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光摄影中色彩的运用与表达

时间:2022-08-05 03:29:47

论风光摄影中色彩的运用与表达

内容摘要:在风光摄影中,色彩的运用与表达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一张摄影作品所传达出的摄影师的情绪与审美追求。而色彩的种类与特征,色调的形成,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等都是色彩运用与表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必须掌握的摄影技巧。

关键词:风光摄影 色彩 对比 和谐

色彩的运用是风光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生活的都市本身就是五光十色的。然而与大自然中的色彩相比,我们身边的色彩又逊色了许多。大自然的色彩是斑斓的,天然的,纯洁无暇的,然而利用与控制这种色彩却需要很多的技巧。同时,我们要学会感知色彩,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色彩本身拥有生命力。每种不同的色彩都能体现不同的寓意,红色象征着激情,绿色代表着生命力,蓝色代表着安静,黄色彰显权力,色彩对于摄影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摄影者能够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一.色彩的种类与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颜色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色度学上称为黑白系列。然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景物都是有颜色的,即有彩色系,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属于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1]色相是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的表示某种颜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翠绿等。我们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户外摄影,一般会很清晰的分辨出各种不同的色相。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大,则色彩的纯度越高。比如当一种颜色掺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会产生变化。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会将色彩的纯度降低。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同一色相的物体,在不同光照情况下会显现出不同的明度。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在弱光照射下会显得灰暗模糊。在风光摄影中,景物的明度十分重要,因此要选择好的拍摄时机。如果想特意表现山雨欲来前的那种阴霾的效果,那么要x择乌云密布的阴天时刻,此时,所有的景物明度全部下降,镜头前的一切都是灰暗的。拍摄这类题材的作品,要争取将密布的乌云拍摄进来,会形成壮观的云层效果。然而如果想将各色景观拍摄的争奇斗艳,则一定要选择阳光相对充足的时刻,这时景物色彩的明度才会得以真正显现。

二.暖色调的形成

在彩色风光摄影中,暖色调一直是广受欢迎的色彩运用模式。所谓暖色调,即能给人感觉到暖和,暖意,舒服的色彩。主要色彩指红、橙、黄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等,给人积极,热情,活跃,奔放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暖色调的风光作品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因为这种色彩迎合了人们普遍的心向阳光,追求舒适温暖的心态。那么在风光摄影中,如何拍摄暖色调作品呢?首先,要注重光源的使用。日出,日落形成的光线为暖色调,在暖光源的笼罩下,被摄风景往往呈现暖调,因此要把握这两个时段的光线。然而,这种暖色光并不容易把握,往往几分钟之内就会产生颜色的变化,因此要学会抓住拍摄时机。其次,景物的固有色呈现暖色,也对色调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被摄体原有色彩或大部分色彩呈现暖色,拍摄出来的作品必然会暖色调作品。例如拍摄红色的花海,秋季金黄色的树林,喜庆的灯笼等景观。

三.冷色调的形成

在风光摄影中,冷色调也经常被应用,冷色调摄影作品在色彩方面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都是比较强烈的。与暖色调的温暖热烈相反,冷色调给人一种安静,平和,凉爽甚至寒冷的感觉。主要色彩是由蓝色,绿色以及黑色等构成的色彩,它象征着蓝天,大海,森林,冰川等。

与暖色调一样,冷色调的形成也有很多方法。首先,光源的影响依然很重要,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如风景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下,淡蓝色的月色中或冬季银白色的世界里,这些本身就在冷色调下的风景,拍摄出来的作品也定是冷色调的。同时,景物的固有色是决定冷色调作品的最基本因素。冬天叶落草枯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蓝天白云下的深蓝色大海等,都是冷色调风景,正是这些占主导地位的冷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

四.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是如此的色彩缤纷,因此任何色彩总是与其他互为依存,互为对比而存在的。色彩的多样性和差别性也正是通过色彩的对比而体现的。

(一)色彩的对比

在风光摄影中,色彩的对比和运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即运用色彩明暗而形成的对比。不同景物的固有色本身就存在着明暗差异,如黄色显亮,灰色显暗,不同的光照效果也会使景物产生明暗效果。一幅摄影作品中的明暗对比和明暗过渡会使作品显得有层次,同时也是人眼获得视觉信息的前提。

2.色相对比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相之间产生了一种对比。这些颜色中,有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差异较小。不同的颜色在同一幅摄影作品中出现时,彼此间便产生了一种关系,合理的加以运用,会使得摄影画面变得丰富多彩。

