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处 五月出行狂想曲

时间:2022-08-04 06:30:46

旅行元素,向来是文艺作品的“维他命”。小说作者想要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擅用的手法之一,便是让他的主人公开始流浪式的旅行,从乡村到都市,由底层到上流,足迹所到之处连成一条线,便描画出作家眼中的社会轮廓甚至时代特点。可是,如果作家没有足够丰富的经历或者体察世间的能力,主人公的游历与言说,难免会显得牵强而苍白。

而摄影艺术则不同,摄影师的实践与作品的产生是同步的,作品中任何一个元素的生成都离不开他们的亲身参与。行前准备,“7公斤”的纠结、各种必攻的“略”;跟团,为争取“自由”而斗智斗勇;独行,面面俱到的规划、宁静致远的宝贵经历;拍摄,想着拍,也得抢着拍,惊喜与遗憾并存;后期,本真与修饰的分寸、“技”与“艺”的权衡……对他们而言,外出拍摄就像是一场出征,面对陌生的世界,面对未曾看到的自己,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初夏时节,我们邀请了5位有故事的摄影师:陈峰、黄凯、苏学、孙晓岭、翟东风,讲述他们各自的远行经历。他们每次负重出行,可能都意味着一场身体的苦行,可那却是灵魂的狂欢,其中的乐趣与感伤、收获与体悟,去过,才会明白。

来吧,五月,启程去狂欢!

行摄体悟

他们通过镜头记录、思考、言说。宏大场面、细微景观、人物表情、生活细节、独特构图、绝美光影……我们不妨慢下来细读,每组作品都是一则故事,作品背后,也都是有故事的人。

“人造光”实拍印度大壶节——陈峰

“拍摄这种大型节日,必需要有长途跋涉的思想准备”

陈峰(网名“7666”)1977年开始接触摄影,在3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足迹踏遍中国大部分山水胜景,并远涉到全球各个角落。8次上珠峰大本营,3次到地球北极创作。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人文和风光摄影作品自成一格。不丹国王婚礼上唯一受邀拍摄的中国摄影师。被《大众摄影》评为十杰摄影家,静物类摄影在2007年荣获亚洲摄影年展金奖;2009年作品《田间地头》获得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一等奖; 2010年作品《欢乐的瞬间》获得全球摄影师大赛喜悦类冠军。2011年出版风光摄影专著《一生必拍的山与海》。近年来潜心研究摄影本质特征,从视觉独特性入手,探索出一套全新的视觉系统。

人多的大场面拍摄很具挑战性最为常见的就是举起相机从上往下盲拍,拍摄时对焦方式选择连续对焦,焦点的选择放在自动,测光模式选择“矩阵测光”,提高感光度来确保短于1/300秒的快门速度。

大壶节拍摄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闪光灯的使用。我身边的好几位摄影师都是在出发前才买回闪光灯,因为他们以往的拍摄,总都弱化闪光灯的效能和作用,原因是不能正确使用闪光灯,很多人会因闪光灯强烈的闪光造成画面光线生硬而放弃使用闪光灯。而这次拍摄大壶节,大部分精彩的图片就出自于夜幕下,都是在闪光灯的协助下才拍摄成功的。

一般来说闪光灯的作用从光线输出强度上来分,有主光和辅助光二种,在夜景拍摄中的闪光灯往往都是主光,对现场环境光的效果会是极大的摧毁。在闪光灯的输出量和现场光线亮度的关系比例中,以不超过现场环境光线的效果最为自然。但这一点暂时还无法量化,有时候人的脸上一片漆黑,现场的背景又灯火辉煌,此时打开闪光灯输出光线照亮人物面部,闪光灯亮度比脸部上环境光亮度高出几十倍,看起来也还算自然。

要取得比较满意的自然效果得在环境光亮度、闪光灯亮度、曝光时间和感光度这四个因素中抉择。人文摄影中,在使用足够长的曝光时间来拍摄照片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稳定的三脚架和被摄主体在长时间内静止不动。当然,除了睡着的人很难找到几秒内都不动的,这时闪光灯的重要性就变得不言而喻了,如果闪光灯对人脸的照度和环境光的照度一致时,就可以缩小1倍的闪光时间。如果比环境光线亮几倍时,闪光灯就能让曝光时间从2秒缩短到1/4甚至1/8秒,这种时间上的缩短和极短时间内的闪光即能获得清晰的照片。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提高感光度,由于提高了感光度,相机对环境光线亮度会更加敏感,环境光的效果就得到凸显,因此在拍摄夜幕灯光下的人文作品时,要在使用三脚架和提高感光度来保证现场光线的效果之后,再对闪光灯输出量进行调整,才能获得环境光效好的现场照片。

使用闪光灯时还有两个物理办法来控制闪光效果,其一是用面积较大的反光板反射闪光,这能起到柔化闪光效果还可以减弱闪光的强度。没有带反光板或者使用的反光效果不好时,还有一个绝招,让闪光灯的灯头朝上,用手掌作为反光板反射闪光,此时还可以根据手掌的大小和高低来控制反射闪光的数量,这招我屡试不爽,唯一的缺点就是费力。其二是使用反射闪光技巧,单灯的反射闪光有赖于四周有反射物,比如地面,墙面和天花板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反光板使用,大壶节因为以帐篷为主,帐篷的表面大部分为绿色,反射光的能力偏低,此法实施起来有难度。

