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开国(系列三)

时间:2022-08-04 07:47:34

一架望远镜见证军“王牌”师的覆灭

这是加拿大1945年生产的6倍双筒军用望远镜,金属框架,黑色的电解胶纸包皮,性能良好,至今仍清晰可用。这架望远镜是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指挥作战时随身携带的物品。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灭,被击毙。这架望远镜作为“声名赫赫”的及其整编第七十四师覆灭的见证物,被陈列在“全国解放战争馆”。

,陕西长安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他身材魁梧,个性强悍。因作战勇猛,屡建功勋,在军中被称为“模范军人”、“常胜将军”,备受赏识,由1926年的见习军官一路飙升到1946年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七十四军军长。

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原为第七十四军,组建于“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整军会议后,第七十四军改编为整编第七十四师,共有4个旅(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和补充旅),3.5万多人。这支部队长期受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是美式装备,时称军五大主力中的“王牌”。对这支部队褒奖有加,曾亲自定为“典型部队”、“国军模范”,命令各部队的一切教育训练都要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标准。这支让骄傲与自豪的军队曾充任总统府的御林军、卫戍京畿。

挑起内战后,整编第七十四师作为进攻华东解放区的主力,在最初几个月里,屡次受到嘉奖。因此,更加骄横跋扈,根本不把解放区的军民放在眼里。他曾向夸下海口:“委座,把新四军交给我吧,有我们七十四师,就无新四军葬身之地。”甚至口出狂言“有我七十四师在,就有在”,气焰十分嚣张。

1947年5月,向山东和西北两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上,他集中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余人,并以其主力组成3个机动兵团,向华东发动进攻。其中,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在临沂指挥8个整编师分3路北进。右路为李天霞的整编第八十三师,率整编七十四师居中,担任主攻任务,左路为黄百韬的整编第二十五师。3路由临沂、沂水一线向前推进,拟对华东野战军实行中央突破。

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遵照“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从华东战场实际情况出发,决心抓住战机,就近集中兵力打中路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以猛虎掏心战术,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从敌人密集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对我威胁较大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与其友邻联系,干净彻底地予以全歼。经报中央军委批准,华野集中了5倍于敌的兵力,完成了对敌重兵集团的分割,迫使收兵退缩于孟良崮、芦山地区。

孟良崮位于山东临沂和蒙阴之间,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一向自信的不听其参谋长“此乃孤山,为兵家之大忌,不易固守”的建议,企图固守孟良崮这个制高点,等待援兵到来。而这正好陷于布下的口袋阵之中,成了“瓮中之鳖”。

华东野战军以4个纵队分别阻击、牵制各路援军,攻击部队同时向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全面攻击,步步压缩其阵地。

华野对整编第七十四师形成合围后,一方面要固守,吸引华野;一方面调集10个整编师包围华野,以图内外夹击与我决战。此时,能否迅速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能否挡住援军,成为战役的关键。华野攻击部队和阻援部队以一往无前的精神,与军逐个山头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

尽管对增援部队软硬兼施,但各路援军始终无法跨越华野阻击线,只能在数里之外眼睁睁看着“王牌军”的覆灭而无可奈何。

16日下午,敌人固守待援的希望破灭了,但仍然垂死挣扎,依仗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拼命反扑,却一次又一次被打退了。

经过两天多的激烈争夺战,整编第七十四师全线崩溃。躲在山洞里向报告情况并准备自杀。

在一轮猛烈的炮火轰击后,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很快冲到顶峰侧面的一个大石洞下。洞里的军负隅顽抗,战士以密集的火力还击后,顺着岩洞两侧向内搜索,发现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官尸体,经被俘的敌军官辨认,就是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两天后,他被埋在沂水野猪旺村后的山冈上。当时新华社表发消息,希望其家属到该处收尸。

被击毙、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整编第八十三师1个团被全歼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撼着整个统治集团。痛心疾首地长叹:“真是空前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东战局的转变。

这架望远镜是孟良崮战役的战利品之一。1959年,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七师师长何凤山将它移交至军事博物馆收藏。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的官印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方普通的木制官印,长16厘米,宽5.4厘米,通高5厘米;印文用橡胶刻成,粘在底板上,印文为“司令官黄维”,“司令官”三字为楷书,“黄维”为草书。这就是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的官印。黄维的这方官印是人民在战火纷飞的淮海战役战场上缴获的。1959年,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48年11月25日,在人民同军进行战略大决战的淮海战场上,黄维与他的十二兵团一起被人民包围在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地区。时值隆冬,黄维兵团补给不继,士气十分低落。黄维深知凶多吉少,几次想突围,但严令其死守待援。直到12月7日,见援路均被封死,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于是同意黄维率部突围。

12月12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联名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欲做垂死挣扎。12月15日,人民伴随着阵阵嘹亮的号角声,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击。黄维令其第十一师和战车部队率先突围。突围前,黄维与副司令官胡琏向医务人员要了大量的安眠药,相约不能脱身即服药自杀。黄维的突围令下达后,各部争先恐后逃命,被层层截击。第十一师在战车的配合下好不容易才打开一个缺口,黄维、胡琏乘势分乘两辆坦克冲了出去。

