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新岁 美食不只是饺子

时间:2022-08-03 01:11:42

庆新岁 美食不只是饺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因为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情趣爱好等的不同,五十六个民族的新年食俗各有特色,可谓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汉族的饺子、汤圆我们已司空见惯,在这个幸福的节日里,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在吃些什么样的美食呢?

“满汉全席”型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基诺族――各家将烹调好的野兽、飞禽、蔬菜、野果等佳肴分别用竹筒盛载,插上鲜花,然后集中到“卓巴”家聚餐,尽情欢乐,开怀畅饮。节日最后一天,“卓巴”家杀一只狗、两只鸡为客人饯行。

土家族――土家族的春节宴十分丰富,一桌酒席少则12个菜,多则36个,其中有一道是白萝卜和青菜丝共炒,寓意来着清清白白;还有一道菜是煮圆子,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壮族――壮族同胞除夕这天,家家要杀猪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制作叉烧肉、包粽子、糕点等美味佳肴。晚饭从下午4时左右就开始,菜肴相当丰富,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炖猪脚、炖整鸡亦不可少。大户人家一般分男女两桌,男的先喝酒后吃饭,喷香的大米饭是不可少的,需做出足够的米饭备初一食用,叫作吃"压年饭",象征着富裕。

朝鲜族――朝鲜族的年夜饭亦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二种。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糯米粑粑过大年”

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怒族――石板粑粑是怒族一种独特的春节传统食品。先选一块青黑色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将粑粑在石板上烙熟,吃起来又松又香。

畲族――畲族在除夕之夜要吃糍粑,以祈求粮食丰收。春节这天要吃面条,以象征健康长寿。

苗族――苗族有一个过年打糍粑的习俗,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八就要打糍粑。糍粑是用上等的白糯米用冷水浸泡后,控干水蒸熟,放入木槽或石槽内,用木锤打茸烂,再用熟油抹手后,用手捏成饼状,晾干后可炸、煎、烙、煮,也可现打现吃。糍粑不仅是苗乡的节日食品,而且是送亲馈友的礼品,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来往,都要互相送上几块。

“宰猪杀鸡”型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摩梭族――摩梭人春节要吃猪膘肉。烹制方法是将猪宰杀后,肚子里塞进盐巴和配制好的香料,放于高处晾干,春节时食用。摩梭人认为春节不吃猪膘肉,就不算吃年饭。

珞巴族――珞巴族食雄鸡大年初一黎明,当雄鸡第一次鸣叫时,珞巴族家家户户要杀一只雄鸡,用油炒熟鸡肉后,全家人分而食之。此俗为祝愿全家人,个个像雄鸡一样健壮。

布依族――鸡肉稀饭是居住在云南省巧家县布依族人农历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节日传统食品。吃鸡肉稀饭的习俗,在族内因姓名不同也各具特色。如姓梁的,当鸡肉稀饭煮好后,要由一个青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木杆,在屋前屋后巡游3次后才能吃饭。

彝族――彝族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过年猪,一般不杀其他的牲畜。而过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一个村寨宰杀过年猪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辈分高者先杀猪,辈分低者后杀猪。杀年猪时,要先喝“杀猪酒”,每个参加杀年猪的壮汉都得喝上一口。然后用烧红了的石块、金丝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钵中,以纯洁的蒸气进行净化,以除去年猪身上的所有邪气,这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彝族喜欢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烧肉,因为蕨草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用蕨草将年猪的毛烧尽并烤黄猪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净,这样的猪肉没有水气,鲜嫩而味美。

纳西族――纳西土语称为“纳督”,“纳”为纳西人,“督”为团圆或歇坐的意思,意为纳西人团圆之意。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纳西人出门,在山外闯荡辛苦一年,到大年三十晚上,纳西人吃团年饭,此团年饭称为“纳督好”。纳西人认为这顿饭是阖家人的灵魂团聚的年夜饭,因此吃饭时,要为外出未能归家的人,摆一幅碗筷,留一个座位,标志家里外出的人的灵魂跟大家的灵魂一起入席吃团圆饭。除夕灵魂团圆饭,煮腊猪头肉和猪尾巴,纳西人杀年猪后,割下猪头和尾巴一起腊晒在露天,到除夕,猪头和猪尾巴一起下锅,寓有全猪的文化内容,年三十晚上杀公鸡以后,用全鸡下锅。

“无酒不成席”型

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景颇族――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独龙族――白天要与进寨客人共饮一筒水酒。入夜,男子在火塘边饮酒相敬,然后把从家拿来的菜混放在一口锅中。此外,在过年前,家家都要做一个大糯米粑粑,放在簸箕里供奉,初三才能食用。

羌族――亲邻好友互相邀请同饮“咂酒”。饮酒方式别具一格,大家轮流用竹管吸引,边饮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淡后连渣一起分而食之。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团聚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洒,吃年饭,长达两小时之久。席间,青年要给长者敬洒,叩头请安,祝他们健康长寿。

鄂温克族――放开肚皮地品尝鹿、犴、野猪等山珍,大碗喝洒,又喝又跳,庆祝美好生活。

“年年有鱼” 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后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赫哲族――大年初一这天,姑娘、妇女及小孩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被拜访的主人要摆出丰盛的“鱼宴”款待客人。

“水、菜祈福”型

藏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除夕晚上,藏胞喜吃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初一早晨,妇女们到河边或井旁“吸新水”,象征全家吉祥。

白族――初一凌晨,全家老幼要喝泡花糖水,祝愿日子在新的一年里象糖一样甜蜜。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仫佬族――初一清早鸡刚刚啼叫,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马上点燃一束香火和一个火把,挑上桶快步出门,向平日取水食用的地方跑去。到了水边,先把带来的香插上,然后往水里丢几枚硬币给水神爷爷,将“新水”挑回家中。家里的人早就在大门口守候,水一到,每人都喝上一碗,然后才去睡觉。民间认为,新水有神奇的作用,人喝了人兴旺,牛喝了牛健壮,猪喝了猪长得快,新水染布布发亮,洗米煮饭喷喷香,熬出的米酒香又甜。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习得方法 下一篇: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