典型原则+全天候——苏学

“每一个旅行摄影师都应该是一个全天候的摄影师”。

苏学(网名“老妖”),旅行人文摄影师,以拍摄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风土人情为主,作品大量发表于旅行、摄影杂志。于《数码摄影》举办的第三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中,获得“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称号。

旅行摄影中,我把重点放在风土人情上。拍摄人文题材的作品时,我严格遵循“三个典型”的拍摄原则:在典型的环境中选择最典型的人物,拍摄他们最典型的神态或者动态。这三个典型中,第一个选择就是典型环境,所以,我只去典型环境拍摄,典型环境就是具有代表性、具有当地特点,有当地元素的地方。

作为旅行摄影师,能够有时间去选择恰当的光线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这样机会的。因此,每一个旅行摄影师都应该是一个全天候的摄影师,不管在任何光线下都能拍到理想的照片。我们不能改变太阳的照射角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相机的拍摄方向。例如这一幅寺庙里的照片,仰拍使得画面富有变化,也改善了顶光带来的光比过大的缺陷。遇到不好的光线时,我喜欢用闪光灯,闪光灯至少有四个用途:改善光比、提高反差、凝固画面、制造特效。

近年创作路线(国外)

2008年3月 尼泊尔

2009年3月 尼泊尔

2009年12月 柬埔寨 暹粒、西哈努克港

2010年4月 不丹

2011年6月 斯里兰卡

2011年7月 缅甸 仰光、曼德勒、茵莱湖等地

2012年5月 马来西亚 仙本那、马六甲等地

2012年8月 斯里兰卡

2012年10月 孟加拉国 达卡、吉大港等地

2012年11月 越南 胡志明市、芽庄、岘港等地

旅行备战攻略——黄凯

找对地方,尽情拍摄,不要把时间奉献给在汽车上睡觉的你。

Adobe专家组成员、Wacom专家组成员、HP影像输出专家、超级PS策划人;原蜂鸟摄影网主编、迪派摄影网资深编辑。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数码摄影技术及数码后期处理的研究及应用,为Adobe、Apple、Epson、HP、Leaf、Nikon、Samsung、Wacom等知名影像公司提供专业咨询及培训服务;并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色彩管理、数码摄影技术及后期处理的讲座。

这些年去了很多国家,每一次出行,收获很大,感触很多。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想出去,有些选择团队游,有些选择自由行,各有优劣。如果选择自由行,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设计行程,我记得8天的斯里兰卡行程,我花了10天时间查找资料;15天的新西兰行程,差不多花了18天时间来准备资料;而18天的埃塞俄比亚行程,花费的时间更多。

这就是自由行的代价,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你的目的地。而关于行程设计,最佳的方式是去相关的旅游类网站寻找,比如“穷游网”、“磨坊网”等,上面有很多私人出行的旅游攻略,有些图片拍得也不错。当然,里面有很多路线有些雷同,如果想寻找与众不同的线路,还可以去目的地的国家旅游局查找相关资料或者查阅国外一些旅游类网站。如果是去一些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一个很好的网络工具,Google地图有一个极其强悍的工具——街景旅游模式。在Google Maps中把小黄人Pegman拖出来,放在街道上,就可以展现出360度的视觉画面,可以很有效地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值得去这个城市和景点。现在这个功能还在不断强化,还有直升机俯瞰模式,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帮助很大。前期准备工作越细致,旅游就会越轻松,最忌出发前一无所知,出发后不知所措,整个旅游云里雾里。

每次出去,器材总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如果你只有一机一镜,倒没有此等麻烦,如果你有N多器材,估计你有冲动将所有的设备都随身带着。不过这会大大增加你的摄影包重量,同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新西兰机场,限定随身行李不超过7公斤,而且他们的安检人员会特别“照顾”中国游客,如果超重,那么支付的费用是比较昂贵的;而在埃塞俄比亚,入关规定:每位游客仅限一台相机,如果多带,就需要支付费用。当然,多带相机可以让我们免去相机损坏的风险,我的确也碰到过这类事情。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把超重的相机从摄影包中取出,直接挂在脖子上;或者入关时,把几台相机分散在不同包里。

近年创作路线(国外)

2013年3月 新西兰

2012年12月 斯里兰卡

2012年11月 泰国

2012年10月 印度尼西亚

2012年9月 埃塞俄比亚

2012年8月 泰国

2012年6月 塞班岛

2012年4月 缅甸

2012年1月 埃塞俄比亚

2011年9月 澳大利亚、新西兰

寻找心中的景致——孙晓岭

“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公里会看到什么令人惊奇的景色”

