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格漫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8-04 09:25:18

两格漫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有效策略

格是漫画的基本单位,一格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画面。漫画按照格的多少,可以分为单格漫画、两格漫画、四格漫画等。2016年全国I卷作文题使用的材料是两格漫画,此前高考漫画作文题使用的材料多为单格漫画。

对单格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笔者曾总结出了“四步法”:整体观察,理出构图要素;抓住细节,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联系现实,挖掘画面的寓意;选择角度,确定最佳立意。但是,用这种方法给两格漫画作文审题立意,笔者觉得效果不佳。两格漫画是把两幅图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阐述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漫画形式。两格漫画以单格漫画为基础,但又不同于单格漫画。它比单格漫画的叙事性强,它的两格之间有空白。要理解两格漫话,就要重视两格之间的空白。

漫画分格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便于导读,易于理解等。学生要理解分析两格漫画,宜用从格人手、先内后外的策略,即先理解每格之内的内容,再挖掘两格之间空白处的隐藏的核心内容。下面笔者以2016年全国I卷作文的漫画材料(如下图)为例,具体说说两格漫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策略。

首先,分析每格之内。这一步可以借鉴理解单格漫画材料的常用方法。

1.梳理格内要素。漫画是有叙事性的,漫画的寓意往往隐藏在故事之中。漫画作文,先要做好画面与故事的转换,即先用文字把漫画转换为故事。这种图文转换的过程,是梳理要素的过程,也是整体把握画面的过程。如果遗漏要素,会使故事叙述不全,画面理解不完整,易使作文偏题。这幅漫画的每格内都有四个要素,即两份试卷(或考试成绩单)和两个孩子(甲乙)。此外,由唇印和掌印可推知,画中还有隐含的要素,如掌掴的家长和评分的教师。

2.搜索格内细节。细节能使画面更丰富,使故事更生动,使主题更突出。漫画中人物的衣着、表情、年龄、动作和画面的背景等,都是细节。这幅漫画第一格内的故事是:孩子甲捧着试卷,试卷上标着100分,孩子甲脸上有唇印,表情高兴;孩子乙也捧着试卷,试卷上标着55分,孩子乙脸上有掌印,表情痛苦。第二格内的故事是:孩子甲捧着试卷,试卷上标着98分,孩子甲脸上有掌印,表情痛苦;孩子乙也捧着试卷,试卷上标着61分,孩子乙脸上有唇印,表情高兴。

每格里还有两处细节,即两个孩子的发型和服饰都不相同。这两处细节要不要纳入故事中呢?这要看它们是不是漫画要表达的重点了。

3.明确格内重点。漫画常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强调表达的重点。这幅漫画中两个孩子都变了形,都是头大身小的造型,试卷、分数、孩子脸上的表情和印迹四个要素都有些夸张,可见,孩子和这四要素都应该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而孩子的发型和服饰等细节则对孩子起着区分的作用,不是重点。

4.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理清每格内要素之间的关系,会使故事更清晰。构图要素、细节和表达重点都可以在画面中直接观察到,但是分析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借助逻辑思维进行推理了。这幅漫画中考试分数与孩子脸上的印迹、表情具有因果关系。两格漫画所叙述的故事分别是:第一格内,孩子甲考试得了100分,得到了家长的表扬(由孩子脸上唇印可推知),因此高兴;孩子乙考试得了55分,得到了家长的批评(由孩子脸上的掌印可推知),因此痛苦难受。第二格内,孩子甲考试得了98分,得到了家长的批评(由孩子脸上掌印可推知),因此痛苦;孩子乙考试得了61分,得到了家长的表扬(由孩子脸上的唇印可推知),因此高兴。

其次,分析两格之外。

1.比较两格之间的异同,寻找矛盾。寻找矛盾,是作者构思的重要途径,也是读者理解漫画的重要途径。矛盾挖掘漫画寓意的线索,它藏在每格之外。寻找两格漫画的矛盾,不能只是单看某一格,往往要从不同角度比较两格的异同,有时还要联系两格之外的常情常理。

这幅漫画中两格的主体人物都是孩子甲和乙,但是分数、孩子脸上的印迹和表情都不同。不同意味着有矛盾。横向比较两格,100分与55分、98分与61分差距大,都是前者高后者低,在第一格内,拿高分的孩子甲得到家长的表扬,拿低分的孩子乙得到家长的批评;为什么在第二格内拿高分的孩子甲却得到家长的批评,而拿低分的孩子乙却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是矛盾一。纵向比较两格,孩子甲的100分和98分差距小,孩子乙的55分和61分差距也小,为什么在第二格中分数差距小孩子甲却得到批评,而分数差距小的孩子乙却得到表扬?这是矛盾二。如何解释这些矛盾而挖出漫的寓意呢?

2.脑补两格之外的空白,解释矛盾。两格漫画之间的空白处,就是漫画的核心内容。如果在空白处展开联想,脑补两格之间的过程,解释漫画的矛盾,就可挖掘到漫画的深意。

从整体上看,画中孩子甲两次考试的分数分别是100分和98分,虽然两者差距小,但其家长觉得孩子甲的学习处在退步过程中,因此批评孩子。孩子乙两次考试的分数分别是55分和61分,虽然两者差距小,但其家长觉得孩子乙的学习处在进步过程中,因此表扬孩子。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家长有三个共同点:他们都要求孩子的考试分数只能升不能降,学习成绩只能进步不能退步;他们评价孩子的标准只有考试分数;他们评价的方式是亲吻和掌掴。有了这三点,上文中的矛盾一和矛盾二都可以得到解释。可见,这三点就是画中诸多矛盾的统一处,是这幅漫画的核心。因此,这篇作文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立意:①谈孩子的考试分数与家长评价标准的关系,批评一些家长只以考试分数评价孩子的片面的人才观;②谈孩子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评价方式的关系,批评一些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的做法;③谈孩子的进步退步与家长评价标准的关系,批评一些家长唯分数论的狭隘的人才成长观;④谈孩子的进步退步与家长评价方式的关系,批评一些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进步退步的做法及其片面的人才成长途径观,等等。

3.联系两格之外的现实生活,选好角度。漫画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描绘。两格漫画比单格漫画叙事性强,更易让人联想起有关的现实生活。要合理对接,可以利用立意角度的限制作用,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再借助这个角度把漫画内容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比如,由这幅漫画中家长的角度,可以对接到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式的家长;由家长的评价标准的角度,可以对接到现实中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唯数字施奖惩等现象。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两格之外的核心内容。

总之,两格漫画和单格漫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运用从格人手、先内后外的策略进行审题立意,既有助于区分单格漫画与两格漫画的异同,以免割裂两格漫画而立意,也有助于利用两格漫画的空白与矛盾,挖掘其寓意。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中学。

上一篇:无刷伺服电机正弦驱动控制原理 下一篇:智能垃圾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