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时 把握内容 评析特色

时间:2022-08-05 03:56:34

第13课时 把握内容 评析特色

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1. 信息提取。2. 文意概括。3. 内容理解。4. 写法赏析。5. 自主探究。

前三点属于“把握内容”。后两点属于“评析特色”。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广东省)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二是“ , ”。(用原文词句回答)

(2)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 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 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 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2. (2011・江苏省南京市)

水 仙

(清) 李 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3. (2011・重庆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字略,参见P38)

(1) 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答: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以上三地的考题,题1侧重信息提取,题2侧重内容理解,题3兼顾文意概括和写法赏析,题4侧重自主探究。

信息提取题,一般都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要求。如题1(1)中后一空有同学写成了“亲贤臣,远小人”,就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我建议同学们摘取到句子后,用“代入法”,将答案代入题设中,以进一步锁准题目要求。

内容理解题,有的指向整篇的理解,有的指向局部。题1(2)的几个选项都是指向局部的,解题的关键在整体的理解。要认识到《出师表》的第一部分,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项建议,即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项建议中亲贤远佞最重要,所以用了三个段落反复申述,向后主举荐郭攸之等,就是希望后主多亲近这些股肱之臣。有同学没能看出这一点,就是整体理解上没到位。

文言文的文意概括题,要求并不高,但对于课外文言文,先要读懂意思。题2(1),有同学意思没读懂,于是乱做一气。其实这一题很简单,只要找到“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和“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写法探究题,要求也不高,能运用“衬托”“对比”“比喻”“以小见大”等术语,结合文本略作分析即可。

自主探究题要求同学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它有两个考查思路,一是结合比较阅读考查同和异的辨析;一是结合生活、时事考查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题3(1)前一问是第一个思路,后一问是第二个思路。有同学看不出两者劝谏方式的差别,自然答不到点子上,可见部分同学的比较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1・安徽省)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2)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 (2011・山东省临沂市)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① 写月语句:

② 描写方法:

(2)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3. (2011・江苏省常州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功臣,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 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上一篇:第12课时 读文译句 下一篇:动态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