孙晓岭(网名“老飘飘”)美国Getty签约摄影师,Veer签约摄影师。美国PPA设影师协会会员、美国AIGA设计师联合会会员,加州摄影师学会会员,洛杉矶摄影沙龙理事长。7年摄影、13年视觉设计经验、6年独立纪录片制作,在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游学并工作,搜狐数字频道系列讲座讲师。wacom专家委员会摄影版专家。作品在多个国内主流摄影杂志上发表。入围2011、2012年佳能典藏。著有《创意摄影 LR+PS双修魔法书》。

每位去加拿大落基山脉拍摄的摄影师都有自己的物品清单。每个人拍摄的题材不同,可能准备的物品也不同。我自己订制拍摄线路,自驾的优势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Banff是拍摄圣地,这点毋庸置疑,我最初看到Banff照片以后,毫不犹豫地就喜欢上这里了。这里是出风景大片的地方,不论相机好坏,在这里一般都能获得满意的拍摄结果。加上人少,景色集中,变化丰富,几乎沿着1号公里的途中到处都是景点。加拿大Banff的基本景观就是雪山、草原、大河,等于+九寨沟,当然没有高海拔之忧,拍摄中的光比都很大,特别是雪山和岩石,经常是需要比较好的宽容度,早上拍摄雪山最美,但是也最容易过曝,黄昏拍摄在日落后大约2小时中都可以有不错的拍摄条件。中午的时候光线不好掌握,但是水面色彩最好,偏振镜可以获得非常饱满的色彩,而没有偏振镜,面对水面强烈反光,拍摄很难控制角度。

在整个1号公路沿线,分布着非常丰富的拍摄资源,相对平缓的Banff一带,路易斯湖和Banff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拍摄景点。Banff镇地标兰多山在拍摄的时候,有很多角度可以获得完美的作品,开车围绕这座山寻找视点,本身就是莫大享受。但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围绕这座山峰,从不同角度审视寻找好的拍摄场所,发现在湖边的这个地方是最美丽的。在这里可以拍摄到山峰在湖中的倒影,在合适的光照角度下,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湖水中的细节,而湖中的石块能为画面构图添加丰富内容。

在多数拍摄中,广角镜头最具有表达力,我使用17㎜~40㎜的焦段,拍摄的范围非常广阔。当然也感谢这一地区的游客稀少,拍摄的时候可以尽情使用大的取景范围。

Jasper和Banff相比,景色更加原始荒蛮,这也是这个国家公园的魅力所在,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湖泊。在这里,喜欢拍摄野生动物的人还需要准备好长焦镜头,并配合近距离拍摄的镜头,因为动物可能会突然出现在任何位置。在驾车的过程中甚至会有巨大的麋鹿突然从车前飞驰而过。特别是在黄昏和早晨,这里的动物对于人一般不会很怕,和国内的不同。有时候你会看到成群的麋鹿在道路边上吃草。

Jasper纬度靠近北方,气候更加多变,但即使是在恶劣天气下,依旧有非常可观的拍摄题材,上次在拍摄的回程中,一路上都是大雨,但是感谢老天给我这个极端天气,拍摄到了非常壮观的大云海,在Banff,没有所谓的坏天气,变化中的气象其实是上天的恩赐。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公里会看到什么令人惊奇的景色。

近年创作路线(国外)

2000年 美国纽约

2005年 中国北京

2006年 美国大峡谷

2007年 意大利西西里、那不勒斯、美国加州

2008年 加拿大班服国家公园、美国加州,拉斯维加斯

2009年 美国死亡谷、德克萨斯州

2010年 美国死亡谷、黄石国家公园、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2011年 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2012年 美国弗吉尼亚州

2013年 英国苏格兰高地、冰岛、波兰

“如果你有机会二次踏上这个国度,你就知道如何寻找你心目中的地标”。

从1982年开始发表第一幅摄影作品以来,先后有数百幅摄影作品在中国或国际上的摄影比赛中展出获奖,曾两次获得全国黑白摄影比赛一等奖。长期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图片报道。多年以来,先后到访过四大洲的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其拍摄题材十分广泛,每年有数百幅图片发表在各大刊物上。

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国度,都会有取之不尽的摄影题材,否则,你花费大把的银子和时间去那里干什么?通常,这个国家中被列入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地方不容错过,但这仅仅是部分精华,如果你有机会二次踏上这个国度,你就知道如何寻找你心目中的地标。

风景摄影的技巧可以写出数十个章节。在许多国家,丰富的人文景象远比自然风光更加精彩,更具诱惑力。设想一下,好的、精彩的风光大片往往是当地摄影师多年心血的结晶,哪有那么好的运气就让你碰上?风光摄影受地域、季节、光线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有限的旅行日子里难免会遇到恶劣天气,还是随遇而安,有啥拍啥为好!这样,你拍回的图片没准会精彩无限。

近年创作路线(国外)

2012年2月 以色列、约旦

2012年3月 以色列、约旦

2012年4月 新西兰

2012年5月 新西兰

2012年9月 尼泊尔 土耳其

2012年10月 土耳其 日本

2012年11月 尼泊尔

2012年12月 以色列、约旦

2013年2月 以色列、约旦、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

2013年3月 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新西兰南岛

2013年4月 突尼斯

“出走”指南

办好签证只是个开始,衣食住行全得来一次“刷新”,没计划显然不行,计划得太面面俱到也未必是好事。到底“单飞”还是组团……出行前的各门功课,都是必修。

“合作社”——翟东风

事实上,在我的旅途生涯中,没有一次出行是选择跟随旅游团,因为我是一个多年与旅游媒体合作的职业摄影师,我需要尽可能大的自由度。即使是参加多家媒体组成的考察团,我也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单飞”。没有一个摄影师愿意看到自己辛苦拍摄的作品与别人的雷同。

每个团队的行程都相当紧凑,获取“自由”的代价是要学会放弃,不是每一个参观项目都是你喜欢的,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要浪费有限的宝贵时光?

