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策略

时间:2022-08-04 02:50:41

《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策略

[摘 要] 随着中西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字幕翻译已成为“影视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所受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各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外语水平持续升高,因而对外语影片的字幕翻译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和增减策略,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原汁原味的意境传播源语文化,使译文电影既让观众看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又尽情地体验异域文化,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语境理解,最终实现文化传播和票房的双赢。

[关键词] 字幕翻译;《金陵十三钗》;文化;语境

电影是依赖声音、图像及必要的字幕来表达一定文化寓意的大众化传媒。随着世界多元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字幕翻译已成为“影视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1]。字幕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电影作品中的口头信息以文字形式予以再现。[2]它是观众理解电影的辅助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在电影语境中,帮助观众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理解电影内容并深入其内涵。作为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字幕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日益突出,对电影中民族文化的输出、异域文化的输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但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活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文化所导致的翻译障碍,这对字幕翻译提出艰巨挑战。本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策略。

一、字幕翻译策略

随着中西影视文化的互动,中国电影涌现出像《卧虎藏龙》《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精彩影片,已逐渐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以上畅销电影能获得世界观众的青睐也得益于传神的字幕翻译。笔者以上述影片字幕为基础,总结出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首先,语句的翻译要“短、直、白”。澳大利亚字幕翻译者贾佩琳指出:“短”是针对字幕长度而言,要翻译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因为字幕在电影屏幕上一闪而过,出现的频度要和声音及图像和谐同步,字幕翻译要尽可能短,以免银幕拥挤。所谓“直”是字幕要把源语中的内隐信息补充为明确信息,直截了当,让目的语观众一目了然。如历史典故、古诗词等要直接表达其文化内涵;“白”是指行话、术语等异化难点要翻译得明明白白,通俗易懂。其次,文化的翻译要符合双语境。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字幕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也是文化交流传播过程。字幕翻译同时向源语与目的语观众表达影片中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翻译中的文化表达符合源语目的语双重语境,字幕内容在两种文化语境中均被接受,给予观众文化整体性感觉。这要求译者使用归化策略时不可改变源语的“风姿”,使用异化策略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二者相得益彰,才能使目的语观众在双语境文化中被潜移默化。

二、《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案例

《金陵十三钗》由张艺谋执导,是2011年贺岁片的票房冠军,获得第6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下面通过该片的几个译例对字幕翻译的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语句的“短、直、白”

语句的“短、直、白” 可以采取减译、增译、删译等策略实现。如片中的人名“玉墨”减译成“Mo” ,“红菱”减译成“Ling”,既符合目的语观众称呼习惯,又便于其拼读、理解、记忆。某些源语中不言而喻的信息转化为目的语时需要译者将其增补再现,否则目的语观众将不知所云。 如:

例1 红菱:你足足压了我三十六个月。

译:you were always more popular than me.

例1中“三十六个月”被减译成“always”,减译后语意完整,符合“短”这一原则。“压了我”其实是“压了我的风头”翻译成“more popular than me”,把源语的内隐信息增补出来,意义更为直白,符合“直”的原则。由此可见,字幕翻译中适当的调整有助于对等的实现。

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考虑两种文化的观众在人文历史环境、生存物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源语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某些在译语文化中已失去效用的信息若继续保留只能引起误解,便可将其删译。如:

例2 红菱:管他红事白事呢。

译:whatever, who cares.

例3 红菱:我跟你在一条“花船”上呆了三年。

译: we were working together for three years.

例2中,“红事白事”特指中国的“喜事丧事”,与西方观念中的喜丧习俗差异迥然,需用译语对其进行繁琐解释,结果必导致字幕过长,有违字幕翻译“短”原则,因而被删译;例3中“花船”特指秦淮接客地方,若译成“flower boat”易引起目的语观众的误解偏差,有违字幕翻译“白”这一原则。“红事白事” “花船”在源语结构中是无关紧要的成分,因而在译语中的删译并未影响句子主体意思。如硬译出这两项专有词,冗长的翻译会使观众看起来费时费力,适得其反。因而,“此处不译胜有译” 。正如潘文国先生所说:“汉译英可能要减掉某些东西。” [3]

