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初探

时间:2022-08-05 06:52:24

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初探

[摘 要]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地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更是要在转型发展中积极探寻改革的新出路,谋求应用技术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新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既是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群构建、教学团队组建等诸多方面。构建的难点在于既要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突出培养特色;既要专业性与共性结合,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型 应用技术型大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 核心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75-02

一、构建契机

平顶山学院既是河南省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之一,又肩负着2020年将建成省级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重任,这对于一个底子薄、发展快的地方型本科院校来说,既是一个转型发展的良机,又是对每一个院系、每一个专业建设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地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更是要在转型发展中积极探寻改革的新出路,谋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新发展。

二、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群的出发点

基于地方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定位,既聚焦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共同设置的课程,又突出这些专业面向地方中小企业的培养特色。通过构建富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既集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优势力量,又要确保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在专业培养中的落实。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目前创业经济下的社会变革。因此,构建一个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的综合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及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构建核心课程群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三、课程群设置考虑的因素

(一)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通过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从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三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以胜任基层执行工作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思维及理论高度,又能适应职业发展中的管理岗位工作的需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塑造专业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认知,以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具有相应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地方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特点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定位,经济与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要达到:第一,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建立起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管理惯例与规则。第二,具有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技能。熟悉企业主要管理活动,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及工具,具有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质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方面的讨论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郑冠芳(2014)总结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素质是指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在职业意识、个人形象、人际交往、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形成的一种整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所形成的无可复制和无可取代的个人特色。

因此在进行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着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管理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等核心素质进行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思维模式,即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思维逻辑和意识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能按课程中所揭示的一系列原理展开自己的思维过程;(2)管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是专业的内在要求之一,既是专业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专业的特性之一;(3)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较为自如地运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较强的迁徙能力。

(四)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理在2014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到:“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同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创业知识体系上有着天然的专业优势――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已涉及,因而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时加入创新创业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思维、能力和创新素养,将创业信念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中去,进而推动创业行为,既缓解就业压力,又为创业型社会培养储备人才。

四、课程群构建与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程

重在基本经济学、经济法理论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四门课程奠定工商管理类学生所应有的多学科知识基础。

(二)专业课程

通过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五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的内外管理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对企业核心管理职能的管理思维、管理技能、信息化管理能力、会计基础能力。

(三)创新创业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创新创业管理、创业管理实训、管理模拟实验等课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创业实际,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唤醒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与发展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意识,以促进学生毕业后有目的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以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为主,学业指导老师要辅助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我与职业的探索。

(五)实践性课程

利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内的实践性训练,专业实践训练,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使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塑造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成就感。

课程群构建由宽到窄、点面结合、通识与个性结合,既保证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又突出专业特色。而且,课程模块相互间是有机联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各课程模块有效地完成了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整合。

五、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既是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群构建、教学团队组建等诸多方面。因此,构建的难点在于既要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又要突出培养特色;既要专业性与共性结合,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的教学改革仍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易松芝.地方商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8).

[2] 郑冠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5).

[3] 欧阳晓,杨水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4(4).

[4] 朱国华.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情,2013(45).

[5] 李广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6] 易莹莹,骆公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

上一篇:基于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思考 下一篇:邢台区域雾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