早、晚时光通常属于自己,如果是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入住,可以比团队指定的起床时间再早一些,或者干脆压缩早餐时间,当别人细嚼慢咽品味早餐的时候,你或许正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

自助旅行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制定行程,因为每天都会面临无数的未知,但也没必要在出行前就设计好所有的行程(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这样会把你牢牢套死,失去自由的意义),只需要确定完整的行程时间和若干个必去目的地即可。因为,说不定在哪个无名的小地方,会有说不出的原因,令你废寝忘食、流连忘返。不要强迫自己在一次旅行中就把一个国家玩透,留些遗憾,那才是你下次出门的动力。

“独立团”——苏学

我采用最多的方式是跟几个好友独立成团,根据我们自己的要求,让境外旅行社安排整个行程中的吃住行。这样看起来花费稍微多了点,但就摄影旅行而言,这种方式的性价比是最高的,我可以专心拍摄,不再为找酒店找车站费力劳神。

如果第一次去这个国家,跟团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摄影团,可以省去鞍马劳顿之苦,让你更有精力去拍摄。我认为善于发现比充足的时间更重要。拍摄时切忌死心眼,“换个角度、换个镜头、换个曝光组合”可能就会给你另外一片天地。

具体到拍摄线路,就是把这个国家最具代表性、最经典的地方串联起来。首先确定去哪几个地方,然后根据需要确定住几天,在什么地方住,接下来确定交通方式,把接机等内容衔接好。

翟东风

各国对申请人的申报要求不尽相同,但原则是要如实填写相关信息,瞒报或提供虚假信息可能会被拒签。

孙晓岭

多数中国人出行都会先经过签证这道残酷的关口,除非你拥有国外的绿卡或是国籍。加拿大签证在众多国家的签证中是比较有难度的,就算拿到欧洲申根签证也未必能拿到加拿大签证。因此在出发前需要仔细准备你的签证资料,跟团游会比较省事,旅行社一般都会帮助办理,但自驾游的人则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即使这样也并不能保证一定拿到签证。常规的条件一般是有稳定工作,足够的收入证明和详实的拍摄计划。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供虚假信息,否则在查验信息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并在2年内无法再次获得签证。

黄凯

除了行程攻略的设计,申请签证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去一些发达国家,需要准备很多资料,近些年政策稍微放宽了些,过签率很高,但还是需要准备很多资料。只有很少一些国家可以只拿护照和照片就可以申请,但一般不是发达国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国家现在提供中国公民免签政策,不过对于自由行的游客而言,还是需要在国内申请,否则可能出不了关,之前有一些朋友就中招了。现在有很多代签公司,不过资料还是需要自己准备,所以自己申请签证跟代签没什么差别,还可以省下代签费用。

苏学

孟加拉的签证很简单,身份证和有效护照即可。不丹的签证稍有麻烦,因为中国和不丹没有建交,也没有直达航班,必须经第三国才能入境,而且不丹没有开放自由行,中国去不丹的游客多数委托尼泊尔的旅行社办理签证和前往不丹。不丹每年只允许1万多外国人入境,而且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翟东风

我在旅行中通常选择具有防风、防雨、保暖、速干、抗磨损、轻便的户外装备,不一定非要买国际名牌,目前国内的许多户外品牌的性价比都很好,我选择的是产自上海的KROCEUS,一个鲜为人知,但品质过硬的户外产品。

旅行难免会遇到头疼脑热、水土不服,我的行李箱里常备退烧、消炎、去火、止泻、止血的药品,虽然极少使用,但有备无患。

孙晓岭

不同季节的衣服不同,但是山区温差大,最好有多层可拆卸的衣服,最外面是可以防雨防风的薄衣,然后是保暖型的内衣,最好都有透气的拉锁。鞋一定要防水登山鞋,早晨拍摄露水和雨天淤泥地都不怕,鞋子质量要绝对好,我有一次掉以轻心,结果鞋底都掉了下来,多亏附近有户外商店。同时要带一双轻便的帆布鞋,以备万一。

落基山脉的天气多变,特别要根据你去的地方携带衣服,在冰川一带需要有防寒的衣服,而在平原地区,阳光会很强,防紫外线的帽子和眼镜都最好带上,虽然防晒霜无法带上飞机,但是可以托运。落基山脉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月~7月,但是雨量不大,12月~1月为降雪多发季节。

