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读写结合”

时间:2022-08-03 10:53:1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非常朴素地道出了“读”和“写”之间的直白联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语文随笔》第二页,中华书局出版)“百度”中所有关于“读写结合”的资料都秉承这样的认识,认为“读”指“阅读”;“写”指“写作”。“读写结合”就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它的基本结合形式有拓展、模仿、续写等。除此之外,“读”和“写”还有其他的内涵吗?“读写结合”还有其他的形式吗?

我们先看下面四篇“读写结合”的习作:

A. 超越想象力的太阳

亲爱的林亮,你会不会觉得天上的太阳看上去很小很小呀?会不会觉得天空中的太阳就像普通的盘子那样大?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不是一错再错了,而是99%错了。天上的太阳大得很呢!很大很大、非常大非常大,简直是无限大哟。嘿嘿,科学家研究推测,130万个地球才顶得上一个太阳呢!130万可是个天文数字哟,你能想象它有多大吗?打个比方,如果说我们的教室是太阳,那地球就只有普通的手机那么大。林亮,闭上眼睛想想地球有多大,太阳有多大。

也许你会说,可是看上去的确那么小呀!林亮呀,这不怪你,看上去小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地球真的很远很远,远得无法想象。刚才说太阳大还能打个比方,现在说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连打个比方都非常困难哪。科学家给我们的数字是1.5亿公里。可是1.5亿公里又是多少呢?只能困难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了,如果地球上有个人吃错了药想到太阳上去,那他得走3500年,而且要不吃饭不睡觉日夜不停地走。嘿嘿,你可能会说那就坐飞机去呗。想得可真天真呀,即使坐飞机去也要飞二十几年哪。假如你现在11岁,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等再回来,你已经50多岁了,这事很荒诞吧?我们常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那1.5亿公里也得翻一千个跟头呢,估计也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吧。那么大那么大的东西看上去却那么小那么小,只能说因为它太远太远了。林亮呀,你心里觉得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呀?说实话,我也只是觉得远,到底有多远真的说不清楚耶!

就算哪一天有了这样神奇、神速的交通工具,我们也根本无法靠近太阳。科学家预测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我们知道开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如果我们不小心被开水烫到了就会又跳又叫。如果不小心被6000摄氏度的高温烫到了,那我们就不会叫也不会跳了,因为我们瞬间就变成气了,消失了,没有了。更恐怖的是太阳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500倍,又是一个超越想象力的数据。林亮呀,这就是太阳的热。

以上就是有关太阳的三大特点:大、远、热。这三个特点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极限。我猜测你会觉得很刺激吧,你会不会想知道有关月亮的常识呢?请听下回分解。

B. 好玩的蜜蜂

――读《蜜蜂》有感

学习了《蜜蜂》后,才知道小小的普通的蜜蜂是多么神奇、多么伟大!

把它们装进袋子里带到2里外的地方,它们居然能逆飞回蜂窝,而且还要在路上采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代科学家竟然没办法知道,只是苍白地判断那是蜜蜂与生俱来的本能。老师说这跟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牛奶一样神奇,老师说这与猫天生是捕鼠能手一样神奇。有个同学却说老鼠更厉害,因为猫怎么吃也没办法把老鼠吃完。老师说思考这样的问题很有趣。的确有趣,很有趣,太有趣了。

蜜蜂又是多么的勤劳!酿500克的蜂蜜需要飞十几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哪。平时上体育课,跑上几圈,同学们就受不了了,而弱小的蜜蜂却能飞那么远,简直无法想象!

