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05 07:08:05

巧设教学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

【摘要】“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是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活用教法,整合各种因素激活课堂。着眼学生,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巧设情境 激活 语文课堂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是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下面列举一些具体方法求教于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一、活用教法,整合各种因素激活课堂

语文教改二十几年来,成功的经验不少。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吕叔湘语)在教法方面,我曾经尝试以下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创设一个生动而又有价值的导入情境,将会很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引导学生以满怀的激情来学习。

2.活用各种媒体,积极创设情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语文课堂中要活用各种媒体,以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内容一致的情景,使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因此,教朱自清的《春》时,我多次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授《周庄水韵》时,我展示周庄的多幅图片;上《阿炳在 19 50》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凄婉动人的《二泉映月》;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播放电视连续剧中相关的片断……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和氛围中学习,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3.改变教学思路,突破常规,激活教学。常规教学思路,总是按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但要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全文内容和主题,关键要找出一个分析文章的突破口。有些文章可以“中间开花”,带动两头乃至全文,产生科学高效的结构效应;有些文章从结尾逆推,“倒嚼甘蔗”,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课堂空间。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全新的技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总是“门外汉”,而要把课堂延伸到网络,设法拓展课堂的空间。

二、着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激活课堂

美国教育家喻曼说过:“那些没有办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正如用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不仅应当“活教”,而且还应引导学生“活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素养。

1.以教材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信息去捕捉形象,启发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作品,积极调动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鼓励他们在所阅读的作品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2.以课堂为沙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文本的解读,应该由接受者主动的参与。通过质疑,文字材料可以变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充满哲理光辉的思辨材料。我教童话《犟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质疑,既然狮王二十八世还没有举行婚礼,请问哪来的二十九世?老师把问题交给同学们,有的说二十八世收养了二十九世,有的说是侄子,有的说是堂兄弟,有的说是前妻所生……这些答案都合乎情理。学生敏捷的思维带给我们的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语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也要着眼于眼前的实际功利。进入初中,由于练习考试往往更多地侧重于课外材料,所以部分学生产生了“课文不用学”的错误认识。要彻底改变这一错误认识,满足学生提高应试能力的要求,就必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领悟到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活学活用,学会迁移。

4.倡导综合性学习,增强课堂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在积极的、创造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的素养得到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可以教学生自己编课本剧、演课本戏,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表达能力,增强课堂活力。教曹禺的戏剧《日出》时,我抓住他们喜欢表现的心理,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把枯燥乏味的讲读教学变成形象教学,通过演出,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与下层社会的饥寒交迫、痛苦挣扎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激活语文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就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并用这股“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那么,课堂活了,一活皆活。“契领而顿,百毛俱顺”,钥匙进孔,金锁为开。语文教学一定能进入“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丰顺县东留中学)

上一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运用课堂评价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