苏学

除了去极限地区,我很少穿户外服装,我更喜欢穿平常的衣服,平常的服饰有亲近感,你要穿着户外服装去拍照,永远都是个过客,当地人会把你当外人来看。

制造航拍机会

翟东风

航拍不是摄影师的专利,有各种航拍器可以选择,不过大多数人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民航客机,早一点到机场Chink in,选择机翼前边靠窗的座位。如果不能如愿,干脆选择最后几排靠窗的座位(中间位置有机翼和气流的干扰)。最好确定飞行途中是否有机会看到著名景观,例如国航成都经拉萨飞尼泊尔的航线,就飞越世界之巅珠穆郎玛峰,去程最好选择靠右边的舷窗,如果天气晴好,你绝对有机会拍到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如果没选到右边的位置也别气馁,左侧的舷窗同样有机会看到8000米以上的雪山干城章嘉,而从拉萨贡嘎机场起飞后左边首先看到的羊卓雍湖碧蓝的湖水会让你癫狂。

波音747的座位排列:3 4 3

波音777的座位排列:3 3 3

空客340的座位排列:3 3 3

波音737的座位排列:3 3

国航、南航的国际航线餐与国内航线没有太大差异,缺少中国特色,或者说已经“国际化”。日航可以吃到寿司和味增汤,大韩航空可以吃到韩式拌饭,以色列航空可以品尝胡姆斯酱,芬兰航空甚至可以吃到鲜美的三文鱼,新加坡航空的饮食清淡可口,卡塔尔航空的餐食阿拉伯风味浓郁,呵呵,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不过有一点温馨提示,国际航线上酒水充足供应,通常在机舱尾部的操作间设有吧台,需要时可以自取。

孙晓岭

温哥华和卡尔加里都有飞到Banff的常规航班,我没有坐过,因为沿途风景太好,实在不舍得。Banff的景色在高空观看并不比在地面更壮观,但是在卡尔加里有单独租用的旅游小飞机可以进行低空航拍。航拍最好选择背光的窗口座位,携带偏振镜防止玻璃反光。

住宿

翟东风

网上提前预订酒店是大多数旅游发达国家盛行的便捷方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如果没有提前预订,或许会遭遇临街露宿的尴尬。网上预订的优点是省时省力,但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考虑自选。我最近在新西兰南岛自驾旅行,因为是当地的旅游淡季,房源相对宽松,每到一地,通过GPS查找,选择一家位置、价格与环境相对满意的酒店投宿。缺点是寻找酒店比较耗费时间,遇到周末或节假日更难如愿,我此行在南岛东海岸的奥马鲁恰逢周末,连续找了十几家都没有空房,差点沦落街头。

孙晓岭

Banff的住宿非常方便,小镇里到处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酒店,有的昂贵无比,一晚需 1000多加元。有的物美价廉,仅仅几十加币,但是位置都不错。Banff拍摄绝对需要早起晚睡,我首先选择靠近拍摄位置的那些住宿地,离开小镇还有更丰富的青年旅馆和野营营地,一般都是在好的拍摄区域周边。特别提到一点,加拿大的野营设施和美国一样都是口碑很好,治安不会有问题,停车和篝火都方便,有些地方还有热水洗澡。野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自驾车,晚上睡在车里,可以遮风挡雨取暖,免去搭建帐篷的麻烦。租车最好是后面能放成一张床的掀背车。

苏学

虽说旅行摄影的行程变数较大,但我还没有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魄力,我总是提前订好酒店。订房无非两个途径,一个是找当地旅行社,前者一般包括接机和租车。另一个是在雅高达订房网,自由行的话,后者比较便利。

黄凯

对于住宿,现在有了互联网真的是方便很多,住宿点最好选择在景区附近,方便拍摄日出。像最近我们去斯里兰卡,就是提前在网上预订的。当然网上的点评和照片不能全信,你懂的。

在有些国家,比如新西兰,每个景点和城市都有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信息中心,你也可以在那里预订后续的住宿。行程中花费最大的是机票费和住宿费,所以提前抢票就显得尤其重要,最好能够提前几个月或半年订票。有些航空公司会提前发售一些优惠票,折扣幅度很多,如果能够抢到,可以节省一大笔银子。

选择导游

翟东风

导游通常是指派的,没有选择余地,但是如果导游不尽职可以投诉、撤换。语言对于中国人来讲的确是最大的障碍,言语不通,无法深入了解。跟团走通常有地陪翻译,自由行就会困难重重,这就是为什么国人出游绝大多数会选择跟随旅行团。

苏学

选择一个好的导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导游,不仅可以给你介绍更多的草根版的风俗传说,还可以在拍摄的时候为你牵线搭桥,与当地人沟通。我觉得语言不是很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不信任。摄影者要学会快速地跟被摄者之间建立起信任,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做到。

黄凯

好的导游非常重要,这笔钱真的不能省,他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或非英语地区,可以帮你找到你想要拍摄的题材,可以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也可以更好地帮你省下住宿和其他一些费用。

交通工具

翟东风

各种交通工具都会涉及到,陆地长途交通以大巴为主,市内多选择的士、人力车或者徒步(我认为,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你真想深入了解它,花点时间,最好的方式是选择徒步游览,用你的脚去丈量、用你的眼去观察、用你的心去感悟、用你的手去触摸)。

坐车时,靠前、靠窗的位置最理想,窗户玻璃最好能打开,避免反光,长途大巴最好的位置是第一排,但要注意安全,一定要系上安全带!

