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满情怀的杂货铺

时间:2022-08-04 02:24:30

开间盛满时光的店

李若帆,上世纪70年代人,生于北方,长在南方,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北方。l997年,她和老公一起创业,开办了北京大名鼎鼎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做了几年后,她对商业的兴趣淡了,终日忙碌的脚步慢了下来,想让生活拐个弯。

变化的灵感来得是那样自然而然。李若帆爱猫,别名叫“小猫”,她喜欢像猫一样过着悠闲平和的生活。或许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收集的嗜好,对于李若帆来说,收集与养猫有关的记忆便成了乐趣。她养过的小猫很喜欢“旅行”,每次跑回家都会淘来很多有趣的物件,这些小物件被她摆在了“雕刻时光”里。

起初,这些漂亮的小物件常常引来顾客们的赞叹。当物件越来越多、越摆越密之时,顾客们开始不断地询问价格。一天,一个美国朋友把玩着那些小物件,长长地感叹了一句:“小猫,我通过这些东西看到了你那份时时关照生活的心思,这种精神满足是任何东西也填补不了的。要是能让更多的人分享到这些凝聚时光的玩意儿,就更完美了。”

这番话让李若帆思绪万千:确实,杂货可以成为我们寄托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是平凡生活的一个小出口。人们往往透过一杯茶,或是一枚旅行时淘到的老戒指,就能让自己的生命显现不一样的光泽。既然如此,不妨开一家盛满情怀的杂货铺――不为赚钱,只愿与他人分享时光里的情怀。

2002年,位于北大附近的“雕刻时光”搬迁到魏公村。李若帆在新店的楼下盘了一间7平米的小店,又请了几个朋友当店员,然后将家里那些林林总总的小物件摆了进去,贩卖情怀的杂货铺静悄悄地开门迎客了。

杂货铺跟楼上“雕刻时光”咖啡馆的主题一样,都是呈现旧旧的感觉,只是杂货铺的设计更为简洁干脆,主打的消费人群是学生。店里最早只是展示李若帆及朋友从国外旅行时带回来的小纪念品,以及那些曾在“雕刻时光”里摆放过的一些关于猫的装饰物。

因为店里空间狭小,货架上的物件量少而精、价格适中,所以开张后,顾客从“雕刻时光”出来后会顺便来到这里。很多货品刚上架便被抢购一空,一些下手慢的顾客叮嘱李若帆:“下次有什么新物件了,提前给我通个气啊。”

李若帆发现,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本只想开个杂货铺寄托自己的情怀往事,不料这么受大家的欢迎。

曼妙转身,乐活是种可传递的嗜好

李若帆最终下决心把杂货铺当成事业来做,是因为后来有两个“杂货达人”朋友主动申请加入进来。那是在“雕刻时光”的沙龙里,李若帆认识了许多“杂货控”的朋友,其中便有酷爱逛小店的留学生凯西和喜欢旅行的珊珊。

2003年8月,凯西和珊珊找到李若帆,要求加入到杂货铺的“创业团队”中。三个人说说笑笑,越聊越兴奋。李若帆当即拍板:扩建杂货铺!一个月后,位于五道口的新店开张了――“阳光杂货铺”,店里有古董首饰、猫咪杂货、旖旎的印度吊灯、精致的泰国银饰……主打的是异国情调,用精致、实用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李若帆认为,再好的促销活动都不如商品本身吸引人。所以,她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了商品进货的把关和顾客的体验上。“我们不搞促销,只是让顾客感受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这就达到目的了。当然,有的顾客会忍不住想要把它们买回家,好好地使用。”

杂货看似简单,貌似是很多商品的堆售,其实,商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开店者的眼光和品位不佳,只知盲目跟风或是仿冒,最终只会走向死胡同。所以,从开店之初,李若帆便将进货时的“大浪淘沙”,当成最中意的工作。她和合伙人做好了分工,凯西和珊珊负责从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地淘货,而她则主要光顾国内外的一些大型展会,淘回那些新奇前卫的东西。朋友圈中若有谁出去旅行,她会笑嘻嘻地放下“狠话”:“回来时,让我先扫光你的行李箱!”

李若帆投入的心血越来越多,杂货店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铁皮铅笔盒、搪瓷杯到德国笔筒、日本产的中文活字印刷机,再到英国60年代的老电话、经典的美国胜家缝纫机、印度的门把手、泰国的老式儿童椅……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既能给人带来美感,还会让人生出一份温馨诗意的情怀。

品类的丰富,品质的精良,让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喜欢杂货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杂货中毒者”不断地蛊惑李若帆开第三家店。这次,李若帆把店址选择在相对安静的北京东中街,尝试着让杂货铺远离“雕刻时光”的“庇护”,好好地检测一下其真正的市场生存能力。结果,第三家店的生意依旧火爆,顾客们不时地提出:“要是能有老家具、瓷器、精选的衣服……就更棒了!”

2006年8月,李若帆和几个趣味相投的朋友成立了“生活饰集公司”,准备用更大的空间盛放乐活的梦想。

贩卖情怀,且名且利且乐活

李若帆的目标很明确:将“生活饰集”发展成为超市化的生活用品商店。她着力丰富商品的种类:家居用品、厨房用品、饰品、文具以及一些代销品……顾客一进店门,扑面而来的就是琳琅满目、时尚个性的风潮物件。

李若帆爱淘经典的旧式物件,她最得意的是一把老理发店的椅子。这把椅子是解放后天津生产的第一发椅,铁制,重254斤,当时才卖254块钱,如今非常少见了。为了淘来这把椅子,鲜少进街边理发店的她走进了胡同里那家老旧的理发店,端坐在椅子上,一边让头发花白的老理发师将自己的发型理得怪怪的,一边跟人家套近乎……

李若帆不仅淘经典旧物,还动手改造旧物。比如暖水瓶,虽然用的还是以前的工艺,外形也大多是红双喜、大牡丹之类,但是她根据现代人的需求,更换了能提供更大水容量的壶胆。这些外形颇有历史感的老式暖水瓶,成为店里销路最好的商品。

李若帆有个学舞美的美国朋友保罗,保罗喜欢钻北京的老胡同闲逛,常常把那些废弃的旧家具捡回来改造。“其实,很多老的东西你把它优化一下,就是很不错的家具。”保罗的想法和李若帆不谋而合,“生活饰集”的家具自主品牌“失物招领”由此诞生了。这一家具系列,由顾客自己设计研发,然后由李若帆负责找工厂打样生产。家具的风格,朴实,安静,温暖,低调,大方。“我们希望它们可以使用很久,甚至可以传代留给孩子。”这样的家具,质感上有一种别样的韵味,短短两年时间便获得了不小的关注,连美剧《绯闻女孩》的制片人也曾来定制过椅子。

2011年6月,李若帆推出了自有服装品牌。这些衣物并不讲究款式,面料全部采用棉麻,重点是强调穿在身上的舒服感。李若帆没有聘请专门的设计师,只请了一位相熟的打版师傅。“简单、低碳,这就是乐活生活的本质。”

除此之外,李若帆还拿下了十多个知名生活用品品牌的权。同时,她开始关注港立设计师的作品,诸如来自宝岛的“BOODAY蘑菇”和香港的设计产品“诗邮寄”,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充满生活品位和乐活情怀。

2012年,“生活饰集”已经拥有了8家分店,而李若帆也有了一个绮丽的梦想:“我希望人们选择‘生活饰集’,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怀。”

上一篇:趣谈维吾尔族姓名 下一篇:这几年我没停止过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