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生活日报》的股份制经营思想

时间:2022-08-03 11:10:12

邹韬奋《生活日报》的股份制经营思想

邹韬奋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政论家,他一生创办或编辑过十余种报刊,在新闻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其中,《生活日报》是他所经营的唯一一份日报,也是他利用股份制经营的一份报纸。《生活日报》从开始发起筹备,到后来创刊发行,直至最终被查封,一直以股份制经营理念为指导策略。

多少年来,邹韬奋一直盼望能够“办一种适合于大众需要的日报”①。在《生活日报》之前,邹韬奋曾经主编过《生活》周刊和《大众生活》杂志。但是,杂志并不能够完全实现邹韬奋的办报理想。他多次说过:“我平生并无任何野心,我不想做资本家,不想做大官,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做喉舌的刊物。但是办好一种周刊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报纸。”②可见,《生活日报》寄托着邹韬奋全部的办报理想和希望。这份报纸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最重,付出的心血也最多。考察《生活日报》,我们不难发现邹韬奋独特的股份制经营理念。

一、股份制经营思想的基本内容

邹韬奋是《生活日报》的实际发起人。邹韬奋曾于1926年接手《生活》周刊,出任主编。经过他的惨淡经营,到1933年,该刊销数已经从原来的二三千份增加到十五万份。《生活》周刊的成功进一步激励了邹韬奋。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深重,邹韬奋深感创办一份日报以鼓动抗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背景下,邹韬奋和其他新闻界同仁共同发起筹办《生活日报》。

应该说,在创办之初,邹韬奋是有比较成熟的想法的。1932年,他起草的《创办〈生活日报〉之建议》在上海《生活》周刊第7卷第9期。在这篇《建议》中,邹韬奋详细论证了《生活日报》的经营策略,包括经营特色、广告刊登、费用筹备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个布告实际上是筹备《生活日报》的计划书。在筹备的过程中,邹韬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于原来的创办计划有许多修改。最终确立了股份两合公司的经营方式。这主要体现在1936年7月底修订的《生活日报社股份两合公司章程草案》中。

从《生活日报社股份两合公司章程草案》来看,《生活日报》已经具备了一个公司的基本形态,对于公司的性质、公司经营事业的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司组织结构与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也都有明确的分工,确定了公司的基本章程,尤其是对公司的帐务管理、公司盈利及股东分红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当时的报业市场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公报》也没有完整的股份制经营办报规定。当时《大公报》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大的民营资本家,几乎是独资经营,虽为公司,但是权责并不明确。③可见,当时《生活日报》的经营思想是比较先进的。具体来说,报社股份制经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股份两合公司

所谓股份两合公司是指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无限责任股东管理和控制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一般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公司债务仅以其出资额为限负有责任。有限责任股东必须达到法定最低人数,同时有限责任股东的资本部分均分为等额股份,且可以公开发行、买卖股票,但若要转让其拥有的股份,须征得无限责任股东同意。

《生活日报》由邹韬奋担任无限责任股东,经营管理权则由经理部主任杜重远、副主任李公仆、总稽核毕新生、编辑部主任戈公振等包括邹韬奋在内的8个人共同行使。他们之间又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其他的有限责任股东,则从社会上产生,以“中华民国人民及社团为限”。④因此《生活日报》的有限责任股东大部分是些平民百姓,是社会的劳苦大众。

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实际上使财政权和经营权分离,“有限责任股东虽有监督财政之权,并无操纵行政之权”⑤。这样使得两方面权利的分配很合理,又可以相互监督和制约,既能够有效地招募到资金,也能够避免有的股东趁机操纵《生活日报》。

2.实行监察人制度

办一份真正属于大众的报纸是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的最初理想。如何做到真正让报纸属于大众而不至于被少数人操纵,是邹韬奋日思夜想的问题。监察人制度就是在实行股份两合制度时为限制无限责任股东而设立的。按照有关规定,公司共设监察人五名,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核监督公司的帐务,要求无限股东报告公司的业务情况,核对呈送于股东会的各种营业会计表册。但是,监察人不能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这保证了《生活日报》在编辑权上的独立性。

