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市民文化的代言者——新写实主义

时间:2022-08-03 02:48:03

试析市民文化的代言者——新写实主义

论文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市民文化

论文摘要: “新写实”小说消解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庄严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还原了普通市民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真相,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后市民所形成的感性化、欲望化、平面化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趋同性。表现在作品以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作品对浪漫爱情的消解。因此在这一层面将“新写实”小说视为市民文化的代言人。

8o、90年代交接,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商业时代的来临,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转变。传统的文化理念迅速蜕变,文化的世俗化特征愈加明显,我们从前所赋予文化的那种神圣的精神内涵正在被消除。作为文化组成之一的“文学”,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低,文学不再具有轰动效应。在这种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影视传媒的13益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社会的读者已越来越不耐烦于文学阅读,而情愿以影视画面来愉放松自己,文学的精神价值变得模糊。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也导致了市民文化的兴盛,在8o年代初期尚处于萌芽与边缘状态的市民文化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结构,更是一种价值体系。

作为价值体系,它与其他价值体系差别在于:市场经济拒绝形而上的理念形态,而是以日常生活的平凡性与世俗性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它的价值标准是以功利性来强调价值取舍的标准,等价交换原则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准则,特点就是感性化、欲望化和平面化,对形而上的价值体系不屑—顾。不论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倡导,抑或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大众启蒙和终极关的诱惑,市场经济都不会纳入自己的价值视野,它只以当下瞬间的感观愉悦为自身的价值原则和审美标准。于是,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下,那种追求形而上意义,以精神深度为目标的经典化写作被以追求实利为指归的市民文化挤出文化舞台的中心,只在边缘扮演着被调侃被嘲弄的角色。

就传统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对生活现象的表达显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要透过它认识被遮蔽的本质。因此,挖掘出隐蔽于生活现象后面的形而上意义,是传统现实主义作家的目标追求,鲁迅、巴金等人笔下的祥林嫂、觉新等故事,绝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要通过对这—个个^生悲剧的叙事来表现社会对人、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目的是对尊重人性的文明社会的呼唤,可以说形而上的追求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精神背景和主题指归。2o世纪末的现实把以往那种对意义的虚幻追求转向商品化大潮的利益追逐之中,精神家园的虚幻性暴露在^们面前,—个个都将之抛弃。意义从形而上回到形而下,从理想之国回到生存的现实中来。这种虚无的乌托邦的本质一旦被揭示,属于个人的价值追求也就凸现出来,填补了意义的空白。可以说这是20世纪末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义论和价值论。这不仅是—场深刻脚灵与思维革命,更是对长久主宰文坛的宏大叙事写作模式的反叛与超越。‘新写实’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新写实’强潮在小说领域中形成蔚为大观的文学创作思潮,并且在90年代的初期引起文坛的普遍关注。它指的是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人的创作以及其他具有共同审美特性的作品。这一思潮的发端上溯到1987年,以池莉《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为开山之作。这批作家开始并没有发表共同的文学纲领,新写实是理论批评家对这种创作现象的概括。文艺界讨论了什么是新写实,它与其它小说的区别以及作家与生活、写作状态、叙述技巧等问题。江苏《钟山》杂志从1989年第3期开始设立“新写实主义小说大联展”栏目,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并在“卷面语”中从理论上将其创作特点概括为‘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地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时的另一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它减退了过去伪现实主义那种直露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概而言之:关注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生存本相、生活的本真面貌,是他们写作的宗旨。

新写实思潮中的真现实,不同于我们以往的现实主义真实观,它不再努力去反映能展示生活意义的历史本质,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陛”、“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从而写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自上述可见,新写实小说无疑就是日益成长壮大起来的市民社会与市民文化的代言人。当主流话语的虚幻政治性许诺和精英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遭到人们冷落与谴责而无奈地退出文化中心之后,新写实主义小说找到了自己的舞台,适时填补了价值空白,成为市民文化的承载体。它所体现的市民文化消解了形而上走向形而下,肖解了理性走向官能,消解了深度走向平面。在新写实作家笔下,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在平凡平|庸的生活背后没有—个抽象的意义存在,现象即为本质,生活的意义在于每一个具体的可触摸到的瞬间。这样的话,一切以往叙事中的意义,如理想、崇高、奉献、阶级斗争等就被放逐了,作品的内容直指平庸琐碎的市民生活本相。

市民文化的典型表现在作品中人物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作家完全抛弃了以往作品中那种高大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新写实小说的开拓者之一:武汉作家池莉,在《烦恼人生》里,以“小市民作家”的身份,一改过去耶种矫情的抒隋表达方式,用平淡又不乏率真,直陈却又不乏真诚的笔触直接切入了凡俗的现实人生。小说以近乎自描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对普通市民的生存本相作出了“照相式”的呈现,作者以对“烦恼^生”的叙事,全面瓦解传统现实主义对理想与英雄的虚构。作品预示了一种市民文化倾向,人们被日常生活琐事所左右,被眼前利益所支配。在作品中,展示了—个韵沛人度过的平凡的一天,他被各种各样生活的鸡毛蒜皮烦,生活如同一张网,将他困于其中,他虽烦恼却不对之反抗,而是安然于其中。这种生活态度表现一种混沌的生存意识,作品不再追求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是关注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以及生理层次上的内容。在刘震云的‘位”系列小说中,用极其平庸琐碎的笔触,写出当代日常生活景况,每天生活的内容,便是豆腐馊了,与老婆吵架,孩子入托,抢购白菜,拉蜂窝煤,偷水以及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一地鸡毛”这个意象很能概括小市民的生活态度,“生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使人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中丧失精神上的自觉”。传统现实主义艾本中,有‘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神话,我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生活”的虚构被瓦解了。