黄昏时分,中原某部特务营教导员范天枢接到上级命令:敌人溃逃了,赶快捉俘虏,赶快捉黄维!他赶紧带着5名通讯员分头向南平集东南的周庄一带搜索。突然,他们发现一辆被打坏的坦克停在大周庄的东南。范介明带着一名通讯员迅速地向坦克搜索过去。他们在一道麦田沟里,发现一个人,平伸着双手,头朝地趴着,就喊了一声“干什么的?”那个人抬起头来吞吞吐吐地说:“十四军军部上尉司书。”几个人于是便把他带回收容所。

到了收容所,大家才看清,此人穿着一身草绿色布军装,头上钢盔压得很低。揭掉钢盔以后,他露出了光滑的头发,圆脸惨白,目光呆滞,嘴角边蓄着短须,右脸上有一颗黑痣。当战士让他登记时,他写道:“方正馨,江西弋阳人,十四军军部上尉司书。”实际上,此人是谁,早已心里有数,于是接连问了几个问题,他回答得吞吞吐吐,破绽百出。这时,一位新战士被叫了进来,一见他就说:“这就是黄维。”原来这位新战士以前当过黄维的马夫,认识黄维。这位“上尉司书”知道再也瞒不过去,只好低声说:“我就是黄维。”说着又拿起笔在登记册上签下一行字:“黄维,十二兵团司令官,陆军中将,42岁,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

双堆集战斗中,黄维兵团十几万人被全歼,除胡琏、谷炳奎等少数高级将领漏网外,黄维、吴绍周等均成了的俘虏,黄维的官印,就这样也成了人民的战利品。

这方印表面看起来有些陈旧,油漆已部分脱落,但它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前后还不到3个月。黄维在淮海战役前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兼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黄维在接受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一职时,犹豫不决,似乎有种失败的预感。他对说:“打完这一仗,我还是回去办学校。”可惜的是,这一仗下来,他却成了的俘虏,他的官印,也成了他失败的见证物。

区寿年的宝鼎勋章

宝鼎勋章是军队高级勋章之一。1929年,国民政府“陆海空勋章条例”规定,陆海空勋章分为两种:一是青天白日勋章,二是宝鼎勋章。前者适用于“攘御外侮,保卫国家,立有特殊功绩者”;宝鼎勋章则给予“镇摄内乱,安定国家时,立有特殊战功者”。区寿年是1931年2月获颁四等宝鼎勋章的,当时他任第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旅长,在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这是区寿年获得的唯一一枚宝鼎勋章。他对这枚宝鼎勋章极为看重,时时带在身边。

17年后的1948年6月中旬,区寿年升任兵团司令时,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发动豫东战役,攻占开封。开封解放,南京震惊。为挽回颓势,急令邱清泉兵团及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向开封攻击前进,同时组成第七兵团,命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官区寿年为司令,辖整编第七十五、第七十二师等部,由民权地区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以图重占开封。面对敌情,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采取弃城打援的战术,在占领开封的第五天(26日晨)就主动撤出。27日,以一部兵力阻击邱清泉兵团,集中主力于睢、杞地区以围歼区寿年兵团。28日,邱清泉兵团“顺利”占领开封,区寿年兵团则进至尹店、铁佛寺、龙王店一线,兵团司令部设在龙王店,与邱清泉部相距40公里。29、30日,区部2个团相继被歼,其他各部也不同程度受到打击,区寿年率领的第七兵团指挥部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部、第四十六团计1万余人被紧紧地围在龙王店。开始的时候,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年曾向区寿年建议,乘立足未稳,赶紧组织突围。区寿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实力,能坚守时日,等援军一到,就可反守为攻,对共军形成夹击之势,未尝不能建一大功!于是,他命令官兵日夜抢修工事,在村子周围筑起了一丈多高的土墙,在墙外挖了壕沟,并借助民房、围墙,修筑火力点和各种防御工事。到了7月6日晚,区寿年没有等到援军,却等来了的总攻,几天来苦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顷刻间土崩瓦解。当阵地一道道被突破后,区寿年再也不敢坚持,匆忙与沈澄年钻进一辆坦克中逃命。这辆坦克左冲右突,却冲不出的天罗地网,区寿年只好和沈澄年钻出坦克,束手就擒。这时他的全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把衣兜里的东西全掏了出来,最后剩下一个红包。红布包里是一个乌黑发亮的漆木盒,盒子里是一枚亮闪闪的宝鼎勋章。交出这枚勋章,区寿年知道一生的荣耀和梦想便完了,他再也没有力量站起来了。