中国的驾照在绝大多数国家不认可,出国前需要办理国际驾照公证,可以在国内公证机构办理、也可以在网上购买国际驾照,或者到当地公证处翻译公证。

黄凯

落地后,选择何种交通工具也是一门学问,我觉得如果是在发达国家,而且游玩的地方比较多,最好选择自驾,不仅自由灵活,而且省去了背负行李的烦恼。国内的驾照一般需要先做公证,在国外使用基本没问题。当然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最好准备个睡袋,有些好的拍摄景点可以直接睡在车里,等待日出。有些国家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必须在固定的露营点露营。

而在一些不发达国家或非英语国家,最好还是聘请当地司机和车辆,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过,有些国家的交通工具也是很有味道的,比如斯里兰卡的老火车,印度的突突车,缅甸的快船等,一定要体验,而且这也是很不错的拍摄题材,同时可以省下很多交通费用。如果你选择公共交通,那么尽可能少带行李,轻装上阵非常重要,否则行李就是你的累赘,你很难集中注意力尽情拍摄。

陈峰

从中国到印度新德里转机前往圣城瓦纳纳西,一天的航班有十余个,遇到大型的节日,团队票至少得提前5个月以上订购,这样才能从容地选择你需要的时间。到达瓦纳纳西之后可以稍作休整,再租借大巴车前往阿拉哈巴德,全程虽然只有200公里的路程,因为印度的道路人车混行,车速也不高,正常行驶也需要4~5个小时。另外,虽然印度生产的大巴车空间很好,座位间距很大,但是大巴车的悬挂避震系统很差,遇到不平整的道路摇摆震动的很厉害,一路颠簸。

印度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民选政府,敢办大壶节这种巨大的节日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百姓的关心和尊重,在大壶节现场也随处都可以看到免费的自来水。整个过程秩序都很良好,百密一疏的是在2月11日这天,大批信徒离开当地前往火车站,印度政府在现场布置了几万军警,火车站人流疏于管制,发生了踩踏死亡30余人的事件,大家担心的悲剧再次上演。大壶节期间进入沐浴现场的车辆都进行了管制,在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就开始开辟单行道和对外地车牌进行管理。导致这一路我们走了8个小时。

在大壶节现场附近就禁止了大车驶入,警察和当地协警管理着路面,只好换乘三轮摩托,徒步5公里后才到达我们预定的展鹏酒店。在高峰期,警察对27座浮桥进行单向通行的管理,眼看着就在对面的拍摄点也得绕道5公里,看来拍摄这种大型节日,必需要有长途跋涉的思想准备。

孙晓岭

Banff国家公园可以选飞机、大巴和火车,毋庸置疑,对于拍摄来说,自驾游是最自由的拍摄方式,你可以拥有最好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沿途所见惊奇不断,经常是拍摄的时间不够。乘坐旅行团大巴是很无奈的选择,最好的拍摄时间往往是在吃饭或是去吃饭的路上,但是对不懂英文又不会驾车的人,跟团大概就是唯一的选择了。跟团游的时候,你会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几点钟要回来,因此自由而精致的拍摄基本不能考虑了,但是旅行团会带你去一些最为重要的景点,在停留的时候还是可以拍照的。即使是跟团游,拍摄的景色也足够惊艳。落基山脉的很多景色是在公路边上,车窗就是最好的观景台,因此做好功课,使用相机在快速车窗拍摄上多想办法,座位选择靠窗,背阴为好,携带偏振镜可以减少玻璃反光。

有多条主要公路穿过落基山脉,并将Banff和Jasper两处相连接。1号、93号、5号公路都是著名的观景公路。交通安全方便,与类似景观的和九寨沟相比,驾驶条件优良,高速全程免费,门票稍贵,但是和国内景点比还是能接受。

自由行还可以选择公交,灰狗大巴从卡尔加里机场出发到Banff镇和路易斯湖、佳世博都有停站,大约3小时就可以从机场直达Banff镇。全天多次,价格单程在30元左右。学生有额外的25%优惠。火车也是一种很好的出行方式,从温哥华出发的火车沿途可以饱览风景,那一路是著名的观景车,视野开阔,但是车票很贵。

自驾租车的价格一天一般在20~80加元不等,依车而定,加拿大的油费很贵,自驾游不是最节省的方式,但是拍摄性价比最好的。国内驾照在加拿大可以租车使用,但是必须有英文翻译件。