市民文化的倾向性还表现在人物对知识分子精英身份的抵制和拒绝。池莉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有作家“囚”与城市青年“猫子”的对话场景,再现了精英知识分子的彼岸追求遭到市民文化拒绝后的窘迫与尴尬,也深刻揭示了昔日视“启蒙大众”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与市民之间的隔膜乃至某种程度的对立。囚对猫子提供的写作素材没有兴趣,同时猫子也同样视囚的构思分文不值。在池莉的另—部作品《你是一条河》中的主^公辣辣身上也表现了小市民对知识分子的拒绝,辣辣在3o岁那年突遭厄运,守寡后,一人拉扯十个孩子。这时小叔子:—个大学生,向她求爱,而且以浪漫忠诚的态度对待她,这是以往文学作品所赞赏的爱漠式。但辣辣却拒绝了,而是与别人通奸,以换取粮食等生活来源。这是市民文化对精英的知识分子的嘲讽。知识分子试图以拯救世人重建人文关怀的激隋,被只在乎世俗欲望的市民所否定,说明了国人的那种超越世俗的乌托邦梦幻已被衣食住行之沈、声色犬马之欲的凡人的日常生存所取代,进入了世俗化,消费化的市民化社会。

对浪漫爱情的消解也是新写实小说作为市民文化代言人的表现之一。“浪漫”一词在西方是与贵族的爱情、冒险故事联系在一起的。黑格尔把爱情视为精神性的,认为在其中“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它不仅停留在上,而是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也许因为爱情具有浪漫、崇高的特征与现实的生存困境形成落差,才使它成为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寄托了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人们无奈的希望与期待。在中国当代有些叙事中,爱情更是作为一种价值形态,始终受到政治信念与阶级意识的牵引,爱情被提升到无穷大的政治力量的高度,把爱情政治化和理想化了,政治倾向决定爱情与婚姻的最终归属。新写实作家却“不谈爱情”,摒弃爱情中的浪漫和理想成分,展现以往文学传统有意绕过或不屑一顾的物质因素对婚姻爱情的制约作用,引导读者重新认识传统爱情观所否定的世俗成分。

在看来,爱情只是人生的自我虚构和谎言,那种极具童话色彩的爱隋经受不住生活的磨损。因此新写实作家拒绝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梁祝般的痴情只属于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的浪漫遐想,很美好,但不属于严峻的现实。因此,在新写实作家笔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具体的俗务将浪漫爱情全淹没。如《一地鸡毛》中小林与其妻,原为大学同学恋人,婚前风花雪月,婚后则争吵不休,没完没了的口角怄气,生活归于凡俗人生。《粮食》中,瘿袋女人六次被卖,与爱情更是搭不上界,最后有了家,生活一切主题也都是为了吃,她因为粮食而妻,因粮食而变态恶狠,又因粮食而含恨弃世。再如典型的《不谈爱情》中庄建非与吉玲的婚姻开始看似含情脉脉,在经历一场几乎破裂的折腾后,生活对他的启迪是:“揭去层层轻纱,不就是性的饥渴加上人工创造,一个婚姻就这么诞生了”。在《小姐你早》中主人公说出这样的话“只有爱情在女人心中消失以后,女人才比较地聪明起来,可以用脑子思考问题了”。叶兆言的《艳歌》中迟钦亭与沐岚都为大学高才生,两人留校结婚生子,每人奔波于找保姆,带孩子等杂事中,经济的拮据使小夫妻冷战连连,相互赌气对峙,不死不活的局面将他们折磨得身疲惫。正如池莉所言:‘钺的基本态度同否定精神贵族一{羊否定古典爱情,因为在现代社会里,古典爱隋是不存在的,爱隋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与物质基础有很大关系,以前有些姑娘找工农兵,找党员,后来的结果是纷纷离婚,这说明靠精神是不行的,必须有物质基础”。这也正是许多新写实主义者所持的情爱观,把丙关系中各种形式同爱情剥离开,凸显物质对观念形态的决定作用。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产物,是2o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理想主义幻灭后社会普遍情绪在作家笔下的表现。它对政治话语和精神深度的拒绝,使它摆脱了百年来的贵族化传统而真正走向市民文化。新写实小说对中国作家价值观写作观的转型与超越,对多元文化语境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新写实作家‘写实”的过分依重,阻碍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能力。而且他们作品中存在令人担忧的危险,即成为世俗的工具和泻欲载体的危险。同时原汁原味再现芸芸众生的日常生存,既是新写实的长处也是短处,文学彻底离开价值体系,离开政治或文化活语,精神也就显得空疏,内容显得琐碎。事物如走到了极端,势必会走向自己反面,这也{堤新写实小说缺乏大力之作的原因所在吧!

上一篇:试析奥运会后我国政府体育职能的转变 下一篇:浅论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调查报告 以南京市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