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的变迁

时间:2022-08-05 05:16:50

潘家园的变迁

每天早上,舒建军都在9点前来到潘家园的店铺里,他小心地把各种精致的印章摆到门口,然后坐下来等着生意。舒建军擅长在小石块上给人刻像,在潘家园除了像舒建军这样的手艺人外,市场内出售的商品琳琅满目。

市场的形成

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喜欢旧货古玩的人们自发地聚集到潘家园附近的马路旁进行交易。1992年,这里才建起正规的市场,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旧货交易市场。

舒建军1985年底还在北京的街头游走刻章,2000年来到潘家园摆地摊。印章在中国古代的周朝就有了雏形,其制作讲究书法、刀法、章法(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和边款。

中国的民间文化地域不同,丰富多彩,却在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下急剧瓦解、流失。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席卷了整个中国。到1990年代,灵敏的生意人发现,那些流落民间的文化遗存可以兑换成现金。于是,全国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具、玉器饰品包括修路盖楼出土的文物,都通过游走的商贩集中到了潘家园。从事出版行业的周文盛经常到潘家园淘货,他说:“只要有市场,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都转化成了商品。”

“现在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年成交额大概在4到6个亿之间。”潘家园市场办公室主任王丽梅说。潘家园市场建造得古色古香,一排排商铺按照经营内容分为家具区、陶瓷区、织品区、字画区和玉器饰品区5个区域,还留出大片空间给摆地摊的临时商户。

周末的潘家园是最热闹的,会涌进大批摆地摊的经营者占满整个市场。他们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脸上黝黑光亮,赤脚穿着廉价的皮鞋,散漫地席地而坐,似乎在用言谈举止和服装告诉人们“我这可是祖传的玩意儿”。舒建军坦言自己店里的大部分印章都是新做的,“一枚珍贵的古代印章要高过千元。”潘家园里的很多手艺人都有一手绝活。舒建军的印章因美观而得到“天下一刀”的称赞,每刻一幅肖像680元,而刻一个字也要50元。

“在1985年前后,潘家园用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珍贵的清朝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周文盛说,那时潘家园最常看到的是硬木家具、名人字画、明清瓷器以及种种精美的摆件。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外国人看重中国民间的物品,民间文化遗存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周文盛说:“这里有很多好东西,但也充斥着仿制品。”有时候一个大大的瓷花瓶,店主要价380元,出价50元照样可以买走。

历史的流失

舒建军在用自己的手艺传承着中国的一项古老工艺。他说:“很多印章都与特别的历史事件有关联,十分珍贵。”舒建军说,自己的很多顾客是觉得好玩,但真正热爱并收藏印章的人不多。”潘家园的大部分商品是被出售的文化遗存。只要市场欢迎一类物品,它们便会在潘家园大批出现。

周文盛回忆说,1990年代初期,一位朋友怕一扇巨大的明代雕花门流失海外,用很高的价钱把它要了下来。但这些东西随后大批地涌进了市场。“只要有人买,只要能赚钱,这东西就算再也保不住了。”周文盛叹道。古代的梳妆盒来到市场,表明这些富有中国风情的物件在农村也已经被淘汰了。而年画木版走上市场,说明木版年画也退出了中国人的民俗生活。周文盛说:“民间的文化遗存毕竟有限,当一种民间物品从潘家园市场上看不见了,便意味着这种文化形态绝迹了。”

王丽梅有不同的看法,“潘家园相当于一种文化和历史的博物馆,这里好多物品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物质缩影,人们来这里能找到他们的记忆。潘家园可以保护文物和传统工艺,比如民间的传统手艺、旧物件,如果没有潘家园早看不到影儿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中国文化好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王丽梅说:“根据入口处的人流量粗略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平均每分钟就有三四名外国游客。”保加利亚总统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到潘家园买了一个黄杨木做成的佛摆件。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到潘家园淘宝,一把折扇商户要价1000元,他砍到了350元。

“做这赚钱”

市场内商铺排列在一起,每一个角落都堆满了货物。这里的店主人通常情况下表情漠然,却永远那么悠闲,他们要么在看报,要么在算账或喝茶。当碰到非中国人面孔时,才会热情地说出简单却流畅的英文,对他们的购买力充满信任。

外国游客大多对中国民俗物品非常好奇。意大利游客马克曾在中国生活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舒建军为他刻了一幅肖像和中文名字的印章。“这些年顾客很多,收入不错。”闯荡过上海、深圳、在北京买下了房子的舒建军说。

逛潘家园的人络绎不绝,因此各个商铺的生意都不错。在家具商店,一位中年男人买了一套仿制的明清桌椅。老板说,现在有钱人喜欢这些高雅的古董,而仿制品又比较便宜。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使国际名牌销售猛增,文物古董也走进了新富阶层的生活。他们购买豪车和LV的包,同时也购买古典家具。“现在很多文化遗存成了时尚生活的点缀,潘家园的很多物品价格相对便宜,买来放在家里,既省钱又有品位。”周文盛说。

王丽梅说:“有些收藏家来淘珍品赚钱,那就要靠个人的眼光了,现在从名人字画,一直到民间家具、老照片都有仿制品。”舒建军说,就印章而言,你要收藏就必须了解这枚印章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每方印章都有它特有的时代印记。

如果买主以极低的价格买到珍贵的古玩就是“捡漏儿”,这是古玩行里的行话。周文盛曾在潘家园花300元钱买了个瓷盘,经鉴定竟然是元代的青花瓷,市场估价37万。

这些年,有人在潘家园高价买到了赝品,也有人靠这个市场富裕起来。韩立国是河北人,来北京倒卖旧书10年多了。2003年才把收购的线装书拉到潘家园。“当时,摊位费一天5元,货是4元1公斤从废品收购站进。”现在他在潘家园租了一个门面,还在郊区买了房子。

在一家瓷器馆里,店主看上去仅20多岁,穿着不合身的牛仔裤,留着寸头。他的回答解释了潘家园生意红火的原因:做这个赚钱啊!

上一篇:借奥运之帆,推发展之舟 下一篇:范惠的紫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