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时间:2022-08-04 09:01:03

着力破解“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编者按:

日前,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更好了解背景、领会精神、把握要求,我们邀请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有关负责同志对《通知》进行了解读。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民意为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放、管、服”三管齐下,是国务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创新和改进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存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部门要求必须出具一些证明。从媒体报道情况看,许多证明相当“奇葩”:出境要开具“你妈是你妈”证明、兑换残币要开具“非故意撕钱”证明、创业要开具“不扰民”证明、找工作要开具“品德端正”证明、自愿引产要开“社区同意”证明等等。这些“奇葩证明”,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严重影响了创业创新,既增加了群众负担,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总理对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厉批评了“奇葩证明”现象,强调指出,要把解决困扰群众的“办证多、办证难”问题作为下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全面梳理并简化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流程,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强调要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通知》本着“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标本兼治,加快简化优化”的考虑,针对当前各种“奇葩证明”层出不穷等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遵循,在总结一些地方和部门好的探索做法基础上,推出一些看得准、立得住、能管用、可借鉴推广的措施,同时为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和创新公共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干事创业提出要求。力求进一步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实现办事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让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坚持多措并举 突出务实具体

为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通知》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列目录”。哪些事项需要群众找政府来办,哪些事项群众可以自主决定,找政府办的事项需要提供哪些材料、不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办事过程中哪些是必经环节,哪些环节可以简化优化等,这些问题都要于法有据、依法办事。对于承担的每项公共服务,从群众提出需求直到服务完成,到底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办理哪些手续、涉及哪些层级、提交哪些材料,都要彻底搞清楚,要形成一个明明白白的清单。《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列出目录。目录中的事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服务创业创新需求的事项,主要涉及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二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主要涉及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扶贫脱贫等等。特别是,为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列入目录的公共服务事项要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列明基本流程、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见错误示例、办理时限等内容。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二是“砍证明”。就是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尽量压缩需要提供各类证明材料的弹性和空间。主要从三个方面拿出实招:首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要坚决砍掉;其次,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再次,探索通过申请人事前承诺,办事部门事后核查监管的方式,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同时,为了防止证明材料“边减边增” “明减暗增”,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

三是“简流程”。为避免“程序繁” “环节多” “时限长”等困扰,要对办事流程进行升级再造,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在现有政务大厅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同时,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四是“推共享”。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存在的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办事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今后要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校验核对信息互通共享。

五是“促协同”。改进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办事部门要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在群众办事的哪一个环节出现服务“短板”,最终都会拖了办事效率的“后腿”。要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需要强调的是,不但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也要实现业务协同,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奇葩证明” “循环证明”等现象,为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六是“网上办”。适应“互联网+”的形势要求,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推广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动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

上一篇:Embrace Tourism Bonanza 下一篇:中继卫星系统信道模拟器硬件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