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伶:“彩晶砂”创出新天地

时间:2022-08-04 01:27:06

1995年,当很多此前下海的知识分子纷纷上岸时,李天伶博士却主动辞职下海。他的创业生涯一波三折,经诸多挫折后,最终在“彩晶砂”新材料科技研发领域奠定了事业根基。

如今,身兼北京永定支乡联谊会执行会长、北京永定商会会长的李博士,正在以一个“知本创业家”特有的情怀和阅历,引领会员群体在商会平台上互通有无,为担当更大的事业养精蓄锐。

李天伶客厅书柜里,依然珍藏着《岩石学》、《矿物学》、《宝石学》等教课书,这些书伴随他度过10年读书生涯:从17岁进入武汉地质大学起,一直到199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

在他发奋求学期间,福建老乡纷纷走出乡村去远方打拼,这些人中出现了一个老板群体。李天伶起初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隐去多年心血凝结的博士身份,成为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者。

2014年底的一天,当李天伶回忆这一切时,不经意间,抬眼就望望这些静默的教课书,书里记载着一种地球上常见的天然岩矿石―石英,谁能想到它会跟李天伶后来的事业息息相关。

晶体石英,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水晶,是稳定而坚硬的矿石,她经破碎加工可以制成石英颗粒,俗名“石英砂”或“硅晶砂”,进一步加工处理后,又可以制成各种硅晶颗粒材料。这种非金属矿物颗粒通常为乳白色或者无色半透明状,经进一步着色等工艺处理后即化身为美艳的“彩晶砂”:海兰、紫罗兰,宝石绿、玫瑰红,桔红或更为亮丽的大红……

起初,这种彩晶砂颗粒材料被用作建造一种新型的地板材料---“彩晶砂环氧树脂地坪”,它既有美观时尚的装饰功能、又具有抗压耐磨的应用效能,陆续应用于家装新材料市场,李天伶正是国内最早进入此领域的研发者和推广者。

如今,“彩晶砂”已被他的团队进一步研发为各种跨界创意礼品:当它们被精心盛放于埃菲尔铁塔造型的水晶塔瓶内,顿时传递出虹彩萦绕般瑰丽梦想的气息;它们也可以是3D动景艺术画框的主角,转动画框时,绮丽彩砂画面就会随之流变成形;最触动人心者应属幻彩水晶砂漏,当您从伏案劳作中忽而抬起视线,缓缓逸散而下的彩砂,正如一个个美丽的念头,默契了创造者的梦想瞬间……

别人上岸时,他毅然下海

曾给李天伶会长和他的永定乡友们拍过一张照片,是一个从事建筑业的常务副会长承办的永定商会月度主题沙龙,与会的十多位商会领导成员,各自穿着浴衣聚集在一个雅间里,热议商会大事。

多年前洗脚上田的人们――李博士和曾经的农夫们在这里胜利会师了:作为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他们有了共同话题。

李天伶很少说话,而是乐于聆听乡友们的发言,这种沙龙活动也是他鼓励每个副会长以上商会领导成员历炼自己的机制――此前,很早就出来求生存谋发展的老总们认为:组织和演讲是读书人的事,赚钱才是自己的强项。

乡亲们擅长的商海博弈曾经是李天伶后来恶补的功课。拿到博士学位后,他被分配在中国建材研究院工作,作为部里直管的优秀人才,不到半年就升任玻璃研究所的装饰材料研究室主任。工作似乎顺风顺水,但给李天伶带来的成就感是短暂的。当时的研究所,还遗留有一些门派斗争,两派之间遇事讲究某种微妙平衡。年近三十、血气方刚的李天伶干劲冲天,不知就里,爱提一些超前建议,希望快速推动一些课题和项目,这种思维与所里“有点绕”的氛围难免时有冲突。同时,由于单位管理相对滞后,待遇也一般,分配来的大学生多有流失,所里以面临退休的老人居多,他两次请求配两个青年骨干作为助手,最后也只来了一个。

无法如愿干事的压抑感如影随形,李天伶于困惑中想有所突破而难以在短期内奏效。此时,与一位同学的偶遇也让他深受刺激:同时毕业的这位同学在一家珠宝进出口公司,他一个月拿3000元,还有额外收入,而李天伶只有300多元!

1995年,当很多此前下海的知识分子纷纷上岸时,李天伶却主动辞职下海了。他只想做点事,觉得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他的家境困难,自己读完博士已不易,而父亲没有能力再供弟弟和妹妹完成学业……

“智本创业者”

要交哪些学费?