(二)文化的双语境

1. 归化语境

奈达曾说过:“世界上不同人群的相同之处远远超过相异之处。这是产生交流的基础。” 字幕翻译中两种文化的相同之处也应超过相异之处,方可使目的语观众感到轻松、自如,因而语境的归化翻译是首选。译者须在原文内容的取舍和译文行文布局上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认知,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习惯表达方式,传播源语文化。影片片名字幕《金陵十三钗》的命名套用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这一文化专有项,特指南京城中十二名最出众的女子。汉语片名《金陵十三钗》涵盖了影片主要情节:十三名奇女子在南京沦陷时的传奇故事,但片名在目的语文化中却无对等语境。为了迎合目的语观众的期望,译者用目的语熟悉的意象Flowers 替代“十三钗”,用War明示了影片背景——“沦陷的南京”,英译片名The Flowers of War把源语中的内隐信息转化为目的语明确信息,符合目的语观众的审美习惯,是归化的典范。又如,

例4 玉墨:“阎王爷在哭你呢!”

译:The death weeping for you.

这是玉墨在浦生死前说的话。“阎王爷”在中国被认为是地狱的主宰,掌管生死轮回。显然,译语观众不在语境中。译者用目的语文化中的“死神”(The death )归化翻译了“阎王爷”。虽然二者宗教背景不同,内隐信息不同,并非完全对等,但每个民族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都具有独一性,译者只能在最大限度保证目的语观众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的感受。完全没有任何文化意象缺失的翻译难以实现。同样,片中“钓鱼巷,red-light district;接客,serve client;情种,playboy;头牌,top girl;二流子,jerk;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prostitutes never care about a falling nation,they sing and dance when others are dying”等文化特色词汇翻译都采用归化策略,最大限度符合源语目的语双重语境。

2.异化语境

世界多元文化格局正在形成,但趋于大同的同时,各文化也要体现出各自特色。没有特色的电影也就没有观众,译者若一味地归化源语文化,抹杀民族文化的个性,将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王守仁先生曾指出:“我们没有必要将译语当做过滤器,把异域文化成分全部滤去,结果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孤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外”。因此字幕翻译应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使用异化翻译策略,适当以源语语境为中心,将目的语观众带入源语语境中。《金陵十三钗》字幕中最能体现浓郁的中国风味之处就是其音译特色,传统文化以汉语拼音形式音译到目的语,向目的语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文化。保留源语发音的异化策略满足了目的语观众对异域文化的猎奇心理,使字幕伴着图像与声音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如:

例5 书娟:《秦淮景》?是很好听的歌吗?

译:The Qin Huai View?Is that a beautiful song?

《秦淮景》是影片中翠禧楼的招牌曲,描绘了秦淮“六朝烟月,金粉荟萃”的古老风韵。 聆听此曲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美景美女交相辉映的画面。“秦淮”一词透着历史的繁华与沧桑,其文化韵味在目的语中无法寻求对等,用拼音“Qin Huai”将其完整“移植”到目的语中,乃最佳补偿策略。

例6 乔治:看他的脸真破坏风水。

译:look at that face,he is ruining the Fengshui.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好的居住环境须得“风”得“水”,居于此处,人生活事业就会顺风顺水。然而西方文化中无相地术,“风水”被音译为“Fengshui”既不会破坏词汇中所隐含的文化精髓,又能引起目的语观众的好奇心理,去通过音译名称了解“风水”的完整含义。 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崛起,必将有越来越多目的语观众愿意吸纳片中的特色词条,丰富自身词汇,成为“中国通”。

三、结 语

字幕翻译为中西影视文化交流架起了宝贵的桥梁,促进了两种文化的相互转换与融合。在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类似《金陵十三钗》的中国电影走出了国门,它们通过精湛的字幕翻译,将电影的文化内涵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做出了贡献。在未来的字幕翻译工作中,译者在保证语句“短、直、白”的基础上,更要考虑到双方的文化层面差异,在双方语境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点”,实现中西双重文化语境切换,使观众零负担地享受电影文化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1(01).

[2] Gottlieb Henrik.Subtitling—A New University Displine[A].Cay Dollerup,Annette Lan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Training,Talent and Experienc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3]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 赵建芬,贾宁.澳大利亚译者贾佩琳与电影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2010(20).

[5] Nida Eugine A.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6.

[6] Nida Eugine A.Theories of Translation[J].外国语,1989(06).

[7] 张捷.从《金陵十三钗》探电影译名之文化观[J].电影文学,2012(15).

[作者简介] 朱俊峰(198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硕士在职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跨文化交际。张颖(1981—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吉林医药学院英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上一篇:板坯连铸控制系统改造 下一篇:煤矿巷道影响锚杆支护质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