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

时间:2022-08-04 07:08:45

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

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是栽培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技术要点如下:

一、室内养菌技术

1. 温湿度管理与“防杂”处理 盛夏高温季节,应将菌筒移至室内呈“#”字形排列,接种穴侧放,每层3筒,高8层,堆与堆之间隔40厘米宽的作业道,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5℃,不宜超过30℃,否则香菇菌丝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可通过降低堆高、摆稀菌筒、增加遮阴物、及时通风等来降低室温。培养期间,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同时定期通风,排除室内废气,高温期间及时通风散热。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有绿霉、毛霉、根霉、黄曲霉、黑曲霉、链孢霉等,如果发现菌筒呈现星罗棋布的杂色斑点,表明灭菌不彻底,应立即重新灭菌,然后接种。发生杂菌污染时,用1∶1酒精甲醛混合液注射处理;如发现链孢霉感染,不要随意搬动,马上用柴油或煤油涂刷患处,待橘红色孢子萎缩后再处理。凡杂菌感染的菌袋,处理后都要放在低温通风处,一旦发现污染严重的废筒,要立即丢弃,以防传染扩散。

2. 翻堆、刺孔增氧

①翻堆。接种后7天内不宜翻动,7~10天菌丝萌发定植后可进行翻堆检查,使菌袋上下、左右、内外互换位置,促使发菌一致,有未发菌的菌袋最好及时补接。第一次翻堆后隔7~10天再进行1次。当接种穴需要连续接种时应及时调整堆形、堆高。

②刺孔增氧。刺孔在整个菌丝萌发期要进行3~4次,第一次在接种后15天左右,菌丝圈直径为8~10厘米时,在每个接种孔周围(圈内距边缘2厘米处)刺4~6个小孔,孔深1厘米左右。第二次待菌丝圈完全相连后进行,在每个接种穴周围刺8~10个孔。第三次当全袋菌丝均发白,且菌袋上有瘤状物出现时,要及时上架刺孔(放大气),刺孔不要伤及瘤状物,口径18厘米袋孔深以5~6厘米为宜,口径20厘米袋孔深以6~7厘米为宜。刺孔多少应视水分、品种而定:口径18厘米袋一般刺40~60个孔,水分少的轻袋宜刺30~40个,含水量大的宜刺80~100个。刺孔可结合翻堆进行,掌握由浅到深、针由细到粗的原则,开始用牙签,最后一次用直径5~6毫米的钢筋。

近几年,生产上多采用“免割袋”法栽培,接种后不是用胶布、石蜡封接种穴,而是用套袋法封穴,即接种后随即在菌袋外面套1个消过毒的塑料袋,将袋口扭转抵向前排袋的尾部或用塑料条绑缚袋口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封穴,可减少两次刺孔手续,待菌丝布满接种穴并与相邻接种穴周围的菌丝相连时,即可将外袋脱去。菌丝全部布满袋面后的刺孔(放大气)方法同上。

刺孔时应注意以下4点:一是由于刺孔后袋内温度会高出室温2~3℃,因此当室温达28℃时应停止刺孔。二是污染部位、菌丝未发到部位、菌圈刚连接部位、有“黄水”部位、有瘤状物部位不刺孔。三是刺孔要分批进行,每次刺400~500袋,每间隔3~4天刺1批,防止升温过高。四是刺孔后要通风降温,降低堆叠层次,摆稀菌袋。

二、举例分析越夏管理及其注意事项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香菇越夏过程中,温湿度、通风管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出菇多少以及香菇质量的好坏。如西峡县北部山区2012年香菇产量普遍很低,甚至有些袋几乎不出菇;而西部香菇产量普遍较高。通过对比发现,北部菇农搭设的越夏遮阴棚大多太低,有些只用1层遮阴网,且遮阴网距离香菇棚顶部的塑料膜不足50厘米。这样虽能起到遮阴作用,但实际上提高了棚内温度(黑色网吸热),再加上荫棚四边与香菇出菇棚距离太小,通风效果差,菌袋内的温度就会升得过高,尤其是菇棚上层的菌袋因与荫棚的遮阴网距离很近更容易升温(目前,生产上普遍把菌袋放在出菇棚内越夏)。如果香菇棚又处于通风不畅的低洼地,那么棚内温度会更高,香菇袋长时间处于通风不畅的高温环境中,袋内热量增加,袋温逐渐升高,导致菌丝活性降低,甚至“烧心”,这样出菇时产量自然很低,甚至不出菇。另外,部分菇农反映,白天尤其是中午12~13时测量袋内温度并不是很高,并没有超过越夏的临界温度33℃,但还是会“烧袋”。笔者通过观察测量发现,袋温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袋内温度最高值不是在一天中的最热时间,而是在18~19时,所以不能等到温度升高时再采取措施。

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笔者建议菇农在香菇越夏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倡室外荫棚越夏,越夏场所应选在地势稍高的阴凉通风处,确保所有棚内通风良好;荫棚高度应在3.5米以上,且荫棚四周与棚内菌袋应保持50厘米以上的距离,荫棚顶部两层遮阴网之间相距50厘米左右。二是香菇未转色前不能淋雨、喷水,在室外养菌的应用塑料薄膜覆盖,全部转色后可撤去塑料膜,置于荫棚下。三是棚内喷雾,甚至向袋上直接喷水(注意是在转色后的菌丝休眠期,否则不能直接喷到袋上),时间可选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或下午5~6时。四是香菇转色后,高温到来前可将免割袋的外袋尾端撕开或剪掉,并沿着袋高向口端撕1裂口,以利排热降温。五是注意及时排除袋内过量“黄水”,以免造成烂袋。六是即使袋内温度不是很高,也不能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否则菌丝活性差,出菇少。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 邮编:474500)

上一篇:长江流域马兰扦插栽培高产技术 下一篇:柑橘果实套袋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