关于监察人的产生,邹韬奋是这样规定的:股份两合公司的每股10元,根据公司章程,凡入一股者均有机会被选为监察人。监察人必须要从有限责任股东中推选出来,但是无限责任股东不能为监察人。这样的选举程序,不仅使得监察人有了广泛的代表性,而且也有利于发现素质较高的有限责任股东。

从《生活日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股份制经营制度显示了其高效率的一面。例如,从吸纳资金的过程看,1932年,邹韬奋首次在上海筹办《生活日报》时,不到半年就募得资金15万元。虽说当时读者的热心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到这种股份制做法确实有创新性。对于缺少办报资金的邹韬奋而言,无疑是一场春雨。另外,《生活日报》自始至终都是很少人在经营,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也和股份制经营有很大关系。

二、股份制经营思想对办报的意义

股份制经营,不仅是邹韬奋创办《生活日报》的基本经营思想,同时也是他办报思想的一个侧面反映。这种经营思想对于《生活日报》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众立场是邹韬奋股份制经营思想的根源。邹韬奋一生最伟大的精神在于他始终真诚地为大众服务。《生活日报》是他为大众创办的报纸,他说:“我们希望《生活日报》成为真正‘人民的报纸’。所谓‘人民的报纸’,当然不是依靠大老板出钱的报纸,也不是有党派背景的报纸。我们要做真正的民治民有民享。”⑥正是在这种理想下,他不想让所谓的大老板出钱控制自己的报纸,因此才将《生活日报》的资本总额分成若干10元一股的股金让大众购买。虽然当时创办日报时,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与其说邹韬奋股份制经营策略源于他经济上的考虑,不如说是源于办报理念上的考虑。

邹韬奋的大众立场使他赢得了民众的信任,这对《生活日报》创办初期的基金筹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日报》筹办的通告发表后,全国各地的《生活周刊》读者纷纷向指定的银行认股缴款。第一期的股款在一二个月内就完全认足,有的还把现款寄给银行。报纸还没出版,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群众的信任。胡愈之在《邹韬奋与〈生活日报〉》的回忆录中说“这简直是奇迹”。试想如果没有邹韬奋所树立的为大众服务的思想,《生活日报》的创办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在那个对报业管制非常严厉、报纸审批要经过重重关卡的年代,没有大众的支持,也就没有《生活日报》的创立。

其次,邹韬奋民主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股份制经营过程中。在当时办报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的情况下,邹韬奋仍然对《生活日报》充满了信心,他在《〈生活日报〉的创办和发展计划》中希望,“有钱的踊跃投资,没有钱的出一块钱,一角钱,一个铜子,或者不出钱都可以。”在邹韬奋的眼里,只要读者能够认同《生活日报》并支持它就行,不管股东投资多少,在报纸面前都一律平等,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监察人,都有权利要求无限责任股东为报纸负责。

出于这种民主思想,邹韬奋对股东利益非常照顾。股东有利益也就有了对报纸的积极性,这为《生活日报》的基金保证和经营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邹韬奋的说法,《生活日报》不仅要把经济来源公开,而且报纸每天的印数销数都要在报上公布,股东姓名及认股数目亦在报上公布(不愿公布者除外)。报纸通过股份制方式筹集资金,即使是只入一股的人也有权利监督报纸的经营和运作。这种民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对股东利益的照顾。在红利的分配中,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也是按照出资及股份平均分配,而不是无限责任股东享有优待。这种平等的分配制度比较透明,同时也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再次,邹韬奋全民办报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的股份制经营行为。邹韬奋非常重视读者对报纸的巨大作用,非常重视读者工作。在回答“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日报》”中,邹韬奋指出,“因为是反映了全国大众的实际生活的报纸,所以必须成为一切生产大众的集体作品,必须由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支援,学生直接供给言论和新闻资料,而不是有少数的职业投稿家。”⑦因此在《生活日报》中专门辟出第八版作为读者信箱,反映读者对于许多事情的意见。

