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03 09:22:40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其中绩效管理处于核心地位。成功的绩效管理己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绩效管理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绩效水平,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和工具方法可作为绩效管理的补充,以弥补绩效管理的缺陷,控制绩效波动,提高相关利益者的满意度。

因此,本论文通过分析当前绩效管理体系,选定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评价体系和循环系统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绩效的最佳途径是将6σ的理念和方法有机的整合到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观点。

关键词: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应用研究

一、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与六西格玛(6σ)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往注重精英培养转变为大众知识技能的整体提升。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将高校发展战略、教育和管理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被予以高度的关注。它将总的学生培养战略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单位的指标,再将这些指标分解到每个人,通过持续沟通过程,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的绩效水平。通常所说的绩效管理,不论是企业的还是高校的都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应该在本轮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制订出下一轮的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如此循环,使得绩效管理能持续不断进行下去,达到学生管理工作水不断提高,成螺旋式的轨迹前进,如图1。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由摩托罗拉公司首创,是一种以经济性为原则的现代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它通过减小产品质量波动,以“零缺陷”的卓越追求为动力,达到控制产品质量,提升顾客的满意度的目的。[1]

事实上“6σ是什么”?狭义的说,6σ建立在统计学中最常见的正态分布基础上的,是对质量的一种具体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它考虑了1.5σ的漂移,这样落在6σ以外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即3.4PPM。如表1

表1西格玛数值及其对应的PPM值和合格率

从技术上讲,6σ即为百万机会中仅有3.4个缺陷,其实质就是实现零缺陷管理,[2]这是所有世界级企业和高效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用企业状况和质量成本水平。

目前六西格玛管理法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面向制造性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服务性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和战略。六西格玛已成为组织在战略改进、业务变革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最佳方式,而且具体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并逐步向医疗保健、政务与社区管理、教育等公共服务组织方向倾斜,体现了六西格玛管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六西格玛强调的流程管理,通过动态地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对提高高校组织绩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此,六西格玛所追求的高目标服务质量的管理精髓在现代学校管理方面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绩效管理与6σ管理的关系

学生工作绩效管理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成熟成体系,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常运作的一个基础性平台,它形成了对学生管理队伍绩效的闭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如同一个显示器,显示出学生管理工作在各个方面的运行绩效目标;学生工作绩效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测评体系,将所有信息根据不同的层次和权重汇总,呈现出学生管理信息的“全貌”;当出现学生工作业绩达不到期望值时,可以此项目组建6σ团队,同时运用6σ管理法,通过对比学生工作的实际运行绩效与6σ期望值,再次对流程进行分析、改善和重组来提升绩效水平和质量的稳定度,同时运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方案,实现学生管理绩效水平维持在较高值。

三、六西格玛(6σ)管理给学生工作绩效管理带来的启示与对策

(一)真正的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校的直接“顾客”,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六西格玛管理要求我们倾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因此,以人为本不仅是六西格玛管理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二)以数据和事实驱动管理[3]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一般倾向于认为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的真实需求,但是当深入调查后,发现事实与想象存在较大差距。六西格玛管理强调,学校应该采取切实的方法来了解学生、社会的真正需求,要向学生、向社会多做调查,用数据来证实事实的存在,而不是盲目的猜测。

(三)对过程的关注、管理、提高

六西格玛把过程视为成功的关键载体,六西格玛活动最显著的突破之一,是使服务行业中的管理者确信,掌握过程是构建向顾客传递价值的竞争优势的途径。学校通过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使每位员工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四)主动的预防性管理

预防思想,即意味着在事件发生之前采取行动,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才做出反应。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主动管理,即注重预防而非忙于救火,体现了预防管理的思想。

(五)无边界的合作[4]

“无边界”是GE公司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经营成功的经验之一。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合作,建立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六)对完美的渴望,对失败的容忍

鼓励学生管理工作为接近完美的有益尝试,但同时也应该能够坦然接受并且有效管理偶然的失败。

(七)“拿来主义”的态度

学生管理在方法上是没有局限性的。凡是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切理论和工具,一律可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八)以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家长满意度”为落脚点

学生管理工作的两个核心特征: 提高“社会满意度”和“家长满意度”。

(九)全员参与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就必须让全体员工理解和接受学校制定的方针、路线,并积极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可能消除阻力,使战略落实到具体细节之中。

虽然而6σ管理方法作为绩效管理方法的补充,提供了一整套持续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业绩的有效方法;但是6σ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它是从事先定义的影响企业组织经营绩效的关键流程入手,主动积极的提高单方面的企业业绩。单个6σ项目管理所衡量的只涉及到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绩效参数,它而不能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全盘分析。同时,激励因素是不包含在内的,故6σ管理中缺失了产生能动性的激励机制的环节。相同的,在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人员配置、组织架构等方面,6σ管理也是无能为力的 [3]。因此,基于上述两种管理循环系统的对比分析,可以做相融整合,将6σ管理方法无缝的融入高校学生工作绩效管理循环体系中。同时启动学生工作绩效管理系统绩效规划和6σ管理的定义和度量;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发现的和预测到的问题,运用各种6σ管理分析工具[5],分析和查找影响绩效的根本原因,得出绩效评估的结果;在结果的应用中,将原先低绩效工作进行改进,并进行控制和跟踪,以确保改进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美)乔恩・沃纳.双面神绩效管理系统(第一卷)[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武欣编著.绩效管理事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美)彼得.潘德、莱瑞.荷普著,王金德等译.六西格玛是什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张驰等编著.六西格玛实战仁[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5]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上海质准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安徽 蚌埠 233030)

上一篇:趣味性教学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热爱生活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