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公体课游泳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8-03 03:50:06

对普通高校公体课游泳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公体课游泳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教学中场地、师资、学生、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教法,高效利用场地,改革考核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改革;思考

游泳是我国全民健身倡导推广的主要健身项目。如何利用高校各方面良好的条件,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游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是高校游泳教学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四川省开展公体游泳课的1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师或上课学生进行了走访,并对各校游泳课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了解。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学场地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所调查高校中,各校都有标准泳池1~2个,但是也存在一个高校有几个校区,泳池只有1个的情况,游泳池数量远远少于其他体育场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泳池中拥挤不堪,环境嘈杂,教师无法控制教学而极易沦为“放羊式”。由于没有配备救生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兼职救生员,既影响教学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教学时间短,专业教师少

高校游泳课时一般安排8~12学时,仅占学年总体育课时的11%~17%,通常安排每周1次,受天气和假期影响加上换衣服和准备活动需要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更少,水中练习时间不足1小时;由于无法连贯学习,学习效果事倍功半。被调查高校中只有3所高校公体游泳课是由专业游泳教师任课,多数学校是由其他体育专业教师教学。部分教师业务水平差,怕吃苦,讲解示范及教学方法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 水平不齐,教学内容难统一

学生游泳水平参差不齐,南方学生比北方学生基础好。究其原因,受气候、季节等因素所制。为了顾全大局,教师一般都从熟悉水性开始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易出现“吃不饱”或“吃不消”现象。

4. 考试“一刀切”,女生学习游泳难

游泳课的考试大多都以游距来评定成绩,考核的标准都是统一的。“一刀切”的考试方式无法衡量学生真正的游泳水平和反映学习的过程。女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相对薄弱,心理以及生理等原因造成其学习游泳更加困难,大多数高校对女生的游泳考试都是流于形式。

三、建议与对策

1. 改进教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

改变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按游泳水平的高低分班组合,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基础、泳姿分别指导,水平高者还安排游戏和比赛。受季节、教学时数的限制,游泳课教学无法连贯开展,可把整体进度安排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学习漂浮、呼吸和腿上动作;第二阶段(9月)学习手上动作和完整配合。

2. 高效利用场地,创造课余教学环境

在游泳教学前3~4周的体育课及课外辅导中进行陆上模仿练习,开课后则可全部用于水中练习,学生练习时间增加,教师也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通过办理低廉的游泳卡,使学生在夏季把课外活动转移到游泳池进行,既能增加练习机会,又能弥补课时少的不足。另外,组织比赛也能有效推动游泳运动在高校中的推广与发展。

3. 实行学分制管理,改革考核模式

把游泳课设置为选修得学分,减少人数多、差异大、师资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提高了场地的有效利用率。采用“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整体考试法”,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参与锻炼情况,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培养与进步程度以及最终的运动效果都成为评价内容。

4. 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游泳、救生培训和考核,可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应当加强游泳专项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游泳技术、教学方法和救生技术,提高他们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从全民健身和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游泳运动无疑是高校体育的重点课程之一。要切实有效地解决高校普遍存在的游泳教学难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游泳、学好游泳。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园林测量教学中的实践应... 下一篇:关于中职物流课程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