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8-05 05:03:46

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普通高校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发展及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课题项目】唐山学院2013教研课题(项目编号1302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56-01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范围涵盖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等技术领域,属于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既具有机械类学科的典型特征,也有浓厚的材料学科色彩,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宽口径专业[1],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工矿企业,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求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讨论。

一、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铸、锻、焊、轧等专业具有天然的联系,这些老专业是办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但老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这些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2]。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就业压力很大。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位专业的特色,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明确定位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基本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和生源素质等各方面具有很强实力的重点高校,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下的各个方向均有较强的实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方向[3],主要培养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另一层次主要是大量的普通高校,此类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实验条件等方面相当较为薄弱,以培养本学科工程技术型人才为主[4]。对于此类高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有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这一原则,我院专业目标确定为培养模具设计制造、焊接工艺及设备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加强材料学科基础教育;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特色专业,突出专业特点,并加强创新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就唐山学院来说,在保证原有机械、力学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了材料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科平台课程中加入“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学与热处理”等基础课程,既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专业教育。同时,课程体系强调材料、成型和控制三方面的结合,围绕材料成型物理冶金基础、材料成型力学基础和材料成型自动控制基础三个方面构造知识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加入“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成型设备”、“控制工程基础”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课程。

(三)构建新型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因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到多样化,即:以课程实验、工程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为主线,并以学生科研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课外创业等活动为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构建校企联合的产学合作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科研的良好发展,有利于使学生加强工程或科研创新思维方法及实践能力的培训,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起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运行机制。

第一、我们根据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积极进行实习基地建设。为此我们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并结合产学研实际情况选择技术水平高,代表性强的实习单位。目前已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分别与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长春一汽、唐山市热处理厂、唐山市盾石机械、惠达陶瓷、松下电焊机等签定实习基地共建协议。

第二、创新毕业设计形式,通过选派优秀毕业生赴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既满足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为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总结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我院新成立不久的专业,与国内其他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处理学生知识面、综合素质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和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工程实用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探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给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祝保安,张锦洲,杨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实习的探索[J].科教文汇,2007,(5):119.

[2] 郭建,徐向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2,(2):26-29.

[3] 邹家生,生佳根,朱以忻等.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1-83.

[4] 贾俐俐,孔凡新,柯旭贵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0-55.

[5] 刘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274-277.

作者简介:

杨跃辉(1980―),男,汉族,河北元氏县人,博士,机电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教学初探 下一篇: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