蜜蜂还特别无私,特别有智慧。它找到蜜源后不是独自享受,而是立即告诉同伴,并且用神秘的舞姿通知同伴蜜源的准确信息。我就是想不透――它怎么表达蜜源的多少、远近、好坏!这也许更是科学家无法读懂的本能吧。

蜜蜂身上究竟有多少无法破解的神秘?无从知晓。老师还说其他动物也一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具有无穷的奥妙,所以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

感谢《蜜蜂》的作者。我们一定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C.《100个数相加》节选

心想不就是从1一直加到100吗,有什么困难的,细心耐心地加呗,只是计算量可能大些吧。我最怕的是乘法和除法,加减法我才不放在眼里呢,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过这么多数字相加可能不会很简单吧,先做一做吧。

计算着计算着,有点累了。

计算着计算着,手有点酸了。

计算着计算着,头昏脑胀了。

才加到43呢!后面的数字越来越大,这样算下去肯定会出错的。即使不出错,也估计要算到猴年马月才能算完。我有些动摇了……

爸爸走过来微笑着说:“这样的题目老老实实地一个数一个数地加,就是长两个脑袋也会算得受不了。应该有简便算法的……”

是呀,应该有简便方法的。我观察着这些数字……突然我眼前一亮:1+99=100,2+98=100,3+97=100……我不由得兴奋地跳起来:“耶――”

D. 位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字“位”。这个生字很简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是“立”字。可以组词成位置、座位。“位”的同音字是“为”。

学生学习了《太阳》和《蜜蜂》两篇课文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兴奋、震撼,对课文内容感到新奇,觉得有意思,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新奇有趣”,学生自然渴望表达出这样的“童心童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A和B两篇习作就是迫不及待地娓娓道来。其实这两篇习作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但笔者认为这更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表达,这种理解、感悟、表达带有浓厚的学习性质。

再看看C篇习作,居然是叙述学生自己解答一道数学题目的真实经历,把解题过程真实地重现出来。如果不会解答的同学看了这篇习作肯定能解答了。在这里,“读写结合”的“读”不是指语文学习,不是指阅读,而是指“读书学习”,把“读书学习”和“写”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是独特的、全新的、有创意的。这种结合方式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表达范畴――语文学习之外的其他科目的学习都可以成为表达的内容。

D篇的几句话是一年级小朋友写的。针对这样内容(学习生字)的写话训练形式开创了另一个更加正确的写话空间。目前低年级写话训练几乎离不开图画(比如画几个小朋友在植树)。图画的确能吸引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易于诱启学生想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图画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比如画一个大朋友把一个摔倒在地的小朋友扶起来),但至少不是学生自己时间和空间里的真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真话、表真情,这要从一年级娃娃抓起。像这样让学生直面自己的生字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生字”表达出来,他们哪有机会说假话、写假话呀!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两个方面都要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习惯更重要。低年级学生几乎每节课都在学习生字,所以他们有的写,可以常态地写,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

综观这四篇读写结合的习作,其中“读”就是指“读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而“读书学习”就是学生最真实的“周围事物”,只不过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我们总认为“周围事物”应该是指“学雷锋做好事”,是指那些所谓的“难忘的有意义的事”。伟大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笔者认为“读书学习”就是“道”!是学生习作最应该关注的最应该表达的和学生零距离的最基本的范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认识了“太阳”和“蜜蜂”,把这样的“学习认识”和“学习认识的感想”表达出来;学生表达出从错误的“学习认识”(不会解答)到正确的“学习认识”(会解答)的探索过程;学生表达了学习生字的收获。总而言之,学生是“写”出了“读书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理解、学习探索、学习收获、学习疑问、学习反思、学结……这些都是最本源的习作训练内容。

这样的习作训练,非常符合“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更重要的是如果养成这样的“读写结合”的表达训练,几乎分不清是“读”还是“写”,“读”是“写”的开始,而“写”就是“读”的总结阶段。只要学生处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中,学生就有内容“写”、不怕“写”,就能常态地“写”。到最后“读书学习”就演变为“表达学习”!养成表达的习惯,实现习作教学的“共产主义”境界!

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读写结合”不只是“阅读”和“表达”的结合,更应该是“读书学习”和“表达”的结合。后者不但能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更能随时、及时、真实地表达,训练表达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养成表达的习惯。

课间操

顽 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起,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时的儿子成了爸爸,他的儿子又娶了媳妇。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原来大家都是被它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温馨提示: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上一篇:听,乡村的声音 下一篇:我看书协主席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