博士创业,如今应算一种稀缺资质,但李天伶当初并没有把博士头衔印在名片上,他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创业障碍,要以彻底归零的心态趟出一条路来。但是,很多挑战出乎意科,有好几年,李天伶始终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摸索。

第一个项目,是他自己研制的便携式制冷冰袋。这种冰袋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有很好的降温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旅游、医院等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李天伶和一位同学组建了一家公司经营冰袋项目,辛苦奋斗了一年多时间,最后公司宣布解散。失败的原因,被一位在医院管物资的领导一语道破,有一次李天伶亲自去送货时,他建议说:我看你文质彬彬的,不像生意人,你们的定价太低,说明书写的功能也太多了……

李天伶此时才明白惨败的原因,自己应给中间商和渠道商足够的利润空间,因为这种产品没有独创性,市场上此前就存在同类产品,竞争者也比较多。

第一次创业遇挫,李天伶于赋闲期间还客串过一段时间《中外电器》的主编。这本杂志是本季刊,主要汇集来自中关村等市场的电器商情信息,向读者介绍VCD、录相机、电视机等电器的维修知识。一位同学承接了这家杂志的运营权,他不懂杂志业务,因而编辑上的事全靠李天伶一人打理。李天伶将刊物由原来的季刊改版为月刊,并由强专业性变为通俗性刊物,为了加快出版速度,提高出版效率,他从中关村电子市场低价购买了一套当时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无师自通地熟悉了这套软件。他记忆犹新的是,原来需要几个人三个月才能出一期杂志,就他一个人带一个打字员,从内容编辑、设计到排版,居然仅用半个月就把一期为电教设备展览会准备的精美特刊做完了。

激光照排替代铅字印刷创造的高效率曾让杂志社的社长等老同志倍感惊奇。李天伶却志不在此,他并不想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实力,心里想着的还是利用自己的专长去创业。出完第三期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培训杂志社的员工熟悉了激光照排操作系统之后,又回到了老本行。

第二个创业项目,李天伶选择了“微晶化玻璃微球”,行里人称之为“研磨球”。研磨球是研磨制造高级超细矿粉的“研磨介质”,其技术和成本的关键性突破,在于其“研磨介质”要达到足够的硬度,还要能研磨到超细微的状态。比如,出版印刷行业广泛应用的铜版纸,充填料采用的是超细高白的滑石粉和重钙粉,以提高纸张的白度和亮度,而且彩印时油墨不易透过纸张。这种高档铜版纸纸浆当时主要靠进口,价格昂贵,国内同类技术做出的则颗粒太粗,无法与进口铜版纸媲美。

此时,能胜任研磨高品质超细滑石粉的研磨介质主要是锆英石微球,而且也要从国外进口,一吨材料需要30多万,这影响了最终成品的性价比。李天伶经过深入研究,认为自己曾研究过的微晶化玻璃可以加工成超硬研磨微球,市售价只需要10万就可以搞定。

这个项目利润高,市场空间巨大,但历经波折后依然中途夭折,因为一项新研发成果最终实现量产通常需要小试、中试、投产等关键的验证阶段,而李天伶作为一个赤手空拳出来创业的知识分子,缺乏足够的资金挺过这漫长的转化期。

起初,他借了一笔钱,在河北廊坊租用了一个烧天然气的厂房,建了一座炉子试产他的“微晶化玻璃微球”,没多久资金已经告急。后来,一位同学给李天伶介绍了河北冀东油田机械厂,对方来人考察后觉得项目很有前景,原意出资共同开发。于是,李天伶将河北廊坊的生产设备拆迁到唐山,又增加了一些设备,想要大干一场。在河北唐山的两年中,李天伶带领项目团队克服了缺乏人才、资金以及生产管理滞后等种种困难,但最终生产出的产品合格率仍然偏低,产品质量及成品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李天伶认为再坚持半年就有望做出合格的产品来,但是双方已没有持续投入的资金,曾积极支持他的厂长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李天伶记得是在1998年前后的一天,唐山的“微晶球”项目再次搁浅,他一个人带着行李无奈地撤回京城。

“彩晶砂”带来转机

营造创意平台

两次创业,铩羽而归,欠下二十多万债务,李天伶只能靠全力支持自己的爱人逐月从工资里挤出一点钱慢慢归还欠款。

此时的李天伶,创业的雄心依然未有丝毫退失。就在他四处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时,一家在中国从事建筑行业的瑞典公司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这家公司常年从欧州采购大量彩晶砂用于高级地坪装修,但因路途遥远,供货期常常无法保证。该公司一直想在中国本土找到彩晶砂供应商但均未如愿,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厂家生产这种产品。在一位同学介绍下,李天伶与这家外资公司的高管进行了一次会谈。对方吃惊于李天伶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此时,李天伶才首次在合作伙伴面前透露了自己的工科博士身份。