全民办报的思想为《生活日报》争取到了最大多数的读者。邹韬奋认为报纸必须成为人民的报纸,大众的报纸,而不是某些阶级的传声筒。要让报纸真正成为人民大众“一天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真正的“人民的报纸”。至于什么是“人民的报纸”,邹韬奋认为,我们要使《生活日报》成为全国销行的报纸,是中国人所到的地方,不论穷乡僻壤,天边海角,都看得到《生活日报》。因此在报纸定价和形式上,不模仿大报,而主张用中型纸或小型纸,尽量减少报纸的售价,节省读者读报的时间。这种处处为读者着想的做法无疑是《生活日报》短期销数大增的一个原因。

最后,股份制经营思想也表明了邹韬奋独立自由的办报理想。“我们所惨淡经营的《生活日报》必须为独立自由的舆论机关;所谓独立自由,即拥有其为民族为民众的福利而奋斗的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意志。”⑧采用股份两合公司制,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担任无限责任股东的人是否值得信任。独立自由一直是邹韬奋办报所追求的理想,“本社承蒙读者诸君的信任,创办本报的宗旨又蒙读者诸君的同情,所以依然担任无限责任股东,采用两合公司的办法,正所以符合赞助的诸同志要本报能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的希望。”⑨所以他在担任无限责任股东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为《生活日报》保住了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活日报》能成为真正的“人民的报纸”,不是有党派有背景的报纸,原因之一是实行了股份两合制度,没有党派组织的财权控制。这在当时政治色彩浓厚的年代里并不多见。

除此之外,在股份制经营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广告的登载及选择,《生活日报》也表现了独立自由的思想。邹韬奋指出报纸上刊登的广告,不应该专为了报纸的营业收入,而应该同时顾到多数读者的利益。报纸既然代表民众利益,所以对于广告的刊登,要有严格的限制。可以看出,邹韬奋是将报纸的独立自由放在第一位的,这样的理念使《生活日报》在当时险恶的舆论环境下保持了独立的报格,成为报纸成功的基石。

三、邹韬奋经营思想带来的启示

邹韬奋所运用的股份制经营方法,虽然是为了从民间筹集资金来支持报纸的运转的一种方式,但是他的这种思想对今天报纸的经营发展仍然有借鉴之处。

首先,对报社的企业性质的再认识。从《生活日报社股份两合公司章程草案》来看,邹韬奋是将报社作为企业来经营的,盈利分红都有明确规定。虽然股份两合公司的模式在现代看来只是企业发展的低级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邹韬奋的股份制经营思想却说明了,报社是一个企业单位,而一个独立的寻求为人民说话、为大众利益服务的报纸是应当参与到市场中,真正吸收群众的参与,并受群众监督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社被认为只是一种事业单位,是靠政府的资助的。我们只把报纸看成具有事业性质的行业来管理,造成许多僵化和死板的经营模式,并没有真正参与过市场竞争。即使是在现在,报业集团已经组建的情况下,有些报纸还是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仍然带有浓厚的机关作风。尽管由于政策的原因,完全实行股份制还有很大难度,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在经营上要考虑报纸的企业性质,使其尽快融入市场,在市场中接受选择和监督。

其次,对报纸的监督权利的再认识。《生活日报》是一张无党派、无背景、没有大财团、大资本家控制的报纸,独立自由是《生活日报》的精髓。在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我们的报纸应该受到党和政府的管理,但是,作为报纸的灵魂,更应该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报业市场上,能够独立发出批评声音的报纸太少了,这不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所以,从邹韬奋的办报经验来看,实行合理的报纸经营策略对于保证报纸的独立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①②沈谦芳:《邹韬奋传》第23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

③王鹏:《〈大公报〉的资金与股份变动情况》,载2001年8月4日《百年潮》

④⑥⑦穆新编:《韬奋新闻工作文集》第125、102、130页,新华出版社1985年1月版

⑤⑧⑨《韬奋新闻出版文选》第91、90、91页,学林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上一篇:开放·联盟·评奖 下一篇:看看我们都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