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摘除术合肠炎清灌肠对肠粘膜修复的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08-04 05:35:25

结肠息肉摘除术合肠炎清灌肠对肠粘膜修复的观察和护理

【摘 要】目的:观察肠炎清灌肠对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创面及周围肠粘膜修复情况的疗效。方法:选结肠息肉病例140例,随机分成肠炎清灌肠组(观察组)71例,对照组69例。观察组行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予肠炎清保留灌肠。对照组为无进行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手术创面及周围粘膜下改变,关与对照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炎清灌肠对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创面的愈合及周围粘膜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创面的愈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结肠息肉;肠炎清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33-02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结肠癌密切相关,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措施[1]。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在内镜下借助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等配件切除处息肉,因其切割、止血同时进行,具有快速、安全、简便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2004~2010年对140例结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后,观察组71例患者,用本院纯中药制剂肠炎清保留灌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14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均经电子肠镜和病理确诊结肠息肉,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肠炎清灌肠组(观察组)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8岁,平均55.3岁;首次经内镜治疗48例,两次以上经内镜治疗23例。对照组6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7岁,平均53.9岁;首次经内镜治疗47例,两用人才次以上经内镜治疗 22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息肉大小及粘膜情况 见附表

息肉大小

(cm) 例数 周围粘膜 例数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1.0

>1.0 15 13

23 21

33 35 充血水肿

糜烂

正常 30 2

18 16

23 21

两组病例切除息肉直径为0。4~2。5cm,大多数为1。0cm左右。大部分病例伴有息肉周围粘膜改变,多伴有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2 方法

2.1药物制备方法

肠炎清水剂由黄连、黄芪、蒲黄、白及、元胡、赤石脂等按2:5:3:4:3:3比例制成,由本院制剂室提供。

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行高频电凝电切息肉,术后禁食(不禁水)一天,半流两天,常规予内科止血、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3天。术后第3天(息肉较大者5天后)开始观察组予肠炎清保留灌肠。每次100ml,嘱患者左侧屈膝卧位,用一次性小儿静脉输液滴瓶以60~80滴速度灌肠,灌肠后让患者垫高臀部,更换,卧位休息1小时以上。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

2.3观察方法

两组病例均于术后14 天复查肠镜,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及周围粘膜情况,创面妥愈合、末愈、炎症改变;周围粘膜分正常、充血水肿、摩烂等。记录结果进行X2检验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肠炎清灌肠组对结肠息肉肠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创面的愈合及周围粘膜的炎症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息肉大于1.0cm创面的愈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见表1,表2。

4 护理

4.1 术前护理

4.1.1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故嘱患者于术前3天半流质饮食,吃含渣少的食物,于检查前一天9pm口服麻油30ml,于术晨2am口服便塞停60mg,并嘱患者多渴水(饮水量在1000~1500ml),直至排出物为清水为止。禁用20%甘露醇作肠道准备,因其进入肠道后经细菌发酵产生氢和甲烷等易燃性气体,在电凝时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Bigradl报到中1例使用甘露醇做准备病人在电凝时发生爆炸而死亡[2]。对极少数服泻药后,仍解有渣大便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1000ml清洁灌肠,无效者,再隔半小时重复一次,直至解出水样无渣大便为止。术前12小时禁食。

4.1.2 病人准备有(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对手术紧张程度,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接受能力,解释息肉摘除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消除顾虑及紧张、恐惧心理。(2)了解病情:包括既往史及近期治疗情况,查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年长者查心电图,如息肉蒂或基底部直径大于2cm时,不易完全摘除,出血或穿孔的危险性增加,宜谨慎从事。如有凝血机制障碍和重度贫血者,应矫正后方可能进行治疗。(3)签署手术同意书:因此项治疗是属有创手术,对病人或其家属详细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穿孔或术有可能会出现出血、腹痛、腹胀等并发症。

4.2术后护理

4.2.1 休息:术后卧床休息3~5天,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4.2.2 饮食:术后当天禁食,适当静脉补液,第二天可进食半流质。如息肉较大的患者,应禁食3天,给予静脉补液。饮食以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多吃蔬菜,新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2.3严密观察患者神态、表情、血压、脉搏及腹胀、腹痛、便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急救处理。

4.2.4按医嘱按时做好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时注意以下几点:(1)灌肠时应注意药液的温度,一般患者灌肠液的温度为37-380C,但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及天气情况,可适当调节。如温度过低(低于340C)时,肠蠕动减弱,不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如温度高于直肠温度(直肠温度37-37.50C)达39-400C时,将会刺激已处于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的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影响药液的吸收。(2)使用一次性小儿输液器灌肠,既能减少并发感染的机会,又能一次性排尽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肠道,也能严格控制灌肠速度,使滴入药液在肠道内保留较长时间,一般可保留3~4小时,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3)由于肠息肉摘除术后,肠粘膜充血水肿而脆弱,故使用一次性导尿管(12-16号),因其管径细,刺激性小,插管无痛而且能深插,可减少对肠粘膜创面触压,避免大出血或肠穿孔等事故隐患的发生。(4)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肠息肉摘除术后进行灌肠会不会造成肠出血或肠穿孔等安全性问题表现质疑,使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首次灌肠时表现紧张、不安,帮要求我们除了具备熟练灌肠技能外,还要详细讲解灌肠的优点的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以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4.3出院指导

4.3.1出院后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4.3.2出现有血便、腹痛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服药。

4.3.3肠息肉,尤其是腺瘤肉,复发率均较高,因此一般主张术后一年内复查内镜。如2.0cm以上或有不典型增生息肉应半年内复查内镜一次。连续复查2-3年无复发者,可延长随访时间。

5 讨论

结肠息肉属中医“肠瘤”,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内虚,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烟酒、肥甘厚味。或七情不和,肝郁气滞等伤脾胃,肠腑升降失和,日久痰湿内生,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而成。本组用肠炎清保留灌肠,具有清热燥湿、健脾益气、活备用化瘀、理气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护膜的作用。中药灌肠治疗,从药理学来讲,药物可绕过肝脏由直肠进入大循环,避免首过效应,加快吸收速度;灌肠治疗可以避免药物内服后消经液酸碱度和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也能减轻药物内服引起胃肠道不适及中药苦涩难咽的缺点;灌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充分接触病灶,并在肠道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症的吸收和溃疡的修复,改善局部血运。

参考文献:

[1] 霍继荣,凌奇荷,吴小平等。内镜下结肠息肉的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一附 518例报道,中国内镜杂志。1996,2(3):68.

[2] 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87.

上一篇:血管3D可视化研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重症急性胰腺炎16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