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8-03 07:38:15

浅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教学的人文性。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最为主要的就是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加强识字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识字教学作为首要任务,注重识字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观察画面,或者是通过播放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欲望。

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郊游”一类的歌曲,并且通过多媒体显示郊外的风景,如田野、树林、花丛等等,并且在画面上标出相关的文字,让学生小朋友们听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去识字去阅读,并且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这些丰富、可爱的形象充满学生的头脑,进而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课文。又比如在学习《大海睡了》这篇文章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去海边,让其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并且让学生试着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去描述一下大海,通过这样在情境中出示词语,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感性,从而更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因此,要加强识字教学,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用美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

二、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一些好书,对小学生培养情趣、陶冶情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很有意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爱好的培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

如《北风和小鱼》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富于想象力,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适时导入课堂阅读,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要设计“质疑”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消除学生的自尊心理和紧张心理,鼓励学生踊跃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北风和小鱼》中“为什么小鱼不怕冷?”“什么是冰花?”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还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将《北风和小鱼》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北风、青草、梧桐树、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想象走入故事的意境,领会语言的意境美,使学生达到触景生情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兴趣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话,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美,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而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提升。

三、重视阅读引导,渗透情感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重视阅读引导,渗透情感教育,为此,需要教师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表演,指导学生补充事情发生的原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当堂表演;开办诵读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当做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些见闻;等等。

如《怀素写字》讲述的是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非常适合于低年级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在这里教师可以采用小结过渡的形式,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如在读完第一二自然段时,提问:怀素从小喜爱写字,好学上进,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那怀素是怎样学写字的呢?怀素这样做,结果怎样?“看清形状”“记住笔顺”能颠倒吗?然后,根据以上方法,细读整篇课文,最后,在完成教学以后,让学生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这样的阅读引导,不仅可以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把握,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对课文的描绘有更深的理解。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必须要从儿童阅读心理特点出发,坚持以学生主体的原则,加强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国玉.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自由涂鸦:让学生的美术个性在“无为”中“有为... 下一篇:非语言艺术对英语课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