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

时间:2022-08-03 10:40:14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教材本质的需要,有方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差异性、多样性等要求。

一、关注小学生的思维特质,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段,对强制性作业容易厌烦,这也是导致传统语文教学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新课程的实施,摆脱了知识结构教学的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给教师的作业设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摆脱传统的作业本、练习册或者背诵作业的模式,设计出学生更喜欢的作业,比如说将作业改为引导学生排练课本剧等。小学生对事物有比较强烈的模仿需求和欲望,因此课本剧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本剧的排练中学会对人物的分析、描写的运用以及人物刻画和故事叙述的方法。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课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课本剧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作业。《晏子使楚》课本中的人物有晏子、楚王、城门卫兵、武士、礼仪大臣五个。教师在布置课本剧作业时,先和学生一起梳理内容,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再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按照角色配成“小剧组”,要求在课下自主进行排练。当第二天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时候,教师会惊奇地发现,即便是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务。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师生可以在表演完后对课本剧展开点评,设立“最佳剧组”“最佳演员”“最佳动作”“最佳语言”等一系列奖项并进行评选表彰。学生通过演课本剧,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分析能力,实现了对思维的拓展。

二、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应该充满新意,形式新颖独特,内容与学生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表演形式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再配上合理的想象,加入适当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最后让学生自己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演员奖、最佳合作奖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感受各种乐趣。通过这种表演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展现自己,发扬个性,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开拓,提升整体素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重作业的灵活性、趣味性,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关注层次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作业量的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进行作业量的分层,设计不同等级的作业形式。如A类作业是基础型练习,内容浅显易懂;B类作业比较难,侧重于综合运用。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A类作业,以便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A类基础上选做B类作业,以开阔视野,提高水平。

(2)作业难易程度的分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的不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基础、发展及创造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学生达到基础目标,尽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力完成创造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摒弃过去机械、单板、重复的作业形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无限乐趣。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再厌学,不再畏难,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的不断开拓、探究,教师适时点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上一篇: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