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穷人的社会资本

时间:2022-08-05 03:57:37

激活穷人的社会资本

摘要:对于城市贫困穷人为什么找工作难的问题,现有的关注点集中在穷人缺乏工作机会、社会资本不足、遭受文化贫困或雇主歧视等原因上,而忽视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资本开发不足。斯密斯澄清了这种观点。她发现,穷人并不缺乏社会资本,而是缺乏把社会资本激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因素,为完善穷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能力提升提供了有益思考。

关键词:城市贫困;社会资本;评析

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4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92-02

一、引言

在城市贫困研究中,学术界以往的主流观点是,穷人之所以持续性地陷入失业、难以找到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找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个人关系网,遭受了社会隔离,所以无法通过社会资本获得就业支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斯密斯(S.S.Smith)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她以实地研究证明,穷人并不缺乏社会资本,其个人关系网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要广,穷人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缺乏关系网络,而是因为其关系网络出现功能,导致社会资本没有被激活,得不到必要的社会支持。

作为《美国社会学杂志》当期的第一篇文章,斯密斯论文的主要资料来源于对105位非裔美国贫困黑人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其中并没有复杂的统计方法,也没有精深的理论模型,但作者却独具匠心,充分发掘调查资料背后的深层意义,澄清了主流理论的盲点,填补了已有研究的空白。

二、两种社会资本模型

作者的观察源于贫困研究中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城市贫穷人找工作难是因为他们个人关系网络狭窄,缺乏社会资本,在找工作时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这种观点一度占据了主流位置。但是,后来一些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会隔离的观点被夸大了,城市穷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要广。于是,就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彼此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穷人缺乏社会资本,一种观点认为穷人不缺社会资本,如何消弭分歧、填补鸿沟呢?

为了回应这种争论,斯密斯首先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林南的理论区分了社会资本的两种形式――“接触的社会资本(accessed social capital)”和“动员的社会资本(mobilized social capital)”,前者关注的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行动主体所能接触到的社会资源,即“就应然而言,我有多少社会资源可用?”后者关注的是行动者所能实际动员的社会资源,即“就实然而言,我实际利用了多少社会资源?”在斯密斯看来,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都没有错,但它们都没有区分社会资本的不同形式,而这种区分对于解释为什么穷人找工作难是至关重要的。

斯密斯认为,穷人找工作难、缺乏就业支持,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个人关系网络,而是因为这些关系网络出现了“功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所以,穷人的关系网络只是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而没被激活起来变成事实上的社会资本。作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些关系网络出现了功能?为什么穷人关系网中的其他人不愿意提供就业支持?激活这些社会资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循着这一思路,作者试图建立一个社会资本激活理论模型。

三、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因素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斯密斯发现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求职者的名声、地位以及工作联系人的名声地位。一般来说,工作联系人决定是否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支持很大程度上受求职者的名声及地位的影响,名声好、过去行为表现佳、工作态度端正的求职者更有可能得到帮助,地位高、过去社会经济成就大的求职者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中,地位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方式有2种:一是通过工作联系人的地位影响,即工作联系人是否愿意帮助求职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地位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地位高、对雇主有影响力且拥有的就业信息多,那么他们帮助求职者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则小;二是通过求职者的地位来影响,求职者地位高,意味着他过去的工作经历好、行为表现佳,所以他们得到帮助的机会也更大。

2、关系人特征。这里的关系特征是指求职者和工作联系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关系强度,即求职者与工作联系人之间关系的亲密度。关系强度越大,就意味着互动频繁、关系紧密。过去有成功的互惠交换经历,彼此之间信任度也会更高,所以在这种关系的条件下,工作联系人更愿意提供帮助,求职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更大。

3、网络特征: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网络中,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度和密度更大,关系更为亲密。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关系带来了成员之间的信任、更有效的社会规范、行为规制和更充分的信息流动,处在这种网络的工作联系人更乐于帮助他人,处于这种网络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就业支持。

