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的“幸福王国”

时间:2022-08-05 07:55:07

4月,在花香里走进泸溪四中。

这是一所幸福洋溢的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格调、装扮布置无不涌动着股股温馨、和谐的气息。

泸溪四中地处泸溪、麻阳、凤凰三县交界处,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在校学生665人,其中留守学生就占了90%。曾经,留守学生厌学、中途辍学、性格缺陷等问题困扰着这所学校。为扭转这一局面,该校经过两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兴趣课程为载体、情感教育为支点的“幸福教育”之路,将学校打造成了学生的“幸福王国”。

“快乐课堂”:学生展示的舞台

“刚才宗成兴同学有句朗诵没到位,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要有种忘我的感情。”向玉明同学的点评,顿时赢得一阵掌声。九年级170班的语文课上,陈丽萍老师正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朗诵情况进行点评。笔者发现,一节课下来,有17位学生主动要求上台表演,28位学生举手发言,全班54位学生全部参与了讨论,整个课堂活力四射。

“每节课都让人很期待,上课就是一种享受,知识点也容易记住了!”谈起课堂体会,李一波同学一脸的满足。陈老师偷偷告诉我们,李一波读初一时还是班里的“问题生”,不但性格内向,还因厌学常进出网吧。学校推行课改以来,李一波一天一个样,不但学习成绩上来了,现在还是班里大大小小活动的主持人。

“学生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快乐!”校长王维红乐呵呵地讲起了他的“课改经”:2010年,泸溪四中摸索出了“学标引路,三环五步”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学标引路”即课前教师制定学标,引导学生自学;“三环”即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反思;“五步”即“读、讲、议、练、想”,其中的每一环、每一步均围绕学生的兴趣和主角身份而展开。教室三面墙上挂有黑板,课堂上,学生可在上面“写、算、画、练”,每间教室的中间均设有展示区,供学生课堂“读、唱、讲、演”。同时,学校还对课改情况一天一督查、一周一展示、一月一总结。

课改的持续深入,让泸溪四中的教育质量扶摇直上,在近几年的初三毕业会考上,七科会考成绩均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2012年杨珍同学更是以730分的裸分摘得全县中考状元。

“兴趣课程”:学生自主选择的最爱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跟着校长王维红在不大的校园里“逛”了一圈,笔者发现这里各种功能室应有尽有,台球室、舞蹈室、象棋室、钢琴房等14间,算起来,比学生上课教室还多了2间。

在体育训练室,一群学生正跟着黄金霞老师训练打陀螺,弓着腰、曲着腿、挥着陀鞭,十分投入。见校长前来“督战”,孩子们“玩”得更起劲。“老王,要不我们来一局,看谁的陀螺转得久!”孩子们在校长面前没半点拘束,流露出的是一种对老朋友般的信任和亲切。“孩子们不怕我,但都很尊重我!”笑声中,王维红拾起陀鞭子,与孩子们比试起来。“师生大战”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观战,一时间,训练室成为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呐喊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令原本精彩的大课间活动多了一些幸福的味道。

王维红介绍,陀螺是泸溪的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学校成了泸溪县体育局陀螺项目定点训练单位,去年,在湘西州第十二届运动会的陀螺比赛中,学校的黄金霞老师、徐要珍同学从全州500多名参赛队员中脱颖而出,双双获得了成人组、青少年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为让学生“玩”得开心,泸溪四中开发了“第二课堂”,增设了书法、象棋、舞蹈、声乐、踏虎凿花等10多个兴趣课程,并配备了辅导老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与。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爱好,向学校申请添设活动项目,只要人数达到一定规模,项目积极健康,就可得到批准。去年10月,在覃辉等20多位同学的申请下,“台球项目”就被引进了学校,为此,学校在有限的办公经费里挤出了2万多元。

“去年,105名学生在县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拿奖,占在校学生的1/6!”说起这话,王维红笑开了花。

“情感教育”:学生心灵滋润的蜜汁

“大家好,现在是‘漫步幸福’时间,让我们一说身边的关爱与幸福!”晚饭时间,校园广播悄然响起。学校今天广播的是一档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节目——“漫步幸福”,在校园里最受学生欢迎。这是学校为强化学生的感恩教育和情感熏陶,专门为每个孩子准备的“文化大餐”。每周二、周四的晚饭休息时间播出。其内容主要为学校师生校园、家庭生活中感人、温馨的小故事和师生间的相互寄语,稿源由学校师生提供。

走进学校的“留守学生之家”,黑板上还清晰地存留着庆贺学生生日的祝福语。原来上月末,学校刚给11位3月份出生的留守儿童集体过了个生日。为帮助留守学生疏通心理障碍,弥补家庭亲情缺失,学校实施了关爱留守学生“十个一”工程:即“建立好一个留守学生之家、一间心理咨询室,安装一部亲情电话,为每名留守学生确定一名家长,建立一份动态记录卡,每周上一堂法制安全课,每月开办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一次快乐生日活动、指导留守学生读一本好书、为家长写一封信”,以培养留守学生在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强、行为上自律、性格上自信,在情感上找到归属。

“情感教育的魅力在于能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个性!”校团委书记、心理咨询室主任黄金霞谈起手头的工作如数家珍。黄老师是学校情感教育的“总策划师”,她在开辟“情感课题、情感活动、情感辅导”主阵地的同时,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延伸到了节假日。在节假日,学校将运动场馆、图书室、阅览室免费为学生开放,并安排老师值班辅导;每月组织一次“我的周末我快乐”活动,师生一同出游、一同劳动、一同做善事、一同排演节目。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学校的每间寝室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竹园亭”、“集贤居”、“松云阁”……走进“竹园亭”,墙体四周翠竹掩映,碧草茵茵,蝶飞莺舞,田园气息扑鼻而来,让人顿感神清气爽。“竹园主人”——也就是寝室长杨咏芳同学乐呵呵地跟我们介绍,寝室布置的灵感来源于一次集体郊游,因为非常喜欢田园春景,寝室姐妹就商量着将其搬进寝室。主意一拍即合后,她们请来了美术老师担任技术指导,忙活了5个大活动课,一剪刀一剪刀地剪出了每一节竹子、每一片竹叶、每一只蝴蝶,根据拍下来的照片和自己的想象拼贴好后,“竹园亭”就新鲜出炉了。

王维红说,为了让学生在校园里“住”得舒心,近2年来,学校先后引资90万元,整改、装修了学生宿舍楼,新添了床铺、海绵床垫、摆放柜600多套,免费为学生发放了“三件套”床上用品350多套,新修学生太阳能浴室20间,新建学生食堂一栋。“我们要打造农村中学的精品寝室,争取寝室的文化、管理、服务、硬件设施达到‘星级’水平,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幸福家园!”

上一篇:选择一种轻松的姿势 下一篇:藏匿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