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西湖赏景

时间:2022-08-03 12:36:35

杭州西湖赏景,四季皆宜,何时为最佳?不言而喻,大家公认的是春花秋月为最。

届时,湖上游客如潮。但是,明人汪珂玉在《西湖拾翠谈》中却有惊人之语:“西湖之胜,晴湖莫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略湖山之绝色者,尘世有几人哉?”不难看出,先贤认为,西湖之胜,最佳时辰莫过于“雪湖”,也就是湖上漫天大雪时赏景,那才够味。但是,此一绝色景观难得,就是连作者也叹息:古往今来“能真正领略湖山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古人认为:杭州风情,四时各异,晨钟暮鼓,阴晴雨雪,无时不宜,惟游者心会之,不限于一隅一角之状,此西湖景观之可贵也。

实话说了,一年四时。西湖游客如潮,想找几天清静的日子还真不容易。只有到了湖岸铺满银色雪絮的时候,才能享受到难得的宁静。雪天,湖光山色,轻描娥眉,淡装粉黛,银白的世界镶着墨绿的湖水,突显出超凡脱俗的风骨,那才有一种真正的非凡情韵。清《四时幽赏录》对于赏雪时辰有过这样的描写:“西湖赏雪,初霁最宜”。一个“霁”字,意为雨雪止、天空放晴之时。古人认为,那才是赏湖观景的最好时辰。

雨雪过后。晴空蔚蓝若洗,湖上景色又是怎样呢?

古人说道:“雪霁,湖山最为清秀动人,如绣如织。譬如美人,天生丽质,湖上飞雪之后,犹如美人出浴,骤然新装,盖见倾城倾国之丽也”。先贤对于西湖雪景的描述,可谓恰到好处。先贤们念念不忘的事,乃是雪天游湖的良辰美宵,漫天大雪时赏湖,才算是西湖旅游的最高境界,即所谓知景、知湖、知性之旅也。

想象一下,湖上漫天飞雪,湖水已经凝成深铅色的静波,水上雾气迷漫,一只孤雁掠过水面,远山在空的大雪中时隐时现,几叶扁舟飘泊湖上,湖岸玉树银装,沿湖翠花早已被白雪覆盖,仿佛置身于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泼墨山水画之中,何等赏心悦目!

我有一位上海朋友,某日从报上获知,杭州次日大雪,大喜过望。一大清早,兴冲冲赶早班车来杭州,嚷着到西湖观雪景。未料,老天不美,晚上只飘了几片雪。翌日,天空放晴,湖上不见丝毫雪踪,此公只好败兴而归。

近年以来,全球温室化效应,杭州地处江南,雪期就更短暂了,湖上漫天飘雪的时辰已不多见。每到雪后,湖周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便会营造出一种与常时迥然不同的湖上景色,显得极为珍稀。断桥是西湖赏雪的绝佳位置,瑞雪初霁,白堤上游人熙熙攘攘,赏雪者络绎不绝,仿佛生怕日高三丈之后,就赶不上观赏如此绝色美景了。

若是在附近宝石山上俯瞰湖山,桥踪塔影倒映水上,湖岸残雪覆盖,湖堤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更令西湖生姿添辉。桥侧,有清康熙帝御笔石刻“断桥残雪”四字。相传,旧时桥顶有木栅门,每逢大雪过后,门下一截桥面片雪不存。从对面宝石山眺望桥面,水面浓雾滚滚,中间木栅门一段仿佛断了一截,断桥残雪由此得名。其实,“断桥”在民间故事中,还有许多与爱情故事相关的内容。民俗中的“桥”,隐含牵线搭桥。“过桥”喻为男女私情“断桥”则有爱情遭遇挫折,传说中往往会引出一曲缠绵幽怨的情节,并以催人泪下的剧情告终。古往今来,许多痴男怨女断桥望雪,常常徘徊不去,也是这个道理。

上下千年,无论是唐代的“钱塘十景”,还是宋代的“临安二十四景”,或者前清的“西湖十八景”,或民国的西湖十景等,都少不了有与湖雪景观相关的地方,诸如:孤山霁雪、北关雪霁、九松雪霁、断桥雪等。

文人津津乐道的西湖赏雪景观还有:雪霁孤山寻梅、西溪道中玩雪、灵峰踏雪探梅、湖心亭望雪、六桥堤上观雪、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扫雪煮茶玩画,或雪后镇海楼观晚炊、雪夜煨芋谈禅、湖畔围炉听雪、山窗听雪敲竹等等。

历代以来,最著名的西湖颂雪诗词便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创了湖上冬季旅游的另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特意境。

读读历代文人描述西湖雪景的那些幽逸淡雅的文字,无不令人心迷神醉。除了上述赏雪、探雪、观雪、望雪、玩雪、踏雪之外,居然还会创造出一个“听雪”的寒冬赏雪意境。清《西湖游览志》对“云栖听雪”有过这样一段描写:“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淅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而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颤增冷”。

这样清丽幽婉的文笔实在难得,令人不由感到飞雪西湖的游赏,实在是非比寻常,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上一篇:石匠 第3期 下一篇:与水无缘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