4、社区的特征。当一个社区居住过分集中,其成员的同质性太强、彼此之间互动过多、相互之间都知根知底时,那么就可能产生集中化的弊端(concentrated disadvantage),这种弊端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过分封闭的社区网络环境阻碍了成员与外界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不易被激活,因为成员都缺乏外界必要的资源信息,这个社区往往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二是内部有可能不信任、不合作,即通常所说的“内耗”和“窝里斗”,因为大家都知根知底。在这种环境下,反而难以培养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各方有可能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竞争甚至争斗。

四、激活穷人的社会资本

既然许多因素影响社会资本激活,那么什么因素有助于激活社会资本?如何激活穷人的社会资本?基于1999―2002年对105名低收入非裔美国黑人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斯密斯得出了如下结论:

1、求职者的名声和工作经历影响社会资本激活,名声口碑越好、工作经历或履历越好,越容易得到他人的社会支持。斯密斯发现,75%的受访人表示考虑求职者的名声,只有2%的人考虑求职者的地位,75%的受访人表示在拥有工作信息和影响时,他们做出帮助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职者先前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上的行为及表现。这说明求职者的个人特征尤其是名声对其获得就业支持至关重要。此外,求职者的工作经历、个人习惯对他们获得就业支持也很重要。一般而言,独立、热心、能干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帮助,而那些有酗酒、吸毒、犯罪等行为的偏差者和名声不佳者则很难得到帮助,即使是他们的好友或亲戚也不愿意提供就业支持,担心这些人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影响以后自己找工作。

2、关系人的援助经历、社会地位影响社会资本激活,援助经历越好,社会地位越高,越倾向于为穷人提供社会支持。20%的受访人表示会考虑提供就业帮助的经历,如果过去曾经帮助过工作动机不高的求职者并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再次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不大。如果工作联系人名声不佳,或曾经帮过有不良记录求职者,他们就不大可能提供帮助。受访人还会考虑自己的地位,如果自己处境也不好,社会和经济处境脆弱,他们想到未来自己有可能求助于他人,便于以后相互帮助,他们就考虑为他人提供帮助。

3、强关系有助于激活社会资本,关系越密切、互惠交换经历越多,越容易得到社会支持。作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根据与求职者关系的强度来决定是否提供帮助。熟人、朋友、亲戚、家人等关系亲密者更有可能得到援助。不过,斯密斯指出,关系强度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的条件十分复杂,强关系并不必然促进合作行为的发生,因为强关系发挥作用要通过网络成员间的互动进行。如果求职者名声不佳、过去有不良记录或工作动机不高,而其工作联系人又对他缺乏必要的信任和信心,那么合作行为很难发生。

4、社区特征影响社会资本激活。相比富裕社区,贫困社区的穷人越难得到社会支持。作者发现,低贫困率社区中47%的受访人表示愿意为他人提供求职帮助,而高贫困率社区中只有21%的人愿意这样做。在贫困集中型社区,居民更关心求职者的名声,且在为他人提供就业支持方面顾虑较多的真正原因就是这种社区的名声不佳者和行为偏差者较多。这种社区的居民更有可能被那些不负责任、表现不佳的求职者所累,所以他们往往认为求职者不可靠,把提供帮助看作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

五、结语

斯密斯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十分简单,运用的是小样本的深度访谈法,在资料处理上也并未使用复杂的统计技术,但作者在进行充分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现了现有研究的盲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深度挖掘,一步步把研究推向“深水湾”。整篇文章,既有粗线条的理论框架,也有精细饱满的资料分析,通过不断的理论对话,对现有研究进行澄清、深化和拓展。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出色的社会学想象力、扎实的研究态度和娴熟的研究技巧。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样本之间的比较分析,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未能进行变量控制,但这些只是白璧微瑕。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作者澄清了主流理论的盲点,填补了已有研究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注释:

①原文出处为Sandra Susan Smith,“‘Don’t put my name on it’:Social Capital Activation and Job-Finding Assistance among the Black Urban Po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July 2005,Volume 111:1―57。

上一篇:商业银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及... 下一篇:属性层次模型AHM在产业决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