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泽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拾萃

时间:2022-08-03 11:44:47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经验 张继泽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于胃脘,引起胃粘膜病变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胃脘痛、胀满、嘈杂、烧灼、暖气呕苦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呕苦、呕胆、胆瘅等范畴。张继泽系江苏省名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其父脾胃病名医、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从事中医工作近60年,对脾胃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笔者随张老学习、抄方,受益匪浅,今就张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呕恶、口苦,胃脘胀痛伴灼热感,一派胆胃不和、胆气上逆之象。究其原因,一是情志拂逆,木郁不达,横逆犯胃;二是脾胃不足,土虚木乘。总之,胆胃不和,肝胆疏泄失职,横逆犯胃及脾,脾胃升降失司,故可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之少阳证。若胆火炽盛,常可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呕吐苦水或黄涎等症。《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张氏医通》亦云:“邪在胆经,木善上乘于胃,吐则逆而胆汁上溢,所以呕苦也。”胆和胃均属六腑,胃的消化、吸收、排空有赖胆的疏泄;而胃属土,胆属木,木可克土,胃的发病多与胆木疏泄失调有关,故“邪在胆,逆在胃”。而胃失和降,又可致土壅木郁,肝郁不舒,气机失调,胆胃不和而致胆汁代谢失常,胆汁非但不能下入肠中,发挥其助脾运化之功,反而逆流入胃,损伤胃粘膜,从而引发胃脘部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呕吐苦水、嗳气、嘈杂等症。

2 治疗方法

张老认为枢机不利、升降失司、胆胃不和为本病主要病机,故以胆胃同治、理气降逆为其治疗大法,自拟柴胡利胆饮。药物组成:醋柴胡、炒白术、川楝子、黄芩、蒲公英、黑山栀、白芍、玄参。加减:胃痛者加白芷、象贝母、延胡索;胃胀者加枳壳、青皮、枸橘李、刀豆壳、佛手片、川朴;嗳气甚者加降香、沉香、代赭石;泛酸者加左金丸、煅瓦楞、煅乌贼骨;大便干结者加枳实、全瓜蒌、决明子、制军;大便稀者加煨木香、炒建曲、炮姜。

3 病案举例

例1费某,女,42岁。2004年5月19日初诊。胃镜检查为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诉胃脘及后背烧灼感、胀痛,嗳气频作,恶心,胃纳一般,大便目行1~2次,睡眠或好或差。舌苔偏腻,脉弦细。证属胆胃不和、湿阻气滞。治拟疏胆和胃、理气化湿降逆。处方:醋柴胡5g,炒苍术、炒白术、川楝子、黄芩、黑山栀、降香、川朴各10g,蒲公英、茯苓各15g,苏梗、苏叶、炒山楂各12g,代赭石30g,生薏苡仁20g。经治月余,烧灼感、胃胀痛、嗳气频作消失,嘱其遵守日常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未再发作。

例2李某,男,58岁。2006年9月21日初诊。胃镜检查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诉空腹及进食后胃脘胀痛、灼热感,暖气频作,伴有食物上泛,少腹亦胀,矢气多,大便或溏或于,日行1~3次,胃纳一般,睡眠易醒。舌苔薄白,脉弦细。治拟胆胃同治、理气降逆。处方:醋柴胡5g,炒白术、川楝子、黄芩、川朴、苏梗、苏叶、降香、陈皮、木香各10g,蒲公英、白芍各15g,玄参、炒枳壳各12g,代赭石30g。经3个月治疗后,胃脘胀痛、灼热感、食物上泛、少腹胀均已消退,嘱其遵守日常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未再发作,并于2007年2月复查胃镜,病理报告为轻度浅表性胃炎,原有反流性胃炎已消退。

4 调摄要点

张老认为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也需要跟病人强调一些日常生活所需注意的事项:一、戒烟酒、辛辣、油腻之品,多进食新鲜蔬菜,烹调时多用清蒸,少用油煎方法,减少对胆胃的刺激。二、注意情志调摄,戒怒、少生气,尤其女性病人更需注意。三、坚持向右侧睡,反流性胃炎多数由胆汁逆向反流引起,向左侧睡往往使胆汁易反流人胃,尤以幽门关闭不全者更须重视。

5 体会

胆汁反流性胃炎按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张老根据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胆胃不和证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肝胆湿热证患者较多。因此在处方用药上重点以疏泄肝胆、清利湿热为主,当然临床上有夹有寒湿证者,用方应有区别,可以从舌苔是黄腻或是白腻、有无烧灼感、喜暖恶寒等症状判断。张老使用的柴胡利胆饮中,柴胡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枢机,使用时一定要用醋制,因柴胡有轻清升散之功,而反流性胃炎用柴胡的目的在于疏解胆郁并使胆热下行,故不宜用生柴胡;川楝子归肝经,能清肝火、泄郁热,与柴胡合用以加强疏利肝胆之气机;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敛阴和阳,调达肝气,且使柴胡无耗阴伤血之弊;黄芩与柴胡相合清泄肝胆之火;蒲公英清热解毒又能泄降滞气;玄参清热养阴;黑山栀清热利湿。全方注重调畅气机,虚实兼顾,降逆而不伤正,清热不忘养阴,共奏利胆和胃、理气降逆之功。在临床上张老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理,日进三餐,食物都会进入胃腑,所以不管治疗何种胃炎,单靠药物,远远比不上病人注重饮食的调摄、情志的修养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配合。

上一篇:温中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举隅 下一篇:“治未病”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