3.互补色对比

利用互补色之间的色彩差异而形成对比,它是对比效果最为强烈的色彩对比。因此很多摄影师为了使作品更吸引观赏者的眼球,常常会利用互补色对比进行创作。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紫色与黄色,这些都是互补色。在利用互补色拍摄风光作品时,建议不要使两种颜色在画面中占有完全相同的比重。

(二)色彩的和谐

在风光摄影中,更加让人回味的作品可能不是那些色彩强烈对比的图片,而是色彩和谐的作品。色彩和谐是指摄影画面上色彩配合的统一,协调,悦目。与色彩对比所追求的效果刚好相反,它不是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刺激,而是尽可能表现得协调柔和,以平静和美的色调与人们内心审美诉求产生共鸣。在风光摄影上,色彩和谐运用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同类色和谐

同类色指色彩相同但明度不同的颜色,如蓝,深蓝,浅蓝或红,深红,浅红。这些颜色在色别上的差别只是明度上有不同,将这些同类色搭配在一起,使整个画面产生色彩的明暗变化,即可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又可给人和谐感。

2.类似色和谐

类似色指含有同一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如红、橙红、橙黄中都含有红光的成分;绿、黄绿、蓝绿等都含有绿光成分。诸多的类似色在一起,即能产生调和的效果,又能使摄影作品的诉求显得突出而集中,因此在摄影中经常会见到,如山川摄影,丛林摄影等。

3.消色和谐

消色指无色彩的颜色,即黑白和灰色。[2]消色与任何色彩搭配都能起到和谐的效果,而且会使颜色的色质更明显突出,例如在拍摄雪景时,如在画面中增添一抹红色,比如红灯笼,那么这一点红色会显得极为突出,不仅能够均衡色彩,而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重彩与淡彩

摄影不仅仅是客观的反映大自然的色彩缤纷,摄影是对色彩进行选择处理的艺术。作为摄影师,在研究画面色彩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也就是说,摄影师要设计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和客观景物色彩表现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对于色彩既要主动选择也要被动选择。主动选择是利用摄影技术和构图法则,对被摄对象进行结构选择,强化或淡化色彩处理。被动选择是摄影创作者必须根据现有的光线和景物色彩做出选择决定。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种色彩表F的处理方法,一种是重彩表现,一种是淡彩表现。

(一)重彩处理

所为重彩处理,是指摄影画面的色彩表达主要采用彩色处理,强调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或者增强彩色景物的面积,使色彩在画面中处于非常丰富,显著的状态,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都有明显强化表达的意愿。重彩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被摄景物本身提供重彩表达的客观条件。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构图时,主动选择被摄景物中色彩丰富的部分,提高彩色物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如主动选择花海,彩色建筑,红枫叶等景观进行拍摄,将尽可能多的艳丽色彩融入画面。

2.选择易于重彩处理的背景,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易于重彩处理的背景结构进画面并强化处理。有时,我们所拍摄的风光主体不见得是色彩艳丽的,但这并不影响最终拍出重彩的作品,例如拍摄雪地中一只红色的腊梅,如果选择白雪作为背景,则成为了淡彩作品,而如果选择的蓝天作为背景,则成为了重彩作品。

3.选择全色或渐变滤色镜。通过人工方式强化色彩表达,如选择偏光镜来增强色彩饱和度或使用天光镜来压低天空蓝。

(二)淡彩处理

所谓淡彩处理,是指摄影画面的色彩表达主要采用黑白灰消色处理,淡化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或者减少彩色景物的面积,使色彩在画面中处于单调的不显著状态。很多摄影师钟情于淡彩摄影,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色彩过于艳丽会降低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典的传世摄影佳作都是黑白色调的原因。淡彩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根据被摄景物的客观景象淡化色彩处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在结构画面时,主动选择被摄景物中的非彩色部分,比如拍摄雪后的景物,这种客观环境给淡彩处理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2.选择易于淡彩处理的背景,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将易于淡彩处理的背景结构进画面中,比如阴云密布的天空,浓雾的天气,白色的雪原。需要强调的是,利用这种方法创作淡彩作品,应尽量增加背景的面积以增强淡彩效果。

综上所述,感知和掌握色彩的运用,对于摄影者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更是如此,摄影者能够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感悟,这也是摄影者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忠民.摄影技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改学.摄影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介绍:许学宁,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对外合作学院综合办主任,讲师)

上一篇:经济新常态下二本院校新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调...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