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戏曲乐队的伴奏指挥

时间:2022-08-03 03:19:44

浅说戏曲乐队的伴奏指挥

每当我步入剧场或坐在电视机旁欣赏戏剧艺术表演、聆听戏剧伴奏及指挥用手势鼓点指挥着生末净旦丑的一举一动时,我就有一种冲动、兴奋。

戏曲音乐离不开乐队演奏,伴奏是戏剧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戏剧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器乐伴奏。戏曲伴奏是一出戏的组成部分,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唱服务的,必须统筹考虑全剧接口,以及具体演员的声腔特色,演奏演员要充分体验角色的心态、情绪的微妙变化,不仅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诠释,而且需要对剧情、演唱演员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目前戏曲乐队的编配为适应现代的需求,除传统的民族吹奏、弦乐、弹拨、打击以外,又适当配备了西洋乐器。根据乐器种类,将吹、拉、弹拨乐器,包括必配的西洋木管、铜管、弦乐并为一类,称之为混合管弦乐;把打击乐包括西洋乐打击乐划为一类,称打击乐。一般戏曲乐队就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两大部分组合而成。

管弦乐与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表现能力也各有所长。起源于我国吴语地区的戏曲,一般主唱工、重表演,善于抒发人物感情,称之为文戏,虽然少不了打击乐的有机配合,但是传统习惯称其为文场。“文场”是为人物的声腔音乐服务。常见的京剧等北方戏曲,打击音乐感强,节奏明显,而一般以武打戏为主的则是以打击乐伴奏为主,因此,传统上称为武场。“武场”则是服务于人物的身段表演,因为两者均为“服务性质”,所以它们就必须以“伴”为主,切勿喧宾夺主。

戏剧乐队的司鼓(或称打鼓佬)非同寻常,在戏剧表演中担当着指挥功能,他必须总揽着戏剧的文场(指的是民族管弦乐)和武场(指的是民族打击乐),总揽着乐队伴奏、演员表演之全局,他是戏剧乐队伴奏的灵魂,有着“二导演”的说法。他不但要有熟练的演奏技巧,而且对各种锣鼓都要心中有谱,熟悉整个戏剧的剧情,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与舞台上的演员、乐队伴奏员默契配合,更要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能使整台演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戏曲伴奏过程中,一般可分为:(1)身段锣鼓: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根据角色的要求上场下场、动作、性格、情绪、身段各有不同。打击乐就是专为配合上述要求可以充分将它们的细腻之外表现出来。(2)开唱锣鼓:根据剧情需要,以锣鼓作为前导,然后起管弦乐过门。(3)念白锣鼓:是为了突出剧中人念白的节奏感加强念白语气,充分体现人物你内心世界或所表达的各种情绪,并以此表达人物性格等方式来渲染剧情。(4)开大锣鼓:常用的传统武戏和现代戏曲中,双方交战刀光剑影,刀枪飞舞,此时锣鼓就作为主要演奏乐器,充分利用传统锣鼓谱,根据需要在司鼓的引导下,鼓乐齐鸣,配合演员完成整个演出过程。戏曲乐队中的打击乐作为乐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要求演奏者熟练掌握,合理运用。

我自幼受戏剧艺术熏陶,深爱戏剧,对戏剧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特别是对戏剧指挥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二十余年的刻苦探讨,使我深深体味到戏剧乐队指挥的独特魅力。

一台好的剧目,除了要有好的演员、好灯光、好舞美以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有旋律优美的好唱腔及音乐。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个声部较齐、演奏水平较专业的乐队,要达到整齐划一、有条不紊地密切配合,尤其是在戏剧乐队里,仅仅靠传统的听司鼓板路指挥是远远不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最初戏剧乐队不需要,更加没有指挥,后来为什么要,一来文武场就那么几个人,二来之前的戏曲还真没有专门的作曲,顶多是有个唱腔设计,在戏曲音乐上都遵守严格的程式,这个程式单从乐队配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就是都不能超过司鼓的掌控范围,所以那时的指挥其实就是司鼓。司鼓的座位高一点,因为只要一开场,胡琴都可以歇,唯独他不能歇,除了用鼓和板,有时还要用眼神协调锣、钹、钗。后来,由于戏曲音乐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在一般的戏曲乐队都会超过十个人以上,司鼓的照顾面受到了挑战。其二,新的戏曲音乐的创作自由得多,尤其是大段的背景音乐、过场音乐、伴奏音乐的出现,是不受板和鼓的控制的,要想使演员的唱腔和乐队的伴奏配合默契、节奏准确、感情充沛,并能使演员的唱腔充分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与乐队的指挥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说,一台优秀的好剧目演出,就必须有一个好的指挥。

