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三类英语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05 10:52:13

本三类英语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就业为导向,可发现本三类英语师范专业,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评价机制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综合提炼出解决策略,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本三类英语师范专业教学问题对策

21世纪以来,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的评判标准在不断提高,英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大批量增多,但大都没有提高“质量”。而随着中国的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的成功,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质量不如从前,其中以本三类院校尤为突出。现今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必须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才能保证本专业的发展,然而现实的高校教育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可得如下图表:

英语师范毕业生就业基本去向表

而实地探访部分学校、实习基地与企事业单位之后,针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如下评价:在教学单位中,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大都不会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教学辅助工具;很少有人会画简笔画或唱英文歌;思维僵化,鲜少提出创新性观点;有些毕业生甚至没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中,毕业生无法尽快担负工作,英语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综合能力不够,复合性较差,对业务知识知之甚少。就这两类评价而言,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英语师范学生实际能力与社会期待能力差异原因分析

1.观念落伍,信息闭塞。

部分学生对英语师范专业仍抱着“铁饭碗”的观念,但由于人事制度变革、信息更新加速、竞争人才过剩等原因,现今这个专业尤其需要学生具备牢靠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而现实中,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过于放松自己,只求60分的“过关万岁”而非昔日的“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也忽视社会转变,只闭门教学,而不顾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趋向“多专多能”。

2.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很多教师缺乏基础教育的工作经验及感性认识,对当前中学新课改缺乏了解,实习指导较难到位,并且许多学校给教师安排科研量化指标,而使教师难以专注于教育学生的本职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3.评价方式单一。

本科类高校一般对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而这种方式现今已过于陈旧,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甚至部分高校该专业出现了“应试教育”的倾向。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实际操作与锻炼,不能满足社会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4.教材与课程设置过于陈旧。

现在使用的英语课本多内容陈旧,文史类课文偏多,不能适应一体化要求,且过于重视语法、字词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学生学习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大而笼统的学科之上,缺乏针对英语教育工作者与班主任等具体工作身份而设置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该专业课程设置亟待改革。

二、提升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翻译专家王振国曾说过:“一边是全民高度重视英语教育,一边是中国翻译人才高达95%以上的缺口。”这虽然未针对英语师范专业,但也说明了加快整个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转变传统观念。

学校要树立“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倡导英语师范生扩大知识面,了解商业、金融贸易、法律、行政等领域知识,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扩充知识储备。另外,也可借鉴“双学位”、“主辅修”等教育模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教师要重视教学,不可因为科研等因素忽视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要树立“二主体”的观念,在精于素质教育、精通英语教育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导学生要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学会自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化教育方式,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教学。身为该专业的学生则要树立“真才实学”的观念,时刻提醒自己扩充知识资源的重要性,抓住国家倡导的“提高中小学师资学历”这一契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一点对本三类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

第一,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在岗培训,提升教师英语综合能力,拓宽其知识面,进一步提高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

第二,开展传、帮、带的教学活动,提倡教师开示范性公开课,互相听课,互相促进。

第三,学校可鼓励教师在不耽误教学的条件下搞科研,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第四,委派教师进入中小学或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活动,编写实用型教材,回校后可教授学生实际应用性知识及具体问题解决策略。

第五,聘请中小学高级教师、企业英语应用人才,开讲几门英语专业的实践或实习课程。

第六,聘请名校教授作为兼职教授,使教师大量接触外界前沿动态。

第七,就教学“二主体”地位来讲,在重视教师地位的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事关全局的问题,是现代外语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处,也是我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1]

3.改革考核方式。

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应有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2]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各种水平考试。在考核结果上,我们应逐渐加大形成性评估比重,以促进学生学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从而满足社会需求。

4.改革教材与课程设置。

在教材上,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原汁原味的广播、文章,使学生接受最新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开设一些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巧、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在理论上给予英语师范生以有效的指导。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职业性课程,如金融、贸易、旅游、法律,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使其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的今天,国力的强盛已逐渐取决于教育水平与人才素质。英语师范生的能力也早与就业密不可分。据多方调查,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更应该大步向前,与时代步伐同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2007)3号.

注:本文为2009年宿迁学院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当今用人单位对本三类英语师范生的评价与建议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借鉴作用”成果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乏力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下一篇:关于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