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汤配合尿激酶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5例

时间:2022-08-05 08:44:05

活血祛瘀汤配合尿激酶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5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配合中药口服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5例使用尿激酶并口服自制中药活血祛瘀汤。对照组27例仅用尿激酶。结果 2周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4.3%,平均治愈时间为(7.0±2.5)d。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70.4%,平均治愈时间为(9.9±3.6)d。结论 尿激酶辅以中药口服的方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浅静脉炎;尿激酶;活血祛瘀汤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骨科医院

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采用尿激酶配合口服活血祛瘀汤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1]。其治疗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9~76岁,平均(55.3±11.6)岁。病程2~21 d,平均(6.6±4.8)d。左下肢24例,右下肢11例。发于小腿者29例,延及大腿者6例。瘀滞性血栓性浅静脉炎32例,化学性血栓性浅静脉炎2例,特发性血栓性浅静脉炎1例。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7~72岁,平均(55.3±11.5)岁。病程1~20 d,平均(6.4±4.5)d。左下肢17例,右下肢10例。发于小腿者24例,延及大腿者3例。均为瘀滞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20万U,经足背静脉推注,15~20 min推注完毕,12 h给药1次。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常规,根据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调整尿激酶用量,使FIB不低于1.5 g/L。中药予活血祛瘀汤口服, 70 ml/次, 3 次/d。活血祛瘀汤组成: 当归48 g,赤芍80 g, 续断48 g, 丹参100 g, 山楂80 g, 桃仁40 g, 红花36 g, 柴胡48 g,牡丹皮40 g, 牛膝60 g, 钩藤60 g, 紫花地丁60 g, 大黄48 g, 地龙48 g, 穿山甲36 g, 土鳖虫40 g,威灵仙60 g,元胡40 g,桂枝40 g,香附50 g,伸筋草24 g,甘草24 g。

2.2 对照组尿激酶4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经手背静脉滴注,1次/d,以后根据FIB调整尿激酶用量。两组患者用药时间为3~14 d,平均(9.0±3.7)d。患者治疗期间除使用尿激酶及上述中药外,未用其他药物。

3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为治愈:红肿疼痛消失,皮温恢复正常,条索状硬结消退(局部可能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条索状硬结明显减退;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甚或加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愈时间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表(例,%)

N治愈显效无效治愈率(%)

治疗组35332094.3

对照组27195370.4

注:两组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

表2

两组治愈时间对比表(例,d)

N最短最长平均治愈时间

治疗组333137.0±2.5

对照组194149.9±3.6

注: 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经统计学检验,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反应

4 讨论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常继发于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由于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静脉壁受损,血小板聚集、黏附而形成血栓,也可因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造成静脉壁受损形成血栓[2]。本组有1例因做下肢静脉造影,注射泛影葡胺而造成化学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刺激静脉壁及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后,应及时溶栓治疗,以免日后在局部形成难以消散的硬结。尿激酶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溶栓药物。我们采用尿激酶经足背静脉推注的方法,使尿激酶直接进入患肢浅静脉,从而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加强了溶栓效果,并且缩短了治疗时间。从表1和表2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94.3%、(7.0±2.5)d,明显优于对照组。

丹参、赤芍、桃仁均为活血祛瘀药,具有扩张静脉血管的作用[3]。丹参、赤芍又有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防止血栓性浅静脉炎。其中丹参性味苦、微温。苦能泻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可用于各科瘀血阻滞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左旋二氢丹参酮、丹参酚等,具有改善外周血循环、降压作用,抗凝、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还有抗菌、镇静作用。赤芍性味苦、微寒。苦能泻利通降;微寒有清热、凉血作用。静脉炎炎症期可清血分之瘀热;并有祛瘀止痛、行滞、消肿之功。其含的芍药甙、芍药碱、芍药醇、α-儿茶精、挥发油、苯甲酸等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从而解除药物刺激性痉挛痛;α-儿茶精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作用。桃仁性味苦、平。苦作用同上;平指药性平和。桃仁活血祛瘀作用较强,为临床治疗淤阻证的要药之一。该药性润多脂,外用时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并对皮肤有保护作用。桃仁含的苦杏仁甙、苦杏仁酶、维生素B1、挥发油等,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减轻药物局部刺激;并能减轻炎性渗出而具有消炎作用。甘草性味甘、平。甘能补、能和、能缓;平指药性平和。该药有补益、和中、缓急、解痉、止痛作用。含的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甙、甘草异甙、甘草甙元及FM100等,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变态反应及降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所含的FM100、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有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从而解除静脉管壁因药物刺激而致的“痉挛痛”,并有镇静作用。对点滴含致痛因子的药物或化疗致血管壁的痉挛痛有止痛作用,还有明显的解毒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8-381.

[2] 蔡俊刚,韩书明,武洪方.尿激酶配合中药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5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56-57.

[3] 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76.

上一篇: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一篇: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