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黄皮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03 11:37:30

浦北黄皮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黄皮是广西浦北县的特色水果之一,食用方便,可食率高,同时具有消暑、化痰、健胃等保健作用,因而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夏令保健果品。黄皮适应性强,易栽培,结果早,高产稳产,特别是嫁接苗,如管理得当,第二年可开花结果,第四至第五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株产30~40千克,亩产1500~2000千克,市场价每千克3~4元,亩产值4500~8000元。如经深加工,增值会更多。所以说,发展黄皮生产,对增加浦北农民收入而言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一、生产现状

1. 种植面积、产量及分布 黄皮作为浦北县的夏令水果,近几年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据统计:2010年全县黄皮种植面积2500亩,总产量75万千克;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2800亩,年产量84万千克。黄皮在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但以中南部乡镇居多。

2. 种植品种 主要栽植品种有无核黄皮、鸡心黄皮、本地甜黄皮和酸黄皮等。

3. 存在问题 目前,浦北黄皮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4个:一是品种结构混杂,优良品种少,劣质品种多。二是规模化程度低,多为山坡地边零星种植或以房前屋后种植为主。三是管理粗放,普遍缺乏科学管理技术,产量低,效益差。四是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将黄皮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加以指导,现有的都是群众自发粗放种植,黄皮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展思路

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现有黄皮果园的管理,调整品种结构,推广适合本地生产发展和具有市场优势的无核黄皮等鲜食、加工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引进采后商品化和加工处理技术,提高黄皮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发展对策

1.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淘汰劣质的有核黄皮、酸黄皮,大力推广果大肉多清甜的无核黄皮、鸡心黄皮,尤其是要发展无核黄皮。该品种果大,平均单果重达14克左右,果实,清甜芳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是发展黄皮生产较为理想的品种。

2. 进一步规范黄皮苗木市场 苗木质量好坏是黄皮早果丰产的关键,因此要严把苗木质量关,管好黄皮苗木的繁育,砧木和接穗来源要清楚,建立一批优质黄皮无病苗圃园。规范市场苗木管理,清理病苗、劣苗,确保种植品种优质。

3. 强化生产服务,加大开发扶持力度 黄皮生产是浦北的一大特色水果产业,发展黄皮生产是水果生产的另一经济增长点,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一个新亮点,所以必须强化生产服务,加大开发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推动黄皮产业发展。

4. 加强技术扶持和指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黄皮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除口感和营养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果品的卫生和安全,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将成为消费主导。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普及推广黄皮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生物、矿物等低毒高效农药,重点解决长期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问题,使浦北黄皮果品达到绿色果品标准和要求,提高其卫生安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广泛宣传,发动果农,以自愿和民办为原则,将果农组织起来,组建各种形式的黄皮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自我服务,通过合作组织、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将分散经营的小规模果农与社会化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黄皮生产的产业化程度。

6. 推行黄皮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黄皮采后商品化处理包括洗果、选果分级、保鲜处理、精包装等,通过商品化处理,可以提高黄皮果品的商品价值。创建标准示范园,宣传引导广大果农推行黄皮采后商品化处理,不仅避免了果品的采后机械损伤,而且解决了提高黄皮商品档次、延长货架期的问题,从而增强了黄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7. 大力发展黄皮加工业 发展黄皮加工业,可缓解鲜果销售的压力,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浦北县的黄皮加工还没有大型的企业,以后在发展黄皮加工方面应做到两点:一是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大加工量,提高加工制品的质量和档次,形成规模经营;二是多开发黄皮的加工产品,如黄皮酱、黄皮蜜饯、黄皮果汁、罐头等。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水果局 邮编:535300)

上一篇:黄鳝的饲养管理技术 下一篇:永丰土地流转规模效应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