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2005-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8-04 04:29:55

辽源市2005-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吉林省辽源市近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辽源市2005-2010年麻疹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辽源2005-2010年麻疹共发病431例,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2005年发病率最低。每年3-5月份发病高峰。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特征

[中图分类号] R272.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32-0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2005年以来辽源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发病率高达23.75/10万,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为了进一步研究辽源市麻疹流行特征,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抓住重点防控人群,为科学的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现将我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做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辽源市统计局。

1.2 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年-2010年全市共发生麻疹431例,发病率依次为 5.65/10万、23.75/10万、13.70/10万、2.51 /10万、5.25 /10万、1.24/10万。均无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431例麻疹中龙山区发病62例,占14.38%,西安区发病19例,占4.41%,东辽县发病93例,占21.58%,东丰县发病257例,占59.63%。

2.3 时间分布 所有麻疹病例均在2-6月份,发病高峰在3、4、5月份,发病384例,占总病例数的89.09%,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

2.4 年龄分布 报告麻疹病例年龄在0-40岁之间。<1岁组46例,占11.08%,1-14岁组131例,占30.39%,≥15岁以上254例,占58.93%。

2.5 职业分布 麻疹病例中,散居儿童120例,占总发病数的27.84%,学生141例,占总发病数的32.31%,农民74例,占总发病数的17.16%;其余依次为工人、其他等96例,占总发病数22.27%。

2.6 免疫状况 431例病例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105例,占病例总数的24.36%;未免疫者167例,占病例总数的38.75%;接种不详的159例,占病例总数的36.89%。在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病例中,0岁组41例(未到免疫年龄),1岁11例。

3 讨论

3.1 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 从调查中发现,发病年龄提前(未到免疫年龄41例),可能由于母亲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其抗体水平低,婴幼儿不能从母体获得抗体,或获得抗体水平较低有关。发病年龄的后移,可能与少数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或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较少有关。因此,大年龄人群的麻疹防控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3.2 对已免疫人群发病原因分析 在所有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有103人,可能由于在接种过程中未严格操作规程接种或疫苗在冷藏、冷运中造成疫苗效价降低而导致免疫失败,或由于免疫抗体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关,此原因还有待与进一步探讨。

4 建议 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要做好如下工作。

4.1 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及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4.2 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4.3 加强督导检查和培训工作,增强接种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接种,保证安全接种、有效接种。

4.4 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外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对策,采取多种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还要加强对新入学中专学生、集体生活和工作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麻疹发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工作,即使作好响应人群的接种工作。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及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定期开展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补种率≥90%。

4.5 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发现疑似病例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的诊断工作。

4.6 加强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减少与他人接触,对无麻疹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疫苗。

上一篇:中老年人口腔卫生与常发口腔病的分析 下一篇:学前班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分析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