区寿年被俘后,曾被送到河北省永年县俘虏营学习改造,不久就受到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他的宝鼎勋章则被当作一件有特定意义的文物,于1959年送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这枚宝鼎勋章为银质,通径6.3厘米。勋章为3层构造,底层为银色五角星芒与白色珐琅五角星芒交错而成的十角大轮廓,中间为5个古扇形与5个蓝色珐琅星芒构成的装饰层,上层为勋章核心,着珐琅质宝鼎图案,章背有“宝鼎勋章”字样及“印铸局”铭章。宝鼎勋章有“国之重臣,为国护鼎”之义。区寿年不仅没有保护好“蒋家王朝”之鼎,反而成了倾厦落下的一片碎瓦,正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把令王耀武荣辱兼具的手枪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人民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歼灭守军10万余人,生俘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济南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军重点防御的计划,使华北和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战略决战揭开了序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把手枪就是当年活捉王耀武时所缴的,它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把手枪是1945年8月21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简称中国陆军总部)副总司令麦克鲁(美国人)中将赠送给王耀武的。那天是芷江大受降的日子。王耀武作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出席了这一历史性的典礼。当日,麦克鲁会见了王耀武,将手枪赠送给他。这把美国造柯尔特自动手枪,口径7.62毫米,枪身长170毫米,枪号为137344,原为麦克鲁自用。枪把正面刻有中文赠词及中美两国军旗图案,赠词为:“王耀武将军阁下:余对阁下之才干及卓越之功勋深表景仰,特以此自用之手枪赠阁下以作纪念。美国中将麦克鲁敬赠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一日”。枪把反面刻有相同内容的英文赠词。枪管一侧标有此枪的生产说明:

“COLT'SPT.F.A.MFG.CO.HART-

FORD.CT.U.S.APATENTEDAPR.20.1897.DEC.22.1903”。另一侧标有此枪的性能:“COLTAUTOMATICCALIBRE300HAMMERLESSUSPROPERTY。”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先后参加第二次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由排长递升连长、营长、团长。至1945年1月,王耀武晋为第四方面军司令官。抗战胜利后,为抢占胜利果实,封他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总揽山东地区党政军大权。然而,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在抗日战争对日作战中曾屡立赫赫战功的王耀武,却在追随的内战道路上屡遭失败。24日济南解放后,王耀武化装出逃,企图去青岛, 4天后在寿光境内被民兵查获。当时,王耀武把这把具有特殊意义的手枪别在身上,枪膛里已经上了子弹,本想用来防身或迫不得已时自杀,但没有来得及使用,就被收缴了。

新中国成立后,王耀武的这把手枪被保存在华东军区。1959年,由派专人将它送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示。

陆军上将马步芳的三星上将军服

这是一套黑色呢质的军陆军三星上将军服,帽檐上方缀有青天白日徽章,帽顶有金丝带组成的五角星,帽周饰有很细的金丝带;肩章上钉有3颗“三角星”,顶端为梅花标志,垂饰铜丝穗;上衣领周饰有金质梅花,双袖各配3道金丝饰带与金丝梅花,7只铜质梅花襟扣,双袖各配有3个金丝饰扣;裤子两侧各有两宽一细的3道金丝饰带;腰带外侧为含金丝饰,黄色的带扣为铜质珐琅,蓝底白梅图饰。这套完整的陆军上将军服,是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兰州战役中缴获的,其主人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

马步芳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青海军阀,1903年出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从1915年起随父从军。先后担任过西宁青海巡防马步全军(简称宁海军)营、团长。1926年,又随父投靠西北军,历任旅长、师长。1930年蒋冯阎战争后,投靠,先后担任过军师长、军长。1936年8月,他迫使其叔父、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出走后,代青海省政府主席,从此总揽青海军政大权。以后军政职位不断升迁,1943年出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1949年8月,出任西北军政长官,并由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49年8月,在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后,军主力损失殆尽,人民攻势已锐不可当。人民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解放兰州,打开进军新疆、宁夏的通路,决定发起兰州战役,求歼青海马步芳主力。此前,政府行政院院长阎锡山,曾在广州召开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副长官马鸿逵等人参加的所谓“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企图以马步芳所属9万余人,依托兰州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吸引、消耗第一野战军主力;以在中宁、中卫地区的马鸿逵部主力伺机转向兰州;以胡宗南部主力由秦岭出陇南,三路出击,挫败第一野战军于兰州。针对军的部署,人民以一部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两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从1949年8月21日起,人民擂响进攻兰州的战鼓,经5天激战,解放兰州。马步芳部2.7万余人被歼,其余分别向永登、西宁逃窜。马步芳于25日从兰州飞逃重庆。人民乘胜前进,于9月中旬解放青海全省。马步芳家族的重要成员马步青、马继援等,也均匆忙乘机逃往重庆,后又逃离大陆。

兰州战役,包括在青海境内的作战,第一野战军共歼灭军4.2万余人,打开了进军宁夏、新疆的门户,奠定了解放西北全境的基础。马步芳逃离后,这件他尚未穿上几天的三星上将军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西北的历史见证。

上一篇:开国之际底定南方的衡宝战役 下一篇:百万干部下放劳动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