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观念剪纸艺术论文

时间:2022-08-05 12:48:46

阴阳观念剪纸艺术论文

一、阴、阳刻表现手法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多采用阴、阳刻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阳刻,即保留图案的正形,将其余部分剔除,形与形之间线线相连;而阴刻则相反,即将图案剪刻掉,留下图案周围部分,使画面呈现负形的效果。剪纸作品多根据表现需要,将阴、阳刻有机地穿插、结合在一起,以表现画面的主次与虚实关系。通常主体图案为阳刻,再用阴刻手法塑造装饰细节,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美感。阴、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中充满了正负形的调和与转换,图形在虚实相生的微妙关系中得到语意的最大延伸。正如传统美学中对于“意境”美的追求一样,剪纸艺术中对实体之外的虚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作品表现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在寻求“虚”“实”关系的平衡,即多在主体图案中采用阴刻雕镂细节纹饰,而在主体之外则以阳刻表现次要图形,使得画面中线线相连,充满了线条的流动美感,进而体现出运化之气在画面中的贯通。故唯有虚实结合,才能产生“象外之象”,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广阔世界,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语境。正如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对中国山水画空间境界的表述:“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虚同实连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连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在传统阴阳观念的影响下,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使观者的视野由有限望向无限,在虚实中关照宇宙与自身,剪纸艺术也是如此。

二、均衡稳定的画面构成

民间剪纸艺术在画面表现时常呈现出平和安定的视觉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画面中实图与虚地的面积多趋向一致,这就使得虚实关系在体量上达到平衡,进而产生心理上的稳定感;另一方面,在画面的构成形式中,对称与均衡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前者通过相同图形依中心轴或中心点的对称排布,使画面呈现出绝对的平衡与稳定感,后者则更强调在动态中达到平衡,如采用“S”型的骨架构成画面、塑造形象,或在画面中巧妙穿插搭配不同造型的图案,在保留图案多样性的同时,产生寓静于动的平和美感。均衡稳定的画面构成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对于阴阳平衡的追求。阴阳是事物内部相反相成且不断此消彼长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达到平衡,事物才能够呈现出美好的状态,才能体现“道”的精髓。因此,在传统剪纸艺术的画面构成中反复出现对称、均衡的形式,从而产生平和安定的画面效果。此外,均衡的画面构成还阐释出事物内部阴阳运动转化的特点——在运动中达到平衡,在变化中推进事物的发展,即《易传》所谓的“通变成文”。这一观点也对后世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变”指阴阳循环往复、不断运动使事物发展变化,“文”则是美的形态,“通变成文”即通过人为作用,使事物内部阴阳和谐、动静有时、刚柔相宜,才能体现出美感,这便揭示了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因此,就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而言,对于阴阳观念的把握并非停留在表层形式上的虚实对比,在深层意义的传达上也以物化的构成形态揭示出宇宙万物在阴阳结合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阴阳寓意的内容题材

《系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里,最大的阴阳是由自然气候、天象彰显出来的,如天与地、寒与暑。而人世间的阴阳,在自然的方面就是夫妇。正是在此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在内容题材的方面多暗喻男女结合,以示阴阳交合化生万物。许多传统图案都有了阴阳表征的意义,如鸟、蛇、龙、鱼等代表阳,蟾蜍、兔、凤鸟、莲花等代表阴。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就常用成对的表阴阳的复合图案来表现男女结合、繁衍子嗣的概念,如鸟与兔、龙与凤、鱼与莲等组合形式就非常典型。

(一)鸟与兔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普遍存在鸟与兔的组合,以《抓髻娃娃》剪纸最为典型。画面中梳有双髻的娃娃娃娃一手抓鸡一手抓兔,代表着一手抓阳一手抓阴,阴阳结合而孕育生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殖繁衍的渴望,此类剪纸因此常被用作婚庆剪纸,喻意男女结合、早生贵子。在传统阴阳观念的影响下,古人认为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并以特定的动物形象来表示日月、男女以象征阴阳。鸟的阳性属性早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确定下来,鸟与太阳的联系颇为紧密。传统神话中的神鸟“金乌”(三足乌鸦)就是太阳的化身;《山海经》也记载有:“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汉代王充《论衡·说日》中也有“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的记述。这种观念被表现为图形语言应用在各类装饰艺术中,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箔饰,就很直观地将四只神鸟与表示太阳的涡形图案并置表现,而在汉代画像石《伏羲女娲交尾图》中则有伏羲托日轮,日中有鸟,女娲托月轮,月中有蟾蜍的形象。但因鸟的种类繁多,人们在对鸟的艺术表现就存在很多变化,在民间剪纸《抓髻娃娃》中就以鸡的形象进行画面表现,一来以鸡喻阳,二来鸡与“吉”谐音,迎合了人们求吉纳福的传统思想,可谓一举两得。而兔的阴性属性则来自于嫦娥奔月的民间神话。《归藏》中有嫦娥奔月化做月精的说法,“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月精即蟾蜍。汉画像石中就有嫦娥奔月化蟾蜍的图案。后又出现玉兔在月宫中捣药陪伴嫦娥的说法,如西晋傅玄《拟天问》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兴福降祉”的诗句。这样一来,兔与月就有了交集,在传统图案中遂以此形象来表阴。

(二)龙与凤

龙与凤是我国传统图案中最常见的表示阴阳(男女)的组合样式,在剪纸艺术中也十分常见。这两种动物形象起源年代久远,应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与祖先信仰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龙凤图案早期并没有性别的表征含义,更多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权利的代表。周代规定了天子冕服制度,并以十二种图案对冕服进行装饰,其中龙就位于这十二种纹样的中心位置,象征英雄祖先。后世历代冕服延用周制,且龙的形象日渐突出,成为帝王的专属图案,士庶不得使用。而凤则对应龙成为皇后服饰中的典型图案。后来随着人们求吉思想与阴阳观念的不断强化,遂将龙喻男、凤喻女,以二者结合体现阴阳化合,象征夫妇和睦。《孔丛子·记问》中有“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的记载,后来人们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的忠贞爱情。因此,传统民间剪纸《龙凤呈祥》就常应用在婚庆活动中,以示婚姻幸福。

(三)鱼与莲

在传统民间剪纸中还有《鱼戏莲》的样式。早在汉乐府《江南》中就有“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句,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则将其解释为:“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是等于说男与女戏。”以莲花来象征女阴是剪纸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一是由于二者在形态上相似,二是从本质上看,莲蓬多籽,暗喻多子多福,这是人们对女性生育繁殖的精神要求的形态化表现。故而,在民间剪纸艺术中以莲象征女阴,鱼象征男根,隐喻男女交媾、阴阳化生,表现出人们由阴阳观念所生发出的对于生息繁衍的心理诉求。民间剪纸艺术中对传统阴阳观念的体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对于“道”的终极追求。剪纸艺术通过阴、阳剪刻手法表现虚实相生,用均衡的画面构成体现阴阳平衡、运动转化,以特定的内容题材喻示阴阳结合,使阴阳观念呈现出物化形态,用更直观、更优美的方式体现宇宙运化的规律,昭示生命的本质,这也正是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作者:竹晓翠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上一篇:农村经济发展论述 下一篇: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