而成为愚蠢的人。

巴菲特多次承诺死后捐出自己的财产,而在2006年夏天,巴菲特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好友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另外,巴菲特每年7月都会捐出5%的所持股票。巨额的财富赢得了成就感,之后又还给社会,看似只落得一点虚名,其实巴菲特的一生收获颇丰。没有人仇他的富,有的只是尊重和敬佩,一个富人能一辈子不为富所累,潇洒走过一生。这种洒脱,经常忧愁的诗人们没有体验过,众多富豪也难得有几个如此轻松自在。像巴菲特那样生活,大概算得上是一种完美的人生。

编后语:在巴菲特身上,有着这样的特质:生活上,简单随意;工作上,执著如一;投资上,坚持原则;做人上,保持低调。巴菲特是投资大师,但在IT业最风光时,他却没有持有一家IT公司的股票,原因很简单:技术上的事他的确懂得不多,而对自己搞不懂的事,他一般都敬而远之。

链接:

巴菲特理财法:“三要三不要”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不要投机。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妙语

要知道你打扑克牌时,总有一个人会倒霉,如果你看看四周看不出谁要倒霉了,那就是你自己了。

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的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于理性。

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

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是一种自卫的方式:当经理们想要向你解释清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但不幸的是,当他们想要耍花招时(起码在部分行业)同样也能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你不能识别出其中的区别,你就不必在资产选择行业做下去了。

为你最崇拜的人工作,这样除了获得薪水外还会让你早上很想起床。

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缘于高兴而做一项工作,那么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会发现谁是的。

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上一篇:辞职也需要设计 下一篇:在痛苦的深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