戏剧乐队指挥不同于交响乐团或合唱团等的音乐指挥,它的特殊地位取决于戏剧艺术的与众不同的形式。音乐指挥用的是指挥棒,他指导着整个乐团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可谓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对乐队的指挥同时也是对音乐的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而戏剧说穿了是集表演、导演、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他们间需彼此配合、交相辉映。戏剧指挥(打鼓佬)用的是鼓条指挥,不仅要掌握着整个舞台演员的表演画面,以及乐队中管弦乐、打击乐的演奏、伴奏,而且要指挥演奏、演唱节奏,通过快慢、起伏、接收等最后向观众展现出一个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戏剧乐队指挥既是演员,又是文武场指挥,还要帮助作曲者设计好整场戏的打击乐伴奏等。

戏剧中的武打戏经常是一出文武开打戏的高潮,舞台演员的表演和乐队的紧锣密鼓往往使得古代战场上刀枪剑戟、人喊马嘶的战斗场景活灵活现地再现在人们眼前,它既能给人以心灵震撼,又能充分展现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身段美、造型美,给观众以完整的艺术享受。这时,司鼓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腕子功),并丝毫无差地指挥打击乐严密地配合好舞台上演员的武功表现和武打动作,有时因舞台上武打设计画面复杂,甚至要求司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挥动作敏捷、准确,手中的鼓条权威地指挥着下手们(大锣、小锣、拔钗等)努力完成曲牌,以及各种配合演员动作的复杂而有章序的锣鼓点,保证武打戏的演出成功无误。

戏剧乐队伴奏在新的时期里应赋予新的活力,加进新的乐种(指乐器),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文化艺术事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东西方文化的加速交流,使我国电声音乐也步入了国际的行列,新的电声音乐的闯入,使人们一度极端地狂想,大有白居易那番“古乐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之感慨,戏曲音乐也不甘落伍,各剧种纷纷在乐队中使用起电声来,电声乐器的加入,使得戏曲音乐的节奏感和立体感加强,方能更加表达广大观众所渴求的崭新的艺术形象,而戏剧乐队之首――指挥,在目前已不鲜见,随着戏曲音乐的发展会越来越少不了,这不是观众能不能接受指挥本人的问题,而是只要音乐不再传统,就必须有指挥的位置。像音乐创新比较大的庐剧,基本上都有指挥;像由我区编创人员根据我区前任绿化办主任周世友同志下派椿树镇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修塘打井、赡养孤寡老人等先进事迹改编的大型现代黄梅戏《香椿树》里的开场音乐、过场音乐、背景音乐、伴舞音乐及欢送场景音乐,都是在乐队指挥的指挥下协调完成的。由此则更加证实戏剧指挥在戏剧演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戏剧伴奏的困惑与思考:一是目前剧团音乐创作人员与研究人员紧缺,几乎都是老龄化的专业曲作者,经常是不得不邀请退休作曲家或其他剧作家共同参与,这样长期下去对剧种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二是很多剧团的乐队编制严重短缺,碰到大型剧目演出,不得不大量外借乐队。三是很多剧团,尤其是基层剧团,由于节约成本,减少大量的乐队人员排练、演出补助费等种种原因的制约,正常是通过做MIDI或乐队先前录制,在演出时播放伴奏带,而演出会遇到种种不同情况,比如舞台大小、声响布局、感观反应等,都束缚了演员的激情表演,伴奏也缺乏亮点。四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省的原文化事业剧团都已转轨,戏剧无演出市场,很多基层戏曲团体不得不走上市场而转向曲艺、歌舞等以赢得认可,维系戏曲团体的日常开支,这对于剧种剧作的传承、发展并非益事。

上一篇:浅议毕泰戈拉的政治哲学思想 下一篇:中国动画发展的误区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