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如何让学生“言之有物”

时间:2022-08-03 05:07:00

习作教学如何让学生“言之有物”

写作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的指导必须向课前延伸。所谓向课前延伸,就是在每次习作之前,教师把本次习作的内容告知学生,提示学生从阅读、观察以及搜集资料等各方面做好习作准备,让学生在习作课上真正有内容可写。

一、指导文前观察

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有很多是写景状物的,如《家乡的变化》、《我喜爱的景物》、《一处风光》、《我爱大自然》、《我喜欢的地方》、《花草树木的变化》、《周围也有好景物》等。为了帮助学生写好这类文章,课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适当做好观察记录。低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时不会观察,教师有必要亲自带领学生去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观察的对象、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方法以及怎样做观察记录等给予具体指导。如写《家乡的变化》之前,可以带领学生看看家乡都有哪些变化,从道路交通、居住条件、周边环境、生活水平、人们的精神面貌、市场是否繁荣等多方面发现家乡的变化。写家乡的变化是要有比较的,学生年龄小,可能对家乡原来的面貌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予以适当介绍,或者提示学生去请教他人。这样,学生就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二、引导回忆事件

教材中也有很多写人记事的文章,如《___是我的好朋友》、《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最难忘的事》、《这件事感动了我》、《记一个有特长的人》、《值得赞颂的事》、《我真佩服他(她)》、《×××真聪明》等。在写这类文章之前,就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对相应的人或事进行回忆,想想自己想写哪个人物或哪几件事,整理出习作需要的素材,再从这些素材中确定重点材料,即要写的人物或能令人感动的事迹及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做简单的交流,以帮助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选择好材料,提高习作质量。如写《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之前,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平时长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并列举出具体事例。由于学生年龄小,可能想到的事例太细小,什么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啦,买新衣服啦,接送上学啦等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当遇到特殊情况只有少许食物时,长辈宁可自己饿着也要留给孩子吃;遇到危险情况时长辈总是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孩子有病时长辈不分昼夜地守在身边护理;家庭生活虽然贫困,长辈省吃简用也要供孩子上学等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表现出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感人。

三、提示查找资料

教材中有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和说明性的文章,如《写一写对大海的了解和向往》、《我喜欢的一部艺术作品》、《科技产品介绍》、《变废为宝》等。这类文章限定的内容,对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因为不曾经历而缺乏了解,因此课堂上写起来难度会很大。写作之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有目的地根据当次习作的主题去阅读有关文章,去搜集、查找相应的资料,增加对该事物的了解,为写好文章做充分的准备。如写《我对大海的了解和向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绝大部分地区是内陆,所以很多儿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可能在文章里读到过有关大海的介绍,但仅凭这些是无法写好此文的。因此,作文前教师就要提示学生多找一些介绍大海的文章来读。“纸上得来终觉浅”,单单靠从字面上了解还不行,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增加对大海的直观印象。这样才能对大海波涛汹涌、浩瀚无垠的景象,海里的物产,大海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贡献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有目的组织活动

教材的习作中还有一些写活动和小制作的记叙文,如《办手抄报》、《我们来合作》、《第一次_____》、《记一次体育比赛》等。这类文章尽管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但学生在原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兴奋点不同、关注点不同,对活动过程和制作过程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突然要写作文时就会感到无从下笔。因此,写这类文章之前,教师就应根据习作需要,有目的地重新组织一次活动或再做一次小制作,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活动场面或制作过程,并注意典型人物活动的细节。如写《记一次体育比赛》前,可在班级分组进行一次拔河比赛,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赛的全过程,并要特别注意观察重点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比赛之后,再趁热打铁进行习作指导。

教材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别的习作,但无论是哪类习作,教师的指导都要向课前延伸,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提前占有写作材料,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如此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学生的习作质量会有显著提高,而且学生还能学会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渐养成习惯,终生受用无穷。

上一篇:随笔化作文的教学体会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