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上市50天 新华保险再圈150亿

时间:2022-08-04 05:01:27

“缩水”上市50天 新华保险再圈150亿

偿付能力充足率欠缺,或展现新资本模式

“公司承诺上市两年内不再通过股权增资,未来可能采取次级债来解决资金需求。”一个半月前上市路演时,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01336.HK,601336.SH,下简称“新华保险”)高层发言,似乎已经埋下了再发债的伏笔。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新华保险再次融资,仅仅是在上市一个半月以后。2月2日,新华保险董事会通过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5年期以上的次级债,总额不超过50亿元10年期以上的债务融资工具,相关公告显示融资目的为提升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

2011年12月15日和16日,新华保险分别在港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合计融资约133亿元。一个半月,再次巨额融资,新华保险上市显然定下了不走寻常路的调子。

再次融资150亿

业内普遍认为,新华保险上市不到一个半月便再次融资,与其上市融资缩水有关。

根据新华保险此前上市的公开资料显示,新华保险原本计划在A股上市融资50亿元,但最后实际募集资金大幅缩水28%,仅募集36.86亿元,募集资金净额35.94亿元。H股方面,新华保险净募集资金约为96.9亿港元。

但其当时公告显示,首发上市H股认购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并未获得足额认购,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开发售的56%。

新华保险上市融资缩水,一方面,受制于去年下半年低迷的股市行情;另一方面,与其公司诸多历史问题悬而未解、公司发展模式受到质疑,存在直接关系。因市场持续走弱以及新华保险自身基本面不利影响,实施申购前新华保险A+H的发行定价就已经双双逼近价格区间下限。

根据当时初步询价结果,新华保险A股价格区间为23.00元/股-28.00元/股,而其H股价格区间为28.20港元/股-34.33港元/股。但最后A股23.25元/股和H股28.50港元/股的发行价均较各自发行区间下限仅高出1%左右,逼近价格区间下限。

发行定价迫近下限,上市融资额缩水背景下,新华保险上市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刚过150%红线,刚刚满足保监会的监管Ⅱ类标准。新华保险2012年不得不再次融资,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同时达到监管要求。

根据公开资料,上市之前,屡经人事变动、业务却一直粗放扩张的新华保险,其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一直没有达到保险公司最低要求,巨额资金缺口,一直等待填补。

上市之前,大股东输血140亿元,显然就是为了达到相关标准,为其上市铺平道路,对于新华保险而言,上市显然是为了进一步融资,填补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只是,竞争激烈、力图扩张的生存战略下,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问题,似乎成为新华保险乃至整个保险业的一大“黑洞”。

偿付能力“黑洞”

新华保险上市招股说明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新华保险偿付能力未能达到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不低于100%的最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

即使新华保险股东增资140亿元后,截至2011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6.58%,依然未能达到最低监管要求。

偿付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新华保险发展的核心问题。

2000年8月,新华保险引进苏黎世保险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荷兰金融发展公司等四家外资股东,不久后资本金增至12亿元。

此后历经“内部人”关国亮的,保险保障基金接手,孙兵时代业务快速发展,保费收入超过泰康和太保稳坐国内寿险业第三把交椅,直至2009年底保险保障基金退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接手,新华保险的资本金一直没有增加。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已经严重不足,保监会数次向新华保险亮“红牌”。2010年11月底,新华保险向股东定向增发的140亿元资本金全部到位。

然而,2011年3月,新华保险第三大股东苏黎世保险集团,减持5%的新华保险股份,并且有在促成其上市以后全部退出的迹象。

同年9月,即将上市的新华保险再次发行企业债券,融资50亿元。

在一系列上市前的临时突击之后,新华保险上市伊始,终于由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标准30%达到刚刚“良好”的150%。

一个事实是,偿付能力不足是制约保险业发展的通病。

处于发展初期的保险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而监管层风险控制又不断趋严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都不得不面临提升偿付能力这一硬指标。

包括国寿、平安、人保等大公司也都不断借助发债解决这一难题。截至去年年底,还有5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低于监管红线,急需寻求资金补充。

新华保险上市不足两个月就再次大手笔融资,显然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

“目前市场不好,公司上市后随即再融资已不鲜见。”一位证券人士解释,如果市场环境没有好转迹象,很可能企业上市后就融资将成为常态,其中有的上市后就扩股增资。

上市时承诺两年内不再通过股权增资的新华保险,如何在信守诺言的前提下,保持增长依然存在悬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再融资之前,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公告,去年全年该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47.9667亿元,同比仅增长1.2%。

缺钱背后的扩张

收入增长乏力,新华保险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发展业务保持业绩增长。

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了保险业务收入人民币465亿元、650亿元、917亿元和507亿元。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以原保险保费收入计(未经二号解释调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7.6%和2009年的8.2%上升至2010年的8.9%,在中国寿险公司排名中从2008年的第五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

创立15年,一路风云诡谲、话题不断的新华保险,在业绩上一直堪称华丽。

华丽背后是,新华保险野蛮增长的遗留问题,一直保留至今。

新华保险只求保费收入和扩张的粗放式经营,出现的偿付能力不足、资产投资管理孱弱,这一系列强人关国亮时代的问题,历经数次波折,直至上市仍在改革当中。

1998年,关国亮担任新华保险董事长,在此后8年里,逐渐成为关国亮的个人舞台。

“新华保险,一开始就有民营资本,相比其他保险公司,机制灵活、产品更新快,更能迎合市场需要,这是其明显特点,也是其优势。”中国人寿一名中层说。

关国亮治下的新华保险3年时间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布局, 2003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70多亿元,全国前四的地位就此确立。

此后,关国亮事发,继任者孙兵在发展策略上,基本延续了关时代新华保险的扩张风格。

此前媒体报道称,近年新华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与高费用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手给费用,一手要保费,至于怎么收来的保费不管。在激进的政策下,销售误导、骗保、套取费用的行为存在不少,“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曝光”。

据统计,仅2010年,至少有19家保监局共处罚了40次新华保险的分支机构或个人,处罚事由包括虚列费用、欺骗投保人、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等。

汇金投资接手以后,空降的“金融系”高管们,一直试图规范化管理,然而,扩张、盈利和规范、制度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似乎仍有诸多死结。

新华资本模式?

2001年4月29日,新华保险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的一份全年业绩。

根据财务报告,截至2010年底,新华保险合并后的总股本为12亿股,净利润为22.51亿元,每股收益达到1.88元,总资产为3045亿元,投资收益也达到106.84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746.88亿元,持有到期资产投资1220.16亿元。

这份看上去很美的业绩背后,新华保险只求保费收入和扩张的粗放式经营,出现的偿付能力不足、资产投资管理孱弱等核心问题,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目前,由博时基金原副总李全空降操盘的新华资产,近百人的队伍管理着2500亿元的资产。但是受偿付能力的限制,新华资产的投资渠道仅有债券、股票和基金。

面临整合内部问题、规范制度难题的新华保险,上市前后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这样的战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新华保险对于融资的渴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在寻求融资的同时,也在寻求资金出口,还通过了H股IPO募集资金境外投资方案,开展境外投资业务。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保险公司境外投资范围限于香港市场,股票品种为公开发行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股票,债券品种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在港公开发行的债券,以及监管部门允许的其他境外投资形式。

同时,根据披露内容,新华保险拟设立两家项目公司,分别运作延庆养老项目和密云养老项目。其中,尚谷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负责开发总投资5.4亿元的延庆养老项目;檀州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占资95%,负责开发总投资9亿元的密云养老项目。

上市时,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表示,成为上市公司后,新华保险将进入新投资领域,包括不动产、海外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并将积极进入养老、健康、医疗和看护等相关产业。

显然,不断巨额融资的新华保险,除了满足偿付能力需要以外,大股东汇金投资新的战略思路正在逐步实施。

不断巨额融资以后,新华保险也许会展现新的资本模式。

上一篇:罗姆尼:摩门教背景是劣势还是优势 下一篇:加紧对接复星 复地72亿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