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片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22-08-04 01:04:26

《“东方之珠”》片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片段仿写,是三年级学生仿照课文,练习起步习作的开始。在这起始阶段,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关习作的“双基”教学,以打好基础,教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使其终身受益。那么如何教学生开好头,起好步,扎实打好习作的“双基”呢?笔者以《“东方之珠”》课后习题4为例,结合讲读进行作前指导。下面简略谈一谈片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精读理解第5自然段

1.同学们,第5自然段主要写香港的夜晚,是怎样的夜晚呢?各自读一读。作者用什么结构的段式写这三句话?(总分结构的段式)

2.学习第一句,齐读。(1)“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句主要写夜晚香港什么的?用一个字表示。(灯)。那么夜晚整个香港的灯多不多,怎样的多?(灯的海洋)

(2)同学们,这一句在第5自然段中很重要,因为它要引领下面的分句围绕“灯的海洋”来写。所以,这样的句子就叫——(总起句)

(3)我们在学总分结构段式时,首先要搞清楚总起句要求我们写什么,即明确目标,下面的分句就可有的放矢地围绕要求去写。如果目标不明,好比走路没了方向,分句内容不符合总起句要求,习作就“跑题”了。所以首先要明确总起句要求写什么,这就叫“审题”。(板书:审题)习作前,审题至关重要,这是把握习作方向的关键。那下面的分句,作者围绕总起句,怎样把“灯的海洋”写具体的呢?

3.学习第二句的分述。各自读。

(1)理解前半句。第二句写了什么地方的灯?怎样的灯光?

(2)理解后半句。港湾里的灯多不多,美不美?怎样的又多又美呢?(映示焰火视频)A.看,焰火从空中纷纷落下,像什么?(天女散花)这五颜六色的焰火对应前半句什么词语?(闪耀的灯光)B.各自读后半句。作者用什么句式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港湾里闪耀的灯光的呢?(比喻句)

(3)齐读第二句。

4.学习第三句的分述。各自读。

(1)理解前半句。第三句写了什么地方的灯?怎样的灯光?

(2)理解后半句。马路上的车灯多不多,美不美,怎样的又多又美呢?(映示车灯视频)A.为什么说“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长河”指什么?B.各自读后半句。看看作者用什么句式把马路上的车灯写得那么多,那么美?(比喻句)

(3)小结:两句分述:一写港湾里闪耀的灯光;二写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这样,“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符合审题时总起句的要求吗?(符合)所以,围绕总起句要求,具体写港湾里的灯与马路上的车灯,这就叫“选材”。(板书:选材)选材很重要,一定要符合审题的要求,习作才不会跑题。而运用恰当的比喻句就能更好地展现出香港夜晚的靓丽——成了灯的海洋。

【评析】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是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模仿的。文本中的总分结构段式是学生学习片段仿写的范文,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审题——抓好总起句中的关键词,明确目标和所写的范围。其次,审题后怎样着手写?要教会学生根据审题要求选材,组织材料,发挥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景象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使所写内容不枯燥无味。所以,审题和选材是习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审题是第一位的,明确习作目标不跑题;选材是第二位的,围绕审题要求选材才能有的放矢。这就是第5自然段总分结构段式的写作方法,务要落实到位。

二、围绕习作方法引导朗读

1.同学们,第5自然段是总分结构的段式,第一句是总起句。我们首先要审题,明确总起句要求写“灯的海洋”,使下面的分述不跑题。

2.按总起句要求,那下面的分述怎样围绕要求写呢?这就要注意选材:

(1)看第二句的分述,作者选了什么地方的灯,用什么句式把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写具体的呢?

(2)看第三句的分述,作者又选了什么地方的灯,用什么句式把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写具体的呢?

3.小结:同学们,审题和选材是第3自然段总分结构段式的写作要领,须牢牢记住。

【评析】第3自然段的教学定位为作前指导,把文本教学与作前指导结合起来。因此,朗读要围绕习作方法,边设问边提示写作要点进行导读。学生按教师指导的要点依次朗读各句,使其进一步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领悟,从而内化习作基础知识,这就为课后习题4的片段仿写作好铺垫。

三、指导仿写,落实“双基”

1.同学们,通过第5自然段我们初步学了习作中的部分基础知识——审题与选材。但要真正掌握还须实践运用。看课后习题4,各自读一读。

2.课后习题4要求我们“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就叫“片段仿写”。(板书:片段仿写)

(1)“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是什么写法?(总分结构的写法)所以,习题4的片段仿写一定要写成总分结构的段式。

(2)再看习题4:“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这是总分结构中的什么句?(总起句)那习作前先做什么?怎么把握习作目标不跑题呢?(审题)A.审题:习题4中的总起句要求写什么?关键词是——(热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休假日,街上)B.通过审题明确要求。接下来做什么?(选材)选什么材料才能写出休假日街上的热闹呢?

(3)今天是第一次学片段仿写,老师提供一段录像,供你们选材参考。(播放录像:市中心石梅广场文艺演出)

A.你们看到了什么?相互交流。B.根据审题要求,同学们从录像中选了两个镜头:人多、车多。选材恰当,符合总起句要求。但运用什么句式写,大家要积极动脑,把两个分句中的“热闹”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

3.说写结合,互动练说。(1)各自练说;(2)同桌对话练说;(3)个别演示说。

4.在说的基础上,练笔仿写,交流。

生: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石梅广场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像大海里的朵朵浪花。汽车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马路上。

生: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广场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潮水般涌来。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龙在马路上慢慢地游动。

【评析】习作指导的效果如何,当堂练笔是最好的检测。但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其一,“说”是思维的外衣,相互交流,先说一说,互动互补使习作更好地符合要求;其二,先说后写是遵循“听说读写”之序,指导习作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步骤。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课后习题4,说明作前指导与练说训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将习作的基础知识转化成了基本技能。所以,要重视有关说写的课后习题,在课内结合讲读进行指导,既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扎实地落实“双基”。

(王美卿,特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副主编)

上一篇:电子白板让幼儿美术活动更有趣 下一篇:从废旧物品中寻找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