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时间:2022-08-04 12:41:07

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血脂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与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匹伐他汀治疗组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

[关键词] 匹伐他汀;辛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74-03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归属于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致残、致死率极高[1]。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而缓解UA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不可缺少的基础药物。匹伐他汀是第一个全合成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物,降脂作用较强[2]。但其能改善UA患者临床症状的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比匹伐他汀及辛伐他汀两种药物在UA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匹伐他汀治疗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诊断为UA的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40~77岁,平均(54.5±9.9)岁;病程2~6个月。合并高血压61例(38.1%),合并2型糖尿病47例(29.3%)。上述患者均无明确肝肾功能异常,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无恶性肿瘤,无服用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等,治疗前2周均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心绞痛发作频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应用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如无禁忌证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给予对症降压、降糖治疗。匹伐他汀治疗组患者于睡前加用匹伐他汀4 mg(日本兴和株式会社生产,H20080553),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于睡前加用辛伐他汀20 mg(默沙东公司生产,H20080360)。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1、2、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肝肾功能。统计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的比较

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匹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无明显差异[(11.2±6.15)次/周 vs (11.7±7.01)次/周](P=0.954),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5.74±3.72)次/周vs (4.02±3.14次/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辛伐他汀治疗组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6例(占20.0%),行PCI治疗19例(占23.8%)。匹伐他汀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例(占8.8%),行PCI治疗11例(占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辛伐他汀治疗组有3例出现口干、皮疹等轻微反应,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肌酸激酶MB(CK-MB)轻度升高,但不高于正常值2倍。上述患者均未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匹伐他汀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但未出现转氨酶及CK-MB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UA是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人群发病率较高[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造成反复胸痛发作的主因。如不进行积极的药物或介入治疗干预,不稳定斑块随时可发生破裂,进而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PROVE IT、A to Z、MIRACL等)证实,在UA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预后,减少终点事件[3-5]。我国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强烈建议早期测定血脂水平并给予较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干预。

匹伐他汀属于第3代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轻度亲脂性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发挥降脂作用[6]。匹伐他汀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6%,特异性地分布于肝脏,几乎不通过P450(CYP)代谢,故其很少与其他药物发生竞争作用,安全性较高[7]。其在代谢、排泄、体内活化形式等方面与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药物也有不同。较多实验证实,匹伐他汀有用量小、作用强以及副作用小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认可[8]。除降脂作用外,匹伐他汀还具有升高HDL-C、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可有效减少UA患者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9]。

Park等[10]进行的一项为期8周的试验发现,每日服用低剂量水平的匹伐他汀(2 mg)同辛伐他汀相比,两者降低LDL-C的作用无显著差别(匹伐他汀组为38.2%;辛伐他汀组为39.4%)。按照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 Ⅲ)标准,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研究显示治疗3个月后TC及LDL-C下降幅度更大,可见匹伐他汀降脂作用要优于辛伐他汀。考虑两项试验差异主要因为本研究应用正常剂量匹伐他汀(4 mg),并且试验时间较Park等研究长(本研究为期3个月,Park等研究为期8周)。进而可以推断长期服用正常剂量匹伐他汀(4 mg)较服用辛伐他汀(20 mg)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及更高的血脂达标率。另外本研究证实与辛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具有更强的稳定斑块、减少UA发作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决策是否处方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FDA已经修改阿托伐他汀等药物的说明书,指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不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肌酶。但国内临床应用中,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及肌溶解病例并不罕见。因为匹伐他汀独特的代谢及排泄特点,其具有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等特点,并被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11]。因此,在UA的治疗中,匹伐他汀较其他他汀药物更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1-369.

[3]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 CH,et al.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N Eng J Med,2004,350(15):1495-1504.

[4] de Lemos JA,Blazing MA,Wiviott SD,et al.Early intensive vs a delayed conservative simvastatin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phase Z of the A to Z trial[J]. JAMA,2004,292(11):1307-1316.

[5] Schwartz GG,Olsson AG,Ezekowitz Md.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early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MIRACL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1,285(13):1711-1718.

[6] Betteridge J. Pitavastatin-results from phase Ⅲ & Ⅳ[J].Atheroscler Suppl,2010,11(3):8-14.

[7] 陆人杰,唐风雷,王燕龙,等. 匹伐他汀多效性作用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6):487-490.

[8] 武云涛,杨立红,杜立,等. 匹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1,13(4):298-299.

[9] Iwata A,Shirai R,Ishii H,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statins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from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J].Clin Exp Immunol,2012,168(2):234-240.

[10] Park S,Kang HJ,Rim SJ,et al.A randomized,open-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tavastatin compared with simvastatin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Clin Ther,2005,27(7):1074-1082.

[11] 许筱,申屠建中,胡应红,等.匹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5):383-386.

(收稿日期:2013-11-28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教子切忌学缠足 下一篇:吐峪沟石窟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