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粮棉油生产形势分析

时间:2022-08-05 09:50:31

盐城市粮棉油生产形势分析

摘要: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争创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的冲刺之年。本文分析了盐城市粮棉油生产形势情况,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棉花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油料播种面积持续调减。丰收后种粮大户对来年粮食生产政策层面上的的期盼等方面进行简析。

关键词:粮棉油;生产;分析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争创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的冲刺之年。我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总目标,坚持稳定面积、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强技术集成研究,加快普及主推技术,优化品种应用布局,保证了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十年增”。盐城粮食生产又迎来一个丰产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865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粮食总产“十连增”。棉花和油料播种面积有所调减,棉花产量减少,油料产量有所增加。

一、粮棉油生产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1、总产量持续增长。2013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8651万吨,比上年增138万吨,增长13%。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超过600万吨,八年超百亿斤,是全省唯一的百亿斤产粮大市。全市夏粮产量为25957万吨,比上年增7%;秋粮产量为42694万吨,比上年减少327万吨,下降08%。其中:小麦总产202万吨,首次突破200万吨,实现恢复性增产,比上年增加194万吨,增长106%;大麦总产529万吨同比减少15万吨;水稻持续增产达到34811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玉米总产65万吨,比上年减产49万吨。

2、播种面积温和放大。2013年粮食总播种面积达145848万亩,比上年增加1032万亩。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市粮食因面积增加而增产48万吨,因单产增加而增产9万吨。全市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6893万亩,比上年增加近87万亩,增长13%,种植结构明显呈现为“小麦面积增加、大麦蚕豌豆减”格局,其中小麦面积5331万亩,较上年增加143万亩,增长27%;大麦面积138万亩,比上年减少084万亩,减少06%;蚕豌豆面积1824万亩,减少467万亩,减幅达204%。秋粮面积7692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从秋粮种植结构看,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玉米豆类及薯类面积减少。稻谷面积达到55971万亩,比上年增加9万亩,增长16%,是七年来的最高水平;玉米面积小幅回落达到1467万亩;豆类面积减一成半为529万亩;薯类面积939万亩,比去年减少082万亩。

3、单产增幅趋于稳定。2013年粮食单产4707公斤,比上年增加62公斤,增长13%。夏粮3766公斤,比上年增加202公斤,增长57%,为粮食“十年增”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小麦亩产为3794公斤,比上年增加271公斤,增长77%;大麦单产为384公斤,比上年减少86公斤,下降22%;秋粮单产555公斤,同比上年减少5公斤,其中水稻6219公斤,比上年减少62公斤,下降1%,玉米、大豆受今年持续高温影响,单产下降较大。玉米单产443公斤,同比减少29公斤,下降65%,豆类单产171公斤,同比减少178公斤,下降一成。薯类单产4864公斤,同比减少217公斤,下降44%。

(二)、棉花种植面积跌至100万亩,总产减少过万吨,单产为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2008年以来,受用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上涨以及国际棉花低价挤压等因素影响,我市棉农信心受损,棉花种植面积连续6年下降。2013年我市棉花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上年减少了21万亩,下降173%,再创历史新低。单产创2004年来最好水平,单产达到972公斤,同比上年增加72公斤,增长8%。2013年总产达到975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下降107%。仅占历史最高水平的2004年的351%

(三)、油料面积持续几年下降、油菜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小幅增长。近几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连续减少,2013年我市油料面积1573万亩,比去年下降4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36万亩,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减少近89万亩。但由于高效生产技术与高产优质品种等各项技术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单产仍继续保持全省前茅,亩产1984公斤,比上年增加136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27万吨,比去年增加06万吨,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南通市。秋油面积维持上年水平,总产与上年持平为45万吨。

二、2013年粮棉油生产的主要特点

1、强化政策落实提信心。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努力从政策层面上调动和保障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粮食作物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高标准粮田建设、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各项良种补贴全部发放到位,1亿多元粮食直补和84231万亩、87亿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同时,中央财政下达的“一喷三防”物资补助资金2277万元,全部按时发放到农户,对小麦赤霉病成功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2、强化科技服务促增收。围绕区域平衡高产,深入推进以整县实现稻麦亩产1000公斤为主要内容的吨粮县创建活动,全市及大丰、东台、盐都、射阳、阜宁等县(市、区)均已达到亩产稻麦吨粮。依托高产创建、吨粮县创建,重点推进水稻小麦、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等周年高产模式攻关,总结、推广了一批区域性周年高产集成技术和栽培模式。加快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不断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东台、大丰、建湖、阜宁、响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3、服务指导有效。全市切实加强组织发动、媒体宣传和服务指导,夯实全年粮食增产基础。在春季农业生产、春耕备耕、赤霉病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服务队赴各地服务指导面上生产工作。组织千名农技人员挂钩到村全程服务农业生产活动,在农时生产关键季节深入一线、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密切与气象、水利部门合作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广泛雨情、水情、农情等信息,因时制宜加强夏熟生产的信息服务指导。

三、丰收后种粮户的期盼

一是渴望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国家虽然重视农业科技投入,但地方农业技术人员还是太少,因文化程度的限制种粮户特别是种粮大户普遍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学习,对农业新技术掌握的较少。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家、种田能手,普及农机技术人员,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的示范带动,让现代农业技术惠及更多的农民。

二是渴望政府在项目和贷款方面提供更多支持。生产资金紧张,融资普遍困难,是种粮大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规模种粮投入资金大,既要缴纳可观的承租费,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还要雇佣劳力,及时发放工资,种粮大户都感到生产资金紧张。种粮户们期盼着政府与金融机构“拉一把”,早日建成仓储和米厂。

三是渴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农机化程度依然偏低,大户生产成本大。由于粮食生产大户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农机装备条件差,缺乏大型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植保机械,因此稻麦生产主要环节的农机化不够配套,尤其在水稻机械插秧环节,由于受投入、耕地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制约,目前机插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较大。

四是期盼政府平抑、规范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使得农户企盼政府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密切关注农业与农资价格,平抑农资价格,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激活农业生产的内在因素,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上一篇:农产品价格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下一篇:基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