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慢性肾病1.2亿等

时间:2022-08-05 08:37:37

国人慢性肾病1.2亿等

国人慢性肾病1.2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等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设计方法,历时4年,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近5万名18岁以上成年居民进行了慢性肾脏病调查,调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同期《柳叶刀》杂志还刊发了美国肾脏病专家的“龙年伊始:中国是否将迎来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的述评,对于研究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评价。

王海燕等人在调查中应用基于肌酐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评价有无肾脏病,并应用复合权重的统计学方法对患病率进行校正,使之能够准确反映中国成年人群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而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仅为12.5%。该调查还发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地区居民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推测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激增及医疗保健欠完善有关。

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连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卫文供稿)

每周快步走3小时防治前列腺癌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快步走至少3小时,可延缓甚至预防前列腺癌的扩散。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癌症研究》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该研究结果为“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可对抗许多疾病,像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等”这一理论增加了新的佐证。但研究发现,唯有快步走才能带来这种效果,如果以轻松的步调散步,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研究人员对1 455名被诊断出患前列腺癌、但还未开始扩散的男性进行了研究。他们评估了患者被诊断患癌和接受初步治疗后两年的体能活动程度,结果发现,有117起个案出现前列腺癌引发的癌细胞复发、骨肿瘤和死亡。而那些每周至少快步走3小时的患者,其病情扩散的速度要比慢慢步行且运动时间较少的患者减少了57%。

研究人员指出,在诊断患癌后从事快步走运动的患者,似乎可延缓,甚至能控制病情的扩散。

(曹淑芬编译)

国人健康赤字高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近日在上海了《国人健康调研报告》。报告提出,国人“健康赤字”为8.2岁,即中国人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了8.2岁。但在调查中发现,有91%的被访者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

据介绍,此次中国平安联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5个省(市)15岁~64岁年龄段2 100多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后,了上述报告和国人“健行天下”健康年龄指数。该年龄指数显示,中国国人“健康赤字”8.2岁,其中女性为7.3岁,男性为9.1岁,共有63%的被调查者健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报告显示,83%的中国人群营养不均衡,40%人群存在吸烟习惯,37%人群运动不足,34%人群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

此外,中国平安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还对来自全国57个城市,18岁~64岁的5 898名被访者,从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社交能力、工作条件、生活环境5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性5个维度的健康表现均超过男性。

据介绍,健康年龄测量体系由南非Discovery公司创制,主要用于估量生活方式对生活品质及死亡风险的影响。用同一体系调查发现,美国人“健康赤字”为5.0岁;而南非人“健康赤字”为3.4岁。

(卫文供稿)

孕期糖尿病或高血压可预测心脏病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妇女在怀孕期间有高血压或高血糖,也许能预测中年后患心脏病的几率。

研究人员搜集了3 400名妇女在怀孕期间的血压、血糖、尿糖,以及孕妇体重增加的数据,还收集了婴儿出生的体重记录、妇女在怀孕期间是否吸烟,以及分娩时的年龄,并在这些妇女生产后约18年进行跟踪采访。结果发现,生出较大婴儿的妇女通常腰围较粗、血糖较高;生出较小婴儿的妇女血压较高。

研究还发现,有子痫前兆的妇女,到中年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31%,可能比其他任何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更能预测未来的心脏问题。而那些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到中年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了26%,这些妇女中年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有所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怀孕让年轻妇女多了一个“能确定心脏病风险是否增加”的机会。因此,尽早了解妇女是否可能患心脏病,能给医疗专业人员更多的时间来讨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是采用可降低风险的其他治疗方法。

(曹淑芬编译)

“双高”中年人易患老年痴呆

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院一项研究表明,中年人高血脂和高血压,不仅会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使他们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易患老年性痴呆。

研究人员对平均年龄55岁的3 486名男性和1 341名女性进行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定期测试他们的推理和记忆能力,并测量他们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测算其未来1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结果发现,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人群相比,患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认知功能水平相对较低,其总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也比较快。研究对象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数值每升高5%,男性的记忆测试分数下降2.8%,女性则下降7.1%。

研究人员指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比较复杂。高血压和高血脂容易引起动脉硬化,使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几率升高,这是已经明确的。但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未知因素,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李福章供稿)

力量训练有利于预防老年性痴呆

加拿大温哥华海岸健康中心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定期进行力量训练,能起到抗衰老和预防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并阻止其继续进展。

研究人员将86名患有中度认知障碍的老年女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力量训练,另一组进行有氧健身锻炼。6个月后,对她们的执行性认知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语义与语音流畅试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连线测验、画钟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等,以评价她们的认知障碍进展程度和独立生活能力。结果显示,力量训练组女性的认知功能和大脑可塑有明显提高,有氧锻炼组则不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以往的研究提示中老年人坚持有氧锻炼有利于健康,此项研究则表明,力量锻炼对中老年人同样必不可少。研究人员建议,65岁~75岁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2次力量训练,每次30分钟。

(李福章供稿)

上一篇:夏季也要防心梗 下一篇:盛夏运动别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