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儿子缘何成了老爸的“眼中钉”

时间:2022-08-05 06:18:42

一天,我接到了曹女士的咨询预约电话,她说,她被家里两个男人的战争弄得很焦心,16岁的儿子几乎是在爸爸的拳头下长大的。现在,儿子几乎成了丈夫的眼中钉,儿子走路姿势不好,他上去就是两耳光。他出差回来,儿子没有和他打招呼,也是拳脚相加。最让他不安的是,对于父亲的施暴,儿子不辩解、不反抗,像个木头似的,现在孩子快成年了,再这样被父亲打下去,难保不出现问题。该怎么办呢?

儿子不争气,优秀老爸屡动粗

曹女士的丈夫吕先生身材高大,戴副眼镜,看上去斯文儒雅,实在想象不出他竟然对儿子挥了十多年的拳头。儿子吕磊个子很高,只是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一看就是个不快乐的孩子。我让吕先生叙述一下最近发生的那场冲突。

吕先生说,前天,他从外地出差回来,想上网查资料,电脑却频频死机,一看就是中了病毒,妻子很少动他的电脑,肯定是儿子玩过。没办法,他只好抱着机器重装了系统,回到家后,儿子回来了,他训斥了儿子一通,并让他把打印机等软件装上去,儿子捣鼓了半天,总算装上了,打印机却无法使用。他的火马上起来了,对着儿子就是两巴掌,让他更生气的是,儿子连一声辩解都没有,也没有反抗,连看他一眼都不看,只是表情木讷地坐在电脑前面。对于儿子的这种反应,吕先生有些无奈。

听到这里,我问吕先生,孩子爱玩电脑是很正常的事情,仅仅把你的电脑弄得中了毒,也不至于发这么大的火气,更不值得动手啊!

吕先生直率地说,我看儿子不顺眼,也是点滴小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很多时候,我发火都控制不住自己。

“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看不顺眼呢?再说,孩子的点滴成长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你看孩子不顺眼,不也把你和妻子多年培养的成果给否定了吗?”我笑着说。

“这个话题说起来就扯得远了,我和妻子都是当年的名牌大学生,对事业看得挺重,现在也算得上有一点点成就吧,我们觉得一对优秀的父母如果培养出一个笨蛋儿子,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失败。所以,我和妻子从小对他寄予的希望很大,可他总让我们屡屡失望!”吕先生苦恼地说。

“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说他身上具备哪些优点,你和妻子才能满意呢?”

吕先生几乎未加思索地说:“我想让他成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这也是成就事业必备的素质,可他到现在,几乎没做成一件事情!”看着吕先生一副痛心的表情,我让他举几个儿子不让他满意的例子。

吕先生说,儿子五岁时报了电子琴班,前几次课学得挺用心,可没过多久,他就偷懒磨洋工。那时,很多孩子都报名考级,我们也给他报了名。考级那天,我和他妈兴冲冲地带他上了考场,结果弹了一半,就被评委叫停,说还是回家再练半年再来考吧!看着其他比他还小的孩子都顺利过了关,我和妻子只能灰溜溜地带他回家。到了家,我给了他两耳光,骂他不争气。还有段时间,他说他喜欢下围棋,我就给他报了班。半年后,我陪他去参加比赛,没想到他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窘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此后,他再也不愿学了。这孩子做事缺乏恒心,干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太让人失望了!从那以后,我看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要不顺眼,我抬手就打,总是压不住火气。

曹女士在一边也不由自主地叹气,我问她,老公打孩子时,你做了什么?毕竟教育孩子是父母两人的事情。

曹女士说,儿子挨打我当然很心疼,有时也想阻拦一下,但想到教育孩子父母一定得统一,他打我拦起不到效果,就没有阻拦他。

父母的无奈:儿子对人热心,学习却没热情

吕先生“控诉”儿子时,吕磊始终低着头,和父母没有任何互动,只是默默在听,也看不出有任何情绪波动。

“儿子在学校里表现怎样呢?比如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你们了解过吗?”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一下吕磊在学校里的表现。

听我提到这个问题,吕先生神情稍缓和了些:“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同学对他都是众口一词全是夸赞,说他喜欢帮助同学,有礼貌,很热心,这点倒是让我和他妈挺满意。”

“不过,”吕先生又转换了口气,他说,“人缘再好,成绩上不去,也影响他的未来啊!对于儿子的学习成绩,我一直不太服气。按理说,我和他妈都是名牌大学生,如果遗传了我俩的基因,那学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他学习这么差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我认为可能是我的工作出差机会太多,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三个月时间,我尽量减少出差机会,想多辅导一下他,看他学习不好是智商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那三个月里,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辅导儿子上,通过我的观察,我感觉儿子并不笨,接受能力也不差,成绩提高上去也不成问题。那段时间,我忍着坏脾气,顶多不满意了用书本敲一下他的头,还别说,那三个月的辅导成效显著,他的成绩中考时,跃居班里前15名!”

说到这里,吕先生眉毛上挑,似乎还沉浸在当初的兴奋中,不过,他的眼神很快黯淡下来:“当时,我想孩子上路了,就放手吧!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他的学习成绩又下来了,你说气不气人?”

“对你们的失望,孩子有过什么表示吗?是破罐子破摔还是知耻而后勇?”我接着问。

这个问题显然激起了吕先生的倾诉欲,他说,儿子每次考试成绩不如意,就会向父母表决心,说一定要努力把成绩提上去。这话说过之后,他确实刻苦了一阵子,可这样的学习热情保持不了两周,一切都又故态复萌,吕先生也恢复了对儿子动粗的习惯。

说到这里,吕先生提到一件事情。他说,儿子读初二时,因为期中考试成绩在班里排在后几名,回到家里,没用父母责备,他就主动表态,从现在开始,我要奋起直追,你们就看我的行动吧!吕先生看儿子又“立志”了,就没把他的话放在心里。

第二天下午,吕先生去儿子房间取东西,赫然看到他书桌前的墙壁上,贴有四张A4纸,上面写着四个血红的大字:奋起直追!吕先生仔细看了看,那四个大字用的不是红墨水,倒像真的血迹。他心里抽动了一下,翻了一下儿子床前的垃圾篓,看到一个被扔掉的针管,还有少量暗红的血迹。吕先生想,儿子写下血书表决心,看来是动了真格。

吕先生看了我一眼,继续说:“没想到,我和妻子还是白高兴了一场,这孩子血书写过半个月,学习又开始懒散起来,我们也懒得说他了。你说,这样的儿子能让我喜欢起来吗?所以,我看到他心里就堵得慌,只要有不顺眼的地方,我就想动粗。”

吕先生接着又叹了口气,“儿子都这么大了,总打来打去也不是事儿,李老师,我真的无计可施了!”

别忽视拥抱的力量,让孩子真正地释放自己

对于吕先生和妻子的无奈,我表示理解,同时也把自己的看法说给他们:

“综合你们所说的情况,我认为,孩子的不争气是有着他的心理成因的。当你真心帮助他的时候,孩子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当你惩罚他、打他的时候,他就会把愤怒潜移下来,然后向着爸爸期待的相反方向发展,而且产生厌恶感,他的厌恶实际上是对父亲愤怒情绪的释放,是一个歪曲的释放。你让什么,我嘴上说保证要做好,甚至写血书,但他骨子里面的动力却是反方向的,你让我好,我就变坏,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挫败父亲,如果你继续打下去,最终一天,他就会证明父亲输了!”

吕先生表示赞成我的分析,我又补充说:“当然,孩子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无法掌控的心理驱动。如果他把潜移的压力释放出来,与父母吵架发泄发泄,情绪缓解后也会变好。但现在看来,孩子把这些情绪都压抑到心里,这样下去的结果就会影响他的学习以及成长!”

吕先生和妻子频频点头,曹女士说,她总觉得儿子在学习上缺乏动力,一天到晚懒懒散散的,什么都不想做,我发愁的是,怎样才能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动力?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孩子学习没有责任感,不能坚持,还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儿子从小在父亲的拳头、妈妈的唠叨中长大,这让他有种自尊被忽视的感觉,这种低自尊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压抑的状态之中,他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他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迎合父母,换来的都是不满意甚至打骂这样的后果,于是,他就放弃了努力,做什么事情也失去了动力!”

吕先生说,“李老师,你分析得很对,对于儿子,我现在真的毫无办法,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换回他的谅解和重新奋发的动力!”

看着他痛苦的神情,我笑着说:“对于孩子,还是要放平心态,在一段时间内,你可以允许儿子学习不努力,允许儿子学习成绩靠后,但只要你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欣赏和信任,他就会慢慢地朝这个方面成长,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说到这里,我把目光转向了吕磊,用鼓励的口吻说:“你是一个善良、热心的孩子,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你,如果你把在学校里的状态在家里展现出来,一定会被父母接纳!”吕磊默默地点点头。

接着,我对吕先生和妻子说:“建议你们回家后,给孩子举办一个成人节仪式,为以前对孩子的伤害进行道歉,父母和孩子把以前的所有过往都放下,父母要把儿子成长的权力交还给他,而不是被你们牵着走。有了这个成长仪式,吕先生再想对儿子动手,就会被这个仪式所影响,不忍心下手。而对于儿子,父母要相信孩子是一个好人,对他只要做到尊重、接纳就是了。”

吕磊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我笑着问他:“如果爸妈能真正地放权给你,让你自己管理好自己,你会如何去做?”

吕磊沉思了一下,郑重地说:“我会在家里释放一个真正的自己!”我看着吕先生,说:“你现在就拥抱一下儿子,可以做到吗?”

吕先生站起身来,主动把儿子拥在怀里,几分钟后,父子眼里都有了泪光。我对吕先生说,拥抱的力量胜过千万次打骂,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吕先生用力点点头。

做完咨询,吕先生一家离开了诊室,与来时不同,吕先生手抚在儿子肩上,妈妈挽着儿子的胳膊,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我欣慰地笑了。 END

上一篇:对于职高生上课睡觉的反思 下一篇:怎样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