目前流行的小批量摄影团,可避免大巴图的走马观花,还可以免除开车和语言问题,只是费用较贵。

安全提示

出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每一届的大壶节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人死亡,因此一定注意,人员过于聚集的地方易发生爆炸事件,人多的地方都是危险区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疏散通道路口处的上下台阶,都是踩踏事件的易发地,俯身捡丢失的镜头盖时,要看周围的人流情况,确定没有危险之后再弯腰。摄影包和腰包在拥挤的地方都要放在前面,谨防小偷。至于恒河水,印度人没事都喝上几口,我们却不敢尝试,旅游在外不是来冒险的,不喝圣河水,只喝矿泉水。在非常拥挤的地段前进排成一路纵队,后面人的手搭载前面人的肩膀上,这样才不会被冲散,但散开后不要寄希望电话能联系上自己人,任何人员众多的集会场所,移动电话的频段都是不足的,整个节日期间,我们的手机等于没有用,不能接也不能打,因此佩戴步话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峰

攻“心”攻“器”

拍摄构思很必要,但又不能被这想法完全牵制,现场的应变能力考验“走心”的功力。器材家当,该“一锅端”还是精简?做到“不带贵的,只带对的”,着实得费一番功夫。

翟东风

对于一个陌生的旅行目的地,出行前知晓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适当了解人文习俗非常必要。

孙晓岭

我先利用电脑来计划拍摄的全程路线,信息来源是加拿大的国家公园网站www. pc.gc.ca/eng/index.aspx,在这里可以找到加拿大Banff一带的主要景区情况,国家公园在设施、服务和信息上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参考,对于当地的景点开放和路况等都有及时的信息更新。然后,我在Google Maps上利用街景图和其他摄影师拍摄的图片寻找更具体的拍摄景点,用GPS做精确拍摄定位,有不少需要徒步穿越的地方,还要计算徒步时间和难度。对于我来说,都是车停在路边停车场,然后携带设备进山拍摄,这样的拍摄方式需要在装备重量、路线和体力上做好充分准备。最后使用微软的street and trips软件制作全程的路书,可以找到一条最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计算全程的预算。

苏学

临出发前要做大量的功课,从字里行间寻找当地最有特点的内容。例如很多人以为尼泊尔没有铁路,我是在LP中的一句话中得知这个高山之国有一段通往印度的铁路,并多次前往拍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很经典的摄影热地。还有,我在一本书中了解到斯里兰卡的维达族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然后辗转前去拍摄,拍摄了他们的祭祀等生活场景。在这之前,从未见过维达族的影像资料。

去孟加拉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从网上为数不多的游记中选定了几个有趣的地方作为这次摄影之旅的目的地,例如首都达卡、现代城市吉大港、世外桃源般的小镇兰加马蒂、有着最古老的清真寺的巴格哈特城。后来因为遇到宰牲节全国放假三天,我们把行程中的巴格哈特去掉了。虽说有点遗憾,但是也让我们在兰加马蒂拍得畅快淋漓、大呼过瘾。

构思

翟东风

若干年前,每次出行,我一定会提前制定一套自认为相当完美的拍摄计划,后来发现,某些预先拟定的计划缺乏实用性,在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所以,我现在去一个陌生的目的地,会集中精力大量阅读相关资讯、文章、浏览图片,尽量把精华部分融汇到脑中,一旦身临其境,再根据现场的所见所闻迅速分析判断,找出此景、此时的最佳表现方式后现场实施。所以,我认为,完美的拍摄构思往往是一厢情愿,最重要的是看你在现场的反应与应变能力。

苏学

出发前做好功课,拍摄构思也就成型了。每去一个国家,我都会给自己几个命题,去了以后可能只拍一两个。

陈峰

出发前我就研究大壶节的图片,觉得可以考虑拍摄组图来表现印度人的吃喝拉撒,大壶节的仪式等等,抵达之后才发现可以拍摄的题材非常宽泛。

黄凯

我一般在行前大量阅览拍摄地的作品,从中找出我需要的拍摄构思。

器材

翟东风

准备摄影器材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发烧友们往往会在摄影器材的选择上纠结,通常一个旅行周期是在十天左右,没必要把所有的家当全压在肩头,根据行程选择器材比较实际,以轻便、实用为宜。我的摄影包里通常是两台单反机身、3~5支镜头、闪光灯、卡片机、滤色镜、附件等等,重量绝对超过航空公司对手提物品7公斤的限定。这样其实很累,希望大家不要以我为标准,如果不是因为职业摄影师的缘故,谁愿意每次出行都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功能型的摄影背心似乎是摄影人的标准装束,众多的口袋可以承载各种配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它也过早地暴露了你的身份,对于那些对镜头相当敏感的人,早把你视为“洪水猛兽”,敬而远之。而我在数年前就已经彻底抛弃摄影背心,仅着户外服装,尽量把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而不是摄影师。

黄凯

器材真的不需要多带,合适的器材非常重要,我一般会选择24mm~70mm,这是一款成像品质出色,焦距段合适的镜头,每一次出行我都带着它;如果需要长焦,我一般会再带70mm~300mm镜头,虽然成像质量逊色于70mm~200mm镜头,但轻便很多。

