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3 07:45:19

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痤疮颗粒口服;对照组30例口服罗红霉素,两组均联合高能红光照射。疗程共8w。用痤疮皮损计数法观察治疗前后皮损改善状况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6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粉刺及深在性皮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后期的随访中,其复发率较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安全且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关键词:痤疮;中医;高能红光

痤疮,属中医学中的 "肺风粉刺"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严重者可形成瘢痕。痤疮颗粒由我院制剂室自制,其方药源于《医宗金鉴》收载的治疗肺风粉刺的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本研究拟对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均为来自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18岁~32岁,平均(25.12±3.05)岁,病程1月~10年,Ⅰ级13例,Ⅱ级25例,Ⅲ级4例;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8~35岁,平均(24.60±2.56)岁,病程1月~12年,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分级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1]:①多发于青春期男女;②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可呈对称分布;③皮损为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2.2中医诊断标准[2]: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热、疼痛,或有脓疱,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1.2.3痤疮分级标准 以Pillsbury四级改良分级法为依据。

1.3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寻常型痤疮患者,同时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肺经风热型诊断标准;②年龄18~35岁,男女不限;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光敏性皮肤病史。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③近1月内服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和/或7d内外用过与本病相关的药物;④职业性痤疮或药物性痤疮样皮疹患者。剔除标准:①不能积极配合于治疗后按时随访者;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被迫中断治疗者,不纳入疗效评定,但纳入安全性评价。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痤疮颗粒(主要由枇杷叶、桑白皮、栀子、生石膏、蒲公英、夏枯草、生地黄、丹参、生山楂、生甘草组成),1包/次,3次/d;对照组:罗红霉素胶囊(仁苏,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1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高能红光照射(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Carnation-33高能窄谱红光治疗仪),照射前戴好防护眼罩,LED光源距患者面部垂直距离15~20cm,20min/次,2次/w。疗程共8w。

2.2 疗效判定 以皮损计数法评估疗效[3]。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计算粉刺、浅在性炎性丘疹、脓疱,深在性炎性丘疹、脓疱的数目和皮损总数。总体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89%;好转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19%。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2.3 不良反应记录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处理经过及转归等。

2.4 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评估 观察全部有效病例在治疗结束后第2、4、8w内的皮损数目的消长情况,符合以下情况之一为症状反复。①粉刺或浅在性炎性丘疹、脓疱合计新发5个以上;②深在性炎性丘疹、脓疱新发合计3个以上;③或出现有结节、囊肿、脓肿等皮损。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用Excel输入,由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疗效评估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对不同皮损影响评估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对浅在性炎性丘疹、脓疱的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粉刺、深在性炎性丘疹脓疱的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3 治疗完成后随访病情反复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完成后第4、8w的皮损反复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在中医学中,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肺胃积热,气血郁滞,化热生火,火毒炽盛所致[4,5]。痤疮颗粒以 "枇杷清肺饮"为基础,结合现代临床经验,适当加味而成。方中枇杷叶苦寒,桑白皮甘寒,二药合用以清泻肺胃之热,共为君药。栀子泻三焦火邪;生石膏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三药共助清热泻火之功,为臣药。夏枯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生地清热养阴以固护肺胃之阴而扶正;丹参活血祛瘀;生山楂酸消食化积,甘草缓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肺胃热,泻火解毒之功。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痤疮颗粒对于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在后期的随访中,我们也发现其第4、8W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中药辨证用药、整体调节的优越性。

高能红光是一种新型的高光功率治疗仪,其治疗机理源于高效的光化学作用。治疗过程中,高光功率的光子会产生一系列的光压强效应、光电磁效应等,共同作用于细胞线粒体,使其产生高效的光化学-酶促反应,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此外,光子还能够解除损伤部位一氧化氮对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增强细胞呼吸,改善新陈代谢;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消炎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痤疮颗粒联合高能红光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总有效率为80.95%,优于罗红霉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

[2]魏跃钢.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978.

[3]Hongcharu W,Taylor CR,Chang Y,et al.Topical ALA-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aris[J].Invest Derrmatol,2000,115(2):183-192.

[4]蔡文淑.寻常型痤疮的治疗与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751-774.

[5]金哲.李小娟教授辨证论治痤疮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

上一篇: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一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