瑞典公司高层也希望找到能开发该产品的研究机构或厂家,而研发这种矿物新材料(微球,颗粒)正是李天伶的专长。会谈因此进行得很顺利,瑞典的这家公司希望李天伶能尽快开发出这种产品,因为他们想在中国大陆实现本土生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次创业,于李天伶而言有点“杏帘在望”的味道,因为现成的大客户就在身边,成功几乎就在咫尺之间。李天伶激情满怀地再次投入研发中,经多次实验和改良,样品很快做好了,瑞典公司负责人经严格检验后很满意,要求尽快投入批量生产。

1999年,李天伶四处筹措资金,在通州建了一家工厂。起初他的客户只有瑞典这家公司,其在中国大陆70%以上的彩晶砂都是来自于李天伶的公司。几笔大单子,使李天伶还清了此前欠下的所有债务,还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剩下的钱,他用于扩充产能的投资。

彩晶砂环氧地坪具有防水、防尘、无尘,无菌、耐磨、抗压,而且构图美观等特性,随着其在国内市场知名度提升,李天伶的客户也日益增多,他的生意因此风生水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李天伶并未满足于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而是继续致力于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多元化应用产品开发,专注于营造一个彩晶砂新材料的科技创意平台。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创业者,李天伶的商海弄潮可谓一波三折,谈到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时,他说:无论一个创业者曾经是什么出身,只有将强烈的信念化为恒久的行动,才能成为行业秩序的引领者。

对话李天伶:

会长要引领一个群体的成长

中国商人:你是搞科技研发出身的创业家,永定商会的会员则多是经营实业,或者从事贸易起家的。当这样一个商会的会长,对你本人的挑战是什么?

李天伶:应该说没有太多挑战,因为办一家公司,发展好一个商会其实都是一种经营。人家可能尊重我靠研发起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大家都是做企业的,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要做的首先是跟商会的会员,跟兄弟商会会长们融合在一起。

就永定商会实际情况而言,会员群体企业规模比较小,多数是经销、贸易、工程施工等,而我自己是研发加生产。商会应该给会员提供那些服务一直是在探索中,我们也讨论过共同开发一些项目,比如大家融资建一个资金池为会员项目提供融资等等,目前来看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这需要相关的人腾出一些精力,需要资金上的联系,也需要大家在具体项目上达成共识。因为商会是一个大平台,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已的小圈子,在大家没有达成共识的事情上,商会平台上的事情毕竟不是公司行为,所以执行起来不像是一个很紧密的体系来做。我们龙岩商会会长是从事建筑设计和装修的,他领导龙岩商会一些会员企业参与并主导了家乡的长汀物流园开发项目,这是他的公司所擅长的,也是他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这样的项目就容易搞起来。我相信随着我们商会的发展,会有助于帮助会员企业共同开发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

建立乡友数据库

中国商人:跨行业的会员需要在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实体项目上找到感觉。

李天伶:这样的项目需要是会员共同感兴趣的,我们商会创立时间不长,当前首先要把大家凝聚起来。我有一个想法,计划春节后跟大家深入讨论。比如,我们客家餐饮是会员都可以参与的。首先是客源有保障,大家都希望经常吃到正宗的客家美食,其次“土楼客家美食店”采用连锁店模式,只需租用现场店面就可以,投资也不大,也可以跟厦门、福州等兄弟商会合作。此外,我们还可以跟地方政府对接,解决一些社会就业。

我们商会还有个特点,是龙岩地区率先与支乡会在具体运作中合并的商会。北京永定支乡联谊会已有三十年历史,现任会长是张胜友,我兼任执行会长。在这样的协同机制下,两个会各有侧重,又有密切合作,执行和运作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并开展主题和定位更精确的活动。比如我们已形成一个中老年活动联谊会,随后我们要开展中青年骨干联谊会,还要搞青年联谊会,并把大学生也凝聚起来。我们三个年龄层次的活动主题是不同的,比如中老年活动联谊会我们在重阳节搞了一个健康养生讲座,去年6月底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土楼客家文化研讨会”。

中国商人:你想把不同行业和圈层的乡友组建成一个智库?

李天伶:永定支乡联谊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首先把乡友的工作职业等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在京永定乡友信息数据库。然后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即按照永定籍在京乡友所在行业与界别建立医疗卫生、科研文教、公检司法、农林食品、工商贸易等相关的分类数据库,这样就可以为永定乡友提供更快捷、精准、贴心的服务。

转流承办主题沙龙

中国商人:这些主题活动是跟特定需求,以及家乡特色产业对接的。

李天伶:此前我们在京永定人是各个乡镇联系较多,我们希望这些主题活动成为不同年龄、不同圈层乡友的交流平台,更成为永定土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名产品对外推介窗口。

比如,中老年搞健康养生,青年人体力强,就一起组织打球。

然而,中青年骨干联谊会怎么搞?这个群体是有社会阅历和文化层次的,所以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让大家感兴趣,还要有一定主题内涵,我们想来想去,就以家乡的土楼客家文化为主题内容最合适。于是“土楼客家文化研讨会”就这样出台了。

“土楼客家文化研讨会”联谊活动,不仅在内容创意上跟家乡需求结合,还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所以,我们就考虑,会场里不设讲台,嘉宾们的席位呈V字型格局,分六个桌位组别,每组10-12人,桌位间留有较大空间,方便走动,方便彼此交流。第一个议程是几个企业家代表介绍自己的创业故事和经营心得,而后每一个人都要向大家介绍自己。有意思的是,我们将严肃的文化研讨内容,变为趣味性强的客家土楼文化知识的抢答赛,答对的人有奖品。这次活动很有趣,很成功。

中国商人:这样的分享很亲切,也能煅炼大家的演讲能力。

李天伶:不只是演讲能力,还有活动策划、组织和协调的能力,支乡会那边活动不太一样,我经常催着他们,有了构想一定要去尝试,我这边拨点经费给他们。

商会这边,我们是每个月搞一次主题沙龙活动,由副会长以上会员轮流承办。起初,有些副会长对于报活动主题内容,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我鼓励他们说,活动的主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用心程度,煅炼你自己的能力。就是没有主题,你也要想出一个东西。

截止目前,我们这个主题沙龙活动已经搞了四年多,有的组织去野外,有的搞茶会,有的搞商业交流会等等。最初确实有些副会长感到挺为难的,但慢慢坚持下来,逼着大家的组织能力都有所提升。也有一些县级商会想复制我们的模式,但没能做下去。

先有了解,后有理解

中国商人:这样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李天伶:我也讲过,任何一个商会搞一些项目,首先内部自己人要互相了解。经过一两年接触,每一个人的行为充分展示在大家面前,他的人品如何,擅长于哪个领域,慢慢就都熟悉了。其实会员在一起,不一定非要马上做生意,我们就在一起交流,快乐就可以了,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中国商人:由于商会规模比较小,你是想以这种沙龙活动带动大家慢慢进入一种紧密合作的状态。

李天伶:是的。其实搞好一个商会不容易,我以前也是龙岩商会最早的几个创始人之一,我当永定商会会长也是大家信任推举的结果。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地域商会在发展中陆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商会很重要的就是凝聚力,如果暂时没条件有一些大的动作,那就先发挥好商会平台的沟通功能。有时候我在会上传递一些理念,我说当一个副会长不是说要弄一个名头或者来捞点什么东西,当副会长意味着你要付出。一个人要先学会付出,才会有回报。慢慢时间长了,大家就接受了这个东西。我非常感谢我们这些副会长,他们不只是在平时沙龙活动中出钱出力,每次年会等大型活动还是要出钱出力。有了这种付出精神,我们的活动才能坚持这四年多时间。

中国商人:无形中,长期延续的沙龙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互相观摩和竞赛机制,毕竟都是老板嘛。

李天伶:我常给大家说,我们不把赚钱当作唯一目的。我说大家千万不要攀比,凑在一起就可以了,但是沙龙活动一定要有一个主题,同时锻炼一下你的召集能力和组织能力。你要想到将来肯定有更大事情等着你去做,所以我们要从小做起。

中国商人:让沙龙成为一个塑造组织者的平台。

李天伶:商会是一个集体,大家的认识要提高到某种高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作为会长就是一个引领者,慢慢地你一些理念肯定要影响到大家。有些商会目的比较明确就是去赚钱,我们商会比较弱化金钱的影响,但是在商言商,我们并不是不注重财富的作用,我们是要在会员们有可能承担更大事业时,帮助你积累运作更大事业平台的实力和人脉。我们中国人习惯吃饭,我不想把活动搞成饭局为主,即便是在饭桌前,我一定要让大家做成一个事情。

上一篇:人生如火车 总有人醒来也有人睡去 下一篇:格莱美&全英奖现场“追光”都打给了麦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