无论是拍人文还是风光,三脚架都是必带的;如果是拍人文,闪光灯也是必带的。通常来说,人文摄影是不可预见的,但可以在行前设计拍摄构思。在埃塞俄比亚,为了我的拍摄构思,我甚至带了5个闪光灯。每天晚上我都会简单整理照片,这样可以及时总结得失,方便第二天补拍。也许在整理照片的时候,也会迸发出新的拍摄构思。

孙晓岭

Jasper的皮拖湖位于著名的冰原大道之上,在这里冰川四处分布,到处都是大山大水景色,蔚为壮观。但是高原气候特有的强紫外线和日光对拍摄的色彩影响很大,高质量的照片都是需要在一天中最好的时间拍摄,早晚和夜间都有不错的收获。拍摄皮拖湖的时候,长焦镜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00㎜~300㎜的望远镜头能拍摄到湖区的五角星和沿岸的森林细节,湖水的色彩美丽惊人,在早晨大批游客杀到以前就要完成拍摄。

陈峰

根据高效灵活并适应弱光拍摄的需要,从我的摄影器材库中选择携带尼康的D4和D3x两台机身;镜头以轻便、覆盖面广为准,只携带尼康的新“三剑客”和鱼眼镜头(14-24/2.8 24-70/2.8 70-200/2.816/2.8鱼眼镜头)。除此之外,三脚架和闪光灯也是此行中必备的。另外,出国时个人用品的携带中:必要的药品是首选物品,印度水质不好是世界公认的,带上水瓶式的净水器和烧开水的电热杯都很重要。最后应该考虑的是能量的补充,比如爽口的榨菜和巧克力等诸如此类的零食。

苏学

打开我的摄影包,里面装着这些东西,见下图。我对旅行摄影的器材观是“一切从简、够用即可”。多数情况下带两台机身,广角和长焦两支镜头,偷懒的时候就只带一台相机装个24㎜~70㎜的镜头。

后期秘方

技术是把双刃剑,要为我所用,却不可滥用。后期调整,既考验技术水平,也考验“舍与得”的大智慧。这些秘方适合我们的“胃口”吗?

翟东风

数码时代,几乎所有的图片都需要后期调整才会完美展现,每个人的趣味点不同,调整的方式也差异很大,像我这样的摄影师玩了一辈子胶片,特别是对反转片曝光的精准控制。

当年练就的基本功传承到数码时代依然适用。所以,我会花更多的心思用在前期拍摄上,后期仅使用LR或PS软件,对RAW文件做简单的修图调整。每张图片的调整所需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分钟,即使这样,仍有海量的图片沉睡在硬盘中等待破解。

苏学

先选片,选片是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我会把当天的照片选出来。我推荐用Bridge选片,通常半小时就能把当天的照片选完,把好片子用星级标注,保存到移动硬盘上,把不好的片子一键删除。

许多影友不舍得删掉废片,事实上,不理想的照片除了占空间之外别无用途。后期调整我用PS CS6,功能强大,几乎无所不能,但我不会对照片做大手术,我觉得照片一旦看出后期痕迹,就没看头了。后期目的除了弥补拍摄时的不足,将作品的风格趋于统一也很重要。

陈峰

近年来,国内善于使用后期制作软件的人逐渐增加,后期制作已经从给照片增加效果而发展到使照片改头换面的地步,对于大壶节这组图片来说,后期还是以还原真实并突出主体为首要目的,在这个目标下,以增加照片的信息量和清晰度为主。对于使用闪光灯拍摄的照片还要弱化闪光痕迹,其实这种弱化也是一种还原真实的手段。

首先调整画面的整体明暗度确定照片的影调,这里说到的影调适中是指适合当时环境气氛的影调,调整夜景照片就不能做成正午阳光普照时的效果。接下来,对照图片做局部的控制,局部影调的控制用图层曲线调整工具最为快捷,再选择画笔工具快捷地改变画面的大小和边缘的软硬。这个步骤需要调整出影调的四个要点:用影调来明确画面中心与局部的明暗关系;用影调来突出主体和强调主题;用影调来构图让画面更加均衡;用影调来修饰弱化闪光灯的效果。局部反差的控制,对于人像来说这个步骤是突出人物眼神表情的重要步骤。

接下来就是控制整体色调,拍摄的照片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色温,夜景灯光下又有自己的色彩,因此利用色调调整来控制照片整体色调,就是还原到一个人们所习惯的色彩中。

局部色彩的调整,该次调整以某种颜色和某块区域为调整对象,目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变不和谐的色彩,或者是弱化不和谐的因素。最后再次调整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锐化后出片。

孙晓岭

后期调整的过程中,使用色平衡偏移的方式来强化主观色彩。落日之后的粉红色只有在某些特定天气中才会出现,但是在一个太阳西沉后的拍摄时间,长曝光可以拍摄到宁静的水面,而偏移的色彩可以使景色更加神秘诱人。我一般使用Lightroom来进行图像的快速调整和管理,相对于比较激进的PS功能,LR具有传统摄影师所需要的全部功能。

上一篇:春夏之交的新品主旋律 小型化+女性化 下一篇:我想看到怎样的风景 何世红七大洲低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