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赛视域下医学生创业现状剖析

时间:2022-08-03 02:43:47

创业大赛视域下医学生创业现状剖析

摘 要:本文从某医学高等院校医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的视角出发,系统剖析了医学生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出了医学生创业具有六大特点和不足,原因在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开展不足,硬件设施、资金和师资缺乏,医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对于如何解决医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多条方法,概况起来有四点:医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家人要支持医学生创业,学校要重视医学生创业,学校要为医学生创业塑造良好氛围。文章对于医学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医学生创业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业大赛;医学生;创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党的十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剖析大学生的创业现状,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视角为大学生创业做好环境配套,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激发创业潜力,获得创业成功。我国共有100多所医学高等院校(含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在校医学生(医学专业学生)达200多万人。该群体具有如下特点: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实践性强,实习时间长;行业准入严,就业压力大;职业道德教育尤其重要;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薄弱。医学高等院校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反映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医学生创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也有着不同特点。本文试从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视角分析医学生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途径。

一、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总体情况

广东某医学高等院校具有典型特征,在东莞和湛江分设两个校区,共有学生20307人,所设专业涵盖医、理、管、工、文、法等学科门类。其中医学专业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等25个一级和二级医学专业。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校医学生为17223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4.81%;非医学专业学生3084名,占15.19%。2014年上半年,该校首次举办了全校性的“创青春”创业大赛。创业大赛分为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大赛、公益创业大赛三大板块。经主办方广泛发动,深入宣传,东莞和湛江两校区共有32支队伍的145名学生参赛。参赛总体情况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医学生的参赛项目、内容、项目指导老师、项目是否与医学相关及参赛人数统计表.

表二:该校各年级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统计表

二、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特点分析

(一)医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不高。从表一可知,医学生参赛人数为86人,为全校医学生的0.50%;该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赛人数为59人,为全校非医学生的1.91%。可见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赛率是医学生的将近4倍,医学生的创业率比非医学专业学生创业率低。之前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学生,创业意向水平不同。其中,文史哲、教育、理学、农学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医学、军事专业的学生最弱。该校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此外,还可以得出结论: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创业率比非医学高等院校低。该校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总数为145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0.71%。据有关学者对全国 21 所高校 60 多个本科专业的 4734 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70%左右,有8.4%人已经有过创业的经历。这个数据远远高于某医学高等院校的统计结果。

(二)大二、大三的医学生最具有创业激情。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倾向与创业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的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可能性从高到低排名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而据表二显示,某医学高等院校各年级的参赛情况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一,大二、大三医学生的参赛项目均达到了总项目的36.36%,大一排到了最末,这和大四、大五的医学生需要下点实习,而大一新生对突兀而至的繁重的医学课程有一个适应过程,将重心用于学习有关。

(三)医学生的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性较强。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被问到如果创业会选择哪个领域时,1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图一显示,该校医学生的创业项目中8个项目和医学相关,占34.78%。证明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更加倾向于与专业相关的医学类的药物制售、保健护理、以及医药销售等行业创业。因与所学专业结合较高,创业的内生动力比较充足,具有较强的创业优势。

(四)医学生创业项目的规模和层次不高。表一显示,23个创业项目涉及高科技、{附加值、创新性的创业团队几乎没有。几乎均为传统型、低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具有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市场潜力较低、可行性不高等特点。而且每个项目的创业基资金不多,最高的投资5万元(“风光行”工作室),其余均为数千元不等。创业资金基本来自于家庭的资助,以及自己的压岁钱等。只有两个项目(末日工作室、校友社区)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勤工俭学,一部分来自于向亲朋好友借款。从创业项目的名称可以看出,创业项目比较稚嫩。

(五)创业项目导师作用缺位情况明显。表二显示,23个医学生创业项目中,4个项目无指导老师,11个项目分别有1个指导老师,5个项目分别有2个指导老师,3个项目分别有3个指导老师。据调查,23个项目的指导老师均为该校的政工干部或者医学专业老师担任,无一人有创业经验或者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缺乏创业所需的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指导。有些团队甚至没有指导老师指导;有些团队也只是为了应付参赛临时约请了指导老师;有些团队有指导老师,但是基本上没有指导,少数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只是从予以关怀,而涉及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则无法提供,导致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实践经验与学生的创业实践和构想严重脱节。

(六)医学生的创业团队组成不合理。优秀的创业团队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有强烈的共同需求和愿景,成员特长互补性很强,具备一定创业经验,享受政策扶持和优惠。据对该校23个医学生创业项目的研究表明,86名创业成员中,除了6人为公共事业管理(1人)、劳动与社会保障(1人)、生物医学工程(4人)外,基本上均为医学生,团队互补性很弱,缺乏经济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员。从23个项目的申报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医学生的创业团队具有成员稳定性较低、角色搭配不当、职权不清、企业意识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弱点。这也与该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学生和师资欠缺有关。

三、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医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情况来看,在医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该校实际出发,结合其它医学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导致医学生创业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传统教学目标根深蒂固的认为医学院校就是培养“白衣天使”,而不是“创业老板”,医学生重中之重就是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创业教育知识应是针对商学类学生开展的。而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具有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促进社会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塑造我国未来的企业家等重大意义。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育过程中从主观上排斥对医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从教学形式来看,该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以课堂教育为主,同时也举办了创业讲座、创业座谈会、创业报告会等。该校设立了就业指导课,但没有设立创业指导课。创业的课堂教育夹杂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时为4个学时;从教学内容来看,大多数医学院校只停留在创业形式分析、技巧介绍、政策宣讲等层面,缺乏系统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对于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而专门设计的医疗创业课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该校的授课教师全部为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理论培训就上岗,而非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就势必造成授课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操作的针对性指导,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三)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资金缺乏。经调研发现,该医学高等院校没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没有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事实上,具备独立教学场地、孵化基地、专项资金的医学院校为数很少,大多数医学院校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创业活动大多只限于理论层面。而创业教育与其他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它需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质变。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大多数医学院校很难做好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衔接工作。存在着在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时只注重形式的问题,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未起到实质作用。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薄弱。现阶段各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医学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较少,相关专业老师更少,甚至没有。导致的结果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辅导员和负责学生就业指导的管理人员,这些老师基本上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很多只是接受过有限的创业培训,只能给学生讲授一些普适性的创业知识,不具备专门的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和经验。对医学生的创业指导作用微乎其微。学校虽组织一些成功创业企业家或校友担任客座教授,但因其缺乏教学经验,讲授时间有限,教学效果仍有待考量。

(五)医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学习负担重,费用高,家庭和个人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一般而言,医学生的从业行业倾向于比较稳定的医疗卫生行业,医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专业性思维、传统性思维较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就业观念相对滞后。从该校医学生参赛率明显低于非医学生的情况看,可以认为,稳定的职业仍是医学生的就业倾向。此外,医学生存在知识面过窄的问题。医学生所学课程专业性强,有关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软件操作、财务管理、法律等商业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对市场的情况知之甚少,而当今社会要想成功创业,只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结构的不健全常常会导致创业能力不够,再加上残酷的市场竞争,使医学生创业处于劣势。

四、提升医学生创业积极性的方法论

(一)医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医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发挥医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提升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为此,要做好几点:一是转变就业观念。要认识到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不能将自身的医学专业学习与从事稳定的医疗卫生事业完全划等号,要解放思想,调整观念和状态,适时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二是要广泛、主动的参与各种创业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创业社团、创业训练营等,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能力和创业特质。

(二)家人要支持医学生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与其家人支持有关,这是以往研究已经提到的结论。家人对医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期望值较高,认为只有从事于医疗卫生行业才是“正道”。家人要转变这种观念,将医学生创业作为提升自身本领的重要手段重新认识,支持和帮助医学生创业。家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支持医学生创业:一是家人为其提供物质支持,比如创业启动资金、场地、设备及及技术专利等;二是家人的精神与心理支持,包括对其创业计划的尊重、认同、对其创业失败的理解与鼓励等;三是对其创业的方向、创业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把关和指导。这三方面因素都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即支持越充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越强,反之则越弱。

(三)学校要重视医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创业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创办自己的企业。高校是否重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一是学校要站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医学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狠抓;二是要设立医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对医学生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创业教育贴近医学生;三是设置创业课程,将其作为基础课程而不是选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四是要聘请社会上的成功创业者、专家学者等纳入创业导师库,邀请他们讲授创业课程的实战环节;四是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五是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七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学生创业。

(四)学校要为医学生创业塑造良好氛围。学校扶持主要指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及实际帮助。学校的帮扶相比社会上的资源,更能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具体应该提供五个方面的帮扶:一是学籍管理上的帮扶。通过允许休学和创业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创业;二是设立扶持基金,为创业学生同创业资金或者担保贷款;三是场地支持,为创业提供孵化场地、科研平台等;四是培训支持,为有需要的创业学生免费聘请成功创业者、专家等培训;五是大力拓展创业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六是要定期举办创业大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七是要建立有效的创业保障机制,对支持、引导、扶持创业有成效的人员和单位予以重奖,对创业成功的典型予以重点扶持;八是要树立创业典型,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宣传创业成功典型。

参考文献:

上一篇: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 下一篇:对青少年女排自由人选拔与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