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巧躬行

时间:2022-08-03 06:45:32

摘 要: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传统的作业因其单一的形式、枯燥的内容、海量的练习,而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在深化课改和高校招生改革不断深入的条件下,如何在新课程中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体现作业的有效性?通过实践,谈谈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对作业有效性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有效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作业是“绝知此事”的“躬行”,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形式。但长期以来,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的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强调枯燥的死记硬背和大量的机械训练,使作业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认为:“通过练习,也许可以教给儿童某种知识,但这种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而他明确提出了“学习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建构主义的观点。

随着2014年9月浙江和上海推进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实施,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增强,对学科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也在增强。在此背景下,作业更应是能体现学科的特点,成为学生课堂、课外、校外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作业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现作业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量体裁衣――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立足“差异”,合理地设计多层次的作业。在学生未确定选考学考科目前实施分层教学,选取的作业力求科学、基础、精练,既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基础中等的学生吃得饱,又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可设置Ⅰ、Ⅱ、Ⅲ三级题目。教师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让学生分级训练。或营造尊重学生选择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完成训练,鼓励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究。

例如,在学习卤素时,学生可以选择的题目有:

Ⅰ.HClO的漂白原理是什么?

Ⅱ.HClO与SO2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Ⅲ.过氧乙酸杀菌消毒的原理是什么?Cl2与SO2能否混用以增强漂白效果?

在不同类型的晶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内容的作业有下列三个层次性的题目供选择:

Ⅰ.下列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的是( )

A.NH3、H2、C4H10 B.PCl3、CO2、H2SO4

C.SO2、SiO2、P2O5 D.CCl4、Na2S、H2O2

Ⅱ.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

A.原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Ⅲ.下列各组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O2、I2、Hg B.CO2、BaCl2、SiO2

C.H2O、W、S D.SiO2、NaCl、S

第Ⅰ类的题目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了解,第Ⅱ类的问题重视对不同知识点的区分和理解,第Ⅲ类的问题则是要求知识点综合性的应用。课堂训练中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选做好Ⅰ,基础中等的学生选做好Ⅰ、Ⅱ,基础好的学生需完成全部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课后的练习也通过多层次的设计,可分为:巩固性的作业、选择性的作业、拓展性的作业。巩固性的作业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的精选基础题,选择性的作业、拓展性的作业是学有余力,觉得“吃不饱”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的,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在基础保证、负担减轻的作业中,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丰富多彩――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较单一,大多为枯燥的练习和机械式的训练,缺失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兴趣,不能真正实现作业的价值。所以,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内容科学、形式多样的作业。

1.探究性的作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生活中体验化学的一种方法。在苏教版中有“做做想想”“课外小实验”等栏目,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动脑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厨房台面的成分(大理石)的检验;(2)设计实验检验正、负极标注不清晰的蓄电池的两极;(3)在面对社会恐慌,发生食盐的抢购风潮时,设置“食盐中的碘是碘单质吗?”的探究性作业,不至于学生“随波逐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2.互动型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缺少互动。而互动性作业则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或自由组队)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教师可设计一些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作业,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

苏教版的“思考与交流”“角色扮演”等,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假设并表达和交流自己见解的活动。如讨论“如何选用生活中的装潢材料”;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这些作业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超出个人思维所能得到的新知识。另外,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也可让家长参与,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设置了解工厂中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这种合作,使家长的人生经验、价值观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合作意识。

3.操作性的作业

传统的化学作业,以书面习题为主,实际操作性的作业很少。为此,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可设计一些操作性作业。如,学完必修1“气体摩尔体积”知识后,可设让学生回家用铁丝制作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模型(22.4L),切实体会1mol气体的体积。在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带几张pH试纸回家,测试家里常用的液态生活材料的酸碱性,如,食醋、洗涤剂、洁厕灵等,学生做这样的家庭操作性的作业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操作性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作业的高效性。

4.开放性的作业

传统的化学作业,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问题时,让人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例如,在寒假的时候布置学生观察记录所在地区的PM2.5情况,并书写观察报告。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PM2.5在过年前后的变化加以说明,有从传统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说的,有从地方习俗与PM2.5的关联度说的,有从人们的活动与环境影响方面说的,有从化学学科与PM2.5的治理说的……开放性的作业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调查家庭所使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的看法等。在学习晶体的知识中,可以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矿物样本,要求标注中英文矿物名、俗名、化学式、主要产地以及利用价值等。作业完成可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乡土之情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

皮埃尔的实践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生活环境中在知觉(认知)和动作(行动)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探究性、互动性、操作性和开放性作业的实践,使学生实现更加有效、高效的学习。

三、喜心悦目――作业评价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作业的兴趣,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在书面作业的批改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书面对话,语言激励,可以用笑脸、GOOD、星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做到师生间的心灵与心语的沟通,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老师在作业本上赏识性的评价都非常珍视,在高三时还完好地保留着这样评价的作业本。在开放性作业的评价上,通过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点评等方式加以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探究性的作业上,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实验过程的展示、实验结论的报告等方式加以肯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绝知此事”必经的“躬行”之路,而作业设计的多层次化、形式的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则是实现作业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堂.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06).

[2]翟新民.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03).

[3]张斌,马成宏.化学分层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宁夏教育,2010(03).

[4]智永义.浅谈化学作业的批改.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02).

[5]孙宏海.精心设计多元作业 践行思品有效教学.文理导航,2012(36).

作者简介:谢炳杰,1977年12月出生,男,浙江温州人,汉族,